赵晶
- 作品数:35 被引量:243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中国肝癌病人p53突变体R248W的细胞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索p53基因突变对细胞正常功能的影响,阐明肝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202例中国肝癌患者p53基因的11个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MV-R248W,Western blot检测突变体蛋白R248W在p53缺失型H1299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和流式细胞仪,研究R248W突变对转录活性及促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在其中1例样本的7号外显子处筛查到突变形式为CGG→TGG的点突变,使p53蛋白248位的精氨酸(Arg)突变为色氨酸(Trp),即R248W,突变率为0.495%;在H1299细胞中转染等量的pCMV-p53和pCMV-R248W时,野生型p53与突变体R248W的蛋白表达量相当,但R248W的转录活性及促凋亡能力显著低于野生型p53。【结论】R248W突变可能引起p53蛋白构象的改变,从而影响p53的转录活性及促凋亡能力,使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导致肿瘤发生。
- 赵晶郭泽坤
- 关键词:P53突变WESTERNBLOT转录活性凋亡
- 高速公路建设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及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以陕西省5个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被引量:9
- 2011年
- 从土地利用类型改变所导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角度,参照R.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表",根据选定区域高速公路建设前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计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定量评价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5个区域的高速公路建设,主要占用沿线的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4种土地类型,耕地、园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林地、草地面积在部分区域有增加,变化幅度为园地〉林地〉耕地〉草地;(2)生态服务总价值,除风沙区子靖高速外,其余4个区域均呈下降趋势。风沙区生态服务总价值由建设前的0.86万元/km增加至建设后的5.02万元/km,增幅为484.45%。从其余4个区域的减幅看,黄土丘陵区(靖安)〉石质山区(蓝商)〉低山丘陵区(商丹)〉黄土阶地区(机场);(3)生物控制功能在五条高速区域均呈减少趋势。风沙区气候调节和废物处理功能增加显著,黄土丘陵区各功能均减少,减少幅度为25%~42%。黄土阶地区和低山丘陵区水供应、侵蚀控制功能价值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368%、268%和170%、162%。
- 赵晶高照良蔡艳蓉
- 关键词:高速公路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新生牛与成年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方法,研究牛龄对BMSCs增殖特性的影响。【方法】用贴壁筛选法纯化新生牛与成年牛的BMSCs,传代扩增,测定生长曲线和贴壁率,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通过体外培养,可使体内环境下低丰度的BMSCs实现扩增。新生牛BMSCs易于分离纯化,贴壁率及增殖能力显著高于成年牛。【结论】新生牛比成年牛更适于BMSCs的提取。BMSCs的增殖生长特性与年龄密切相关,增殖能力和活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牛BMSCs的方法,分析了BMSCs部分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MSCs的诱导分化和应用打下基础。
- 封纪武柏学进赵晶赵兴董雅娟
- 关键词:年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增殖
- 一种小麦条锈菌基因组SNP位点组合在小麦条锈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条锈菌基因组SNP位点组合在小麦条锈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所述小麦条锈菌基因组SNP位点组合包括9365个SNP位点,所述9365个SNP位点的物理位置是基于小麦条锈菌参考基因组Pst_104E_v13_...
- 曾庆东严浩浩赵晶王洁荣马哲康振生韩德俊
- 冠盘二孢侵染不同抗性苹果叶片的组织病理学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 由冠盘二孢[Marssonina coronaria (Ellis&J. J. Davis)J. J. Davis]引致的苹果褐斑病是导致我国苹果树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本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苹果冠盘二孢侵...
- 赵晶
- 关键词:褐斑病侵染过程ISSR
- 传统耕作结合秸秆地膜双元覆盖是提高渭北旱塬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有效措施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雨养农业作物持续增产的关键因素是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长期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黄土塬区可持续的农田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位于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始于2003年。设有4个传统耕作和4个免耕处理,具体为传统耕作(CT)、传统耕作+地膜覆盖(CP)、传统耕作+秸秆覆盖(CS)、传统耕作+地膜+秸秆覆盖(CPS)、免耕(NT)、免耕+地膜覆盖(NP)、免耕+秸秆覆盖(NS)、免耕+地膜+秸秆覆盖(NPS)。调查分析了2007—2016年玉米产量和玉米养分吸收特性。【结果】4个传统耕作处理中,CP处理玉米籽粒平均产量比CT处理提高了24.4%,氮素和钾素养分利用效率最高;CS处理玉米平均生物产量比CT处理提高了39.4%,玉米茎秆养分吸收量最高,特别是总吸钾量提高了101.7%;CPS处理籽粒平均产量最高(9381.6 kg/hm^(2)),总吸氮量和吸磷量分别比CT处理提高了63.2%和123.7%。4个免耕处理中,NP处理籽粒平均产量比NT处理提高了25.8%,NS处理比NT处理降低了3.9%;CPS处理平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植株总吸氮量和总吸磷量最高。相同覆盖处理下,传统耕作的平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氮磷总吸收量均高于免耕。平水年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最好(27.0%~37.4%),干旱年秸秆覆盖增产效果最好(3.5%~8.5%),丰水年则以地膜秸秆双元覆盖增产效果最大(31.6%~38.1%)。【结论】黄土高原旱地条件下,传统耕作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好于免耕。采用传统耕作结合地膜秸秆双元覆盖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增加了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量,在不同气候年份下对玉米增产效果均较好,且年际间变异幅度较小,是渭北旱塬增加玉米养分吸收,提高籽粒产量的最佳田间管理措施。
- 赵晶刘萌付威付威牛育华
- 关键词:免耕春玉米养分吸收渭北旱塬
- 不同降水年型下长期施肥的小麦产量效应被引量:12
- 2018年
- 合理施用氮磷化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用二元二次回归方程探讨不同降水年型下的氮磷优化用量,为黄土旱塬小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小麦最高产量所需要的氮磷肥用量不同,平水年小麦最高产量4229 kg·hm^(-2)时的氮用量为172kg·hm^(-2)、磷用量164 kg·hm^(-2);丰水年最高产量4896 kg·hm^(-2)时,施氮量较平水年多2%,为175 kg·hm^(-2),施磷量较平水年少约1%,为162 kg·hm^(-2);干旱年施氮磷量较平水年少约16%和5%,当施氮磷量超出这个用量时,小麦产量开始呈下降趋势.不同降水年型最佳经济施肥量不同,平水年最佳经济施氮量为161 kg·hm^(-2)、施磷量为151 kg·hm^(-2);而干旱年的最佳氮、磷量为135、143 kg·hm^(-2);丰水年最佳经济氮、磷量分别较平水年多约3%和1%,为167、153kg·hm^(-2).最佳经济氮磷施用量比最高产量氮磷施用量低6%~8%.实际生产中建议氮磷减少10%的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 李晓州郝明德赵晶王哲付威刘增照
- 关键词:不同降水年型最佳经济施肥量
- 氮磷钾肥配合生育期地膜半覆盖是提高黄土旱塬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和冬小麦产量的适宜措施
- 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施肥等措施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为保持土壤适度生产力,选择适合黄土塬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增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设在渭北旱塬的多年田间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空白对照、施氮磷肥、施...
- 付威樊军胡雨彤赵晶郝明德
- 关键词:黄土旱塬土壤紧实度饱和导水率
- 一种小麦条锈菌效应蛋白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小麦条锈菌效应蛋白及其应用。所述效应蛋白为Pst20275,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编码该效应蛋白的<I>Pst20275</I>基因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
- 赵晶郝振凯王怡萍田嵩康振生
- 施肥和地膜覆盖对黄土旱塬土壤理化性质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施肥等措施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为保持土壤适度生产力,选择适合黄土塬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增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设在渭北旱塬的多年田间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空白对照、施氮磷肥、施氮磷钾肥、氮磷肥加生物炭、氮磷肥加生育期地膜半覆盖和氮磷肥加夏闲期地膜半覆盖共 6 个处理,所有处理均在冬小麦收获后和播种前进行翻耕。分析了不同处理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冬小麦产量及农艺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施氮磷肥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饱和导水率,降低耕层土壤紧实度,显著增加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降雨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等养分的含量,连续三年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均在一倍左右。与氮磷肥处理相比,增施钾肥处理增加了冬小麦拔节期耕层土壤紧实度,却显著降低了收获期土壤容重、增加了总孔隙度,并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耕层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使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连续三年冬小麦平均产量达 4500 kg/hm^2;增施生物炭处理耕层土壤容重降至最低为 1.16g/cm^3,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导致饱和导水率最大为 0.049 cm/min,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耕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的含量有一定增加,冬小麦的产量有所提升;施氮磷肥基础上的生育期地膜半覆盖与夏闲期地膜半覆盖,均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加了土壤紧实度,提高了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耕层土壤中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的含量有所增加,全磷含量降低,土壤 pH 下降,除去受灾年份,冬小麦平均产量在 4700~4800 kg/hm^2 之间。【结论】与对照相比,长期施用氮磷化肥显著提高冬小麦的
- 付威樊军胡雨彤赵晶郝明德
- 关键词:黄土旱塬土壤紧实度饱和导水率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