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洪云

作品数:44 被引量:62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细胞
  • 16篇肿瘤
  • 15篇肺癌
  • 14篇小细胞
  • 12篇晚期
  • 12篇细胞肺癌
  • 12篇小细胞肺癌
  • 12篇非小细胞
  • 10篇非小细胞肺癌
  • 9篇坏死
  • 8篇多态
  • 8篇多态性
  • 8篇死因
  • 8篇肿瘤坏死因子
  • 8篇肿瘤坏死因子...
  • 8篇肿瘤坏死因子...
  • 8篇坏死因子
  • 8篇基因
  • 8篇基因多态性
  • 8篇吉非替尼

机构

  • 30篇中山大学
  • 17篇中山大学附属...
  • 16篇暨南大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肺科医...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山东省肿瘤医...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上海市胸科医...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粤北人民医院
  • 2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4篇赵洪云
  • 21篇陈运贤
  • 17篇张力
  • 17篇钟雪云
  • 13篇欧瑞明
  • 10篇张阳
  • 8篇管慧红
  • 7篇管忠震
  • 7篇钟立业
  • 5篇陆英
  • 4篇徐培林
  • 4篇徐光川
  • 4篇赵媛媛
  • 4篇苏薇薇
  • 4篇马宇翔
  • 4篇林立平
  • 4篇林旭滨
  • 4篇刘天浩
  • 4篇吴敬勋
  • 3篇胡晓桦

传媒

  • 8篇癌症
  • 7篇中国肺癌杂志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国外医学(内...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背景与目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cyticleukemia,ALL)是来源于淋巴细胞系统的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敏感的血液系恶性肿瘤,TNF基因具有多态性并可影响其转录及表达。本试验拟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基因-308位和淋巴毒素(lymphotoxin-α,LTα)基因+252位基因多态性与ALL发病、临床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及电泳技术,对29例ALL患者和72名正常对照者的TNFα和LTα基因的单碱基突变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收集患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生存状况分析。结果:ALL患者TNF两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联合单倍体分型中各型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点联合单倍体分型在不同性别、白细胞高低、有否中枢白血病、治疗反应等临床特征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没有发现高危型与低危型的总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高危型组和低危型组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两位点联合单倍体分型不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NFα-308位、LTα+252位基因多态性在ALL患者发病的易感性、临床和预后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赵洪云陈运贤林旭滨钟雪云钟立业欧瑞明姜文奇管忠震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初步报告被引量:7
2010年
背景与目的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LSCLC)的放化疗综合治疗中,放疗靶区等方面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前瞻性比较LSCLC经诱导化疗后按不同靶区范围进行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和毒副反应的差异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LSCLC患者,经EP方案诱导化疗2周期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按照化疗后和化疗前原发灶范围勾画放疗靶区(gross tumor volume-tumor,GTV-T),区域淋巴结靶区(gross tumor volume-nodal,CTV-N)两组均包括达到诊断标准的淋巴结所在的结区。放疗45Gy/30次/19天,开始于化疗后1周-2周,放疗中按期进行第3周期化疗。放疗后再行3周期化疗。完全缓解者行预防性全脑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入组37例、40例患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2.4%、28.2%(P=0.80),其中单独照射野外复发率分别为3.0%、2.6%(P=0.91),且均位于原发病灶同侧锁骨上区。纵隔型N3是照射野外复发危险因素(P=0.02,OR=14.13,95%CI:1.47-136.13);放疗期间发生I度、II度体重减轻分别为29.4%、5.9%和56.4%、7.7%(P=0.04);0度-I度和II度-III度后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97.1%、2.9%和84.6%、15.4%(P=0.07)。研究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1个月和26.9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9%、44.4%、37.3%及75.8%、56.3%、41.7%(P=0.79)。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仅照射化疗后原发灶范围及阳性淋巴结区未降低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而放疗毒性降低。但目前样本量尚未达到设计要求,最终结论需继续扩大样本数后得出。
胡晓包勇张力陈媛媛李凯新王卫华刘源何瀚孙宗文庄婷婷王彦陈静梁颖张阳赵洪云王凤华陈明
关键词:肺肿瘤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
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生成素Ⅱ对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检测血小板生成素 (TPO)及TPOⅡ在体外对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取正常健康成人富血小板血浆 ,分别与血小板生成素 (rhTPO)、TPOⅡ及磷酸盐溶液孵化 ,通过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血小板表面CD6 2P及CD41分子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6 2P/CD41比率 ,观察各组血小板活化率。结果 :rhTPO、TPOⅡ组血小板活化率与PBS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血小板生成素不会导致血小板异常活化 。
刘天浩陈运贤钟雪云钟立业林旭滨姚麟赵洪云欧瑞明苏薇薇徐培林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活化流式细胞术TPO血小板减少
艾维替尼在一组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体内单多次给药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价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多次口服马来酸艾维替尼胶囊,体内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7例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次口服350 mg马来酸艾维替尼胶囊;清洗期后其中3例受试者患者继续350 mg QD连续给药28 d,4例继续175 mg BID连续给药28 d。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方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艾维替尼5个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并用WinNonlin 6. 4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5个代谢产物中,半胱氨酸结合产物MII-2血浆暴露量最高,占原药的血浆暴露量的3. 32%~5. 57%。N-去甲基产物M1占原药的血浆暴露量的2. 14%~4. 24%,单氧化产物M2占原药的血浆暴露量的0. 56%~1. 00%,酰胺水解产物M4和乙酰半胱氨酸结合产物MII-1暴露量较低,其中MII-1绝大多数样本在血浆中浓度低于定量下限0. 1 ng/m L。结论:监测的5个代谢产物血浆暴露量均未超过原药血浆暴露量的10%。
王璐郑昕王维聪赵洪云马宇翔张力胡蓓江骥
关键词:代谢产物药代动力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5-氟尿嘧啶相关酶在鼻咽癌的表达及与疗效和毒性相关性研究,探讨鼻咽癌5-FU个体化治疗模式
背景:鼻咽癌(NPC)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5-氟尿嘧啶(5-FU)联合顺铂是其常用的化疗方案.本研究目的是检测鼻咽癌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表达,探索与化疗疗效和毒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
马宇翔赵洪云黄岩赵媛媛杨云鹏方文峰张力
关键词:鼻咽癌5-氟尿嘧啶胸苷酸合成酶二氢嘧啶脱氢酶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与预后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基因-308位和淋巴毒素(Lvmphotoxin-α,LTα)基因+252位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及电泳技术,对中国广东省96例NHL患者和72例正常对照者的TNF-α和LTα基因的单碱基突变多态性进行检测,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生存状况分析。结果:1)NHL患者两位点联合单倍体分型在性别、年龄、分期等临床特征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而联合单倍体分型的高危型在不同人群中有显著性差别(NHL组70.4%,对照组45.2%,P=0.018),NHL治疗不敏感组中高危型比例明显大于治疗敏感组,相对危险度为2.887(95%置信区间为1.188~7.016)。2)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发现高危型与低危型的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高危型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6.19个月,低危型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8.63个月,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67%、87.50%(P=0.0231);2年生存率分别为39.95%、65.13%,4年生存率分别为8.32%、46.52%(P=0.0012):COX回归模型显示联合单倍体分型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P=0.034)。结论:TNF-α-308位和LTα+252位联合单倍体分型与中国广东省NHL患者的治疗反应、生存等预后因素有关,可考虑将测定两位点多态性作为评估NHL预后的一种敏感指标。
赵洪云钟雪云陈运贤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生成素Ⅱ对失血性小鼠死亡率的影响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小板生成素Ⅱ (thrombopoietin ,TPOⅡ )体内的生物学活性对失血性血小板减少小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以Babl/c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 ,实验前采尾静脉血 ,了解小鼠血小板正常值。实验中通过腹腔连续 7d分组注射提纯的TPOⅡ配体Ⅰ、人工合成的TPOⅡ配体Ⅱ及重组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 ,并于第 7天及第 14天采眶静脉血 0 .5ml,测定小鼠外周血小板数量 ,同时观察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 用药后第 7天 ,TPOⅡ配体Ⅰ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小板数明显高于同期阴性对照组 (P <0 .0 5 ) ,与rhTPO阳性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第 14天 ,TPOⅡ的两个实验组的血小板数均较同期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 ,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且随实验时间的延长 ,TPOⅡ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血小板数均呈升高趋势。在第 7天眶静脉采血后 ,各组小鼠均陆续出现死亡 ,但TPOⅡ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死亡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 <0 .0 5 )。结论 TPOⅡ可促进小鼠外周血小板的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失血性血小板减少的小鼠的死亡率。
陈运贤钟立业钟雪云刘天浩欧瑞明赵洪云林旭滨姚麟苏薇薇徐培林
关键词:血小板小鼠死亡率
拓扑替康用于小细胞肺癌维持/巩固治疗和挽救治疗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2
2010年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作为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都很高的疾病,如何减少其复发或延长缓解时间、改善总生存,一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拓扑替康(topotecan,TPT)用于SCLC维持/巩固治疗的临床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SCLC患者的治疗结果,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一线化疗取得缓解或稳定后用TPT维持或巩固的维持/巩固组和TPT用于二线或二线以后的挽救治疗组。用Log-rank法对总生存差别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并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维持/巩固组29例,挽救化疗组24例,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1.7%和41.7%,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27个月(P=0.89)。Cox回归分析显示仅性别和分期是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将TPT提前用于一线取得缓解或稳定的SCLC维持/巩固治疗能提高有效率,但未见生存优势。
蒋玮张阳赵洪云徐光川林立平赵媛媛薛聪张力
关键词:肺肿瘤拓扑替康化疗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被引量:12
2003年
研究表明,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内的恶性肿瘤病人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升高,过多的TNF产生与TNF基因多态性有关,此种多态性能通过影响TNF的转录调节来影响TNF的表达。本文旨在就TNF基因多态性与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赵洪云陈运贤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2008年
背景与目的:厄罗替尼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的选择性抑制剂,临床常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本研究旨在评价厄罗替尼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为开放的,记名供药计划。44例患者均为经病理证实的、至少接受过一个方案全身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厄罗替尼每次150mg每天口服一次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采用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NCI毒性评价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44例患者客观有效率为27.3%(12/44),疾病控制率为65.9%(27/44),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4.5个月(0.9~8.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3.7个月(9.2~18.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81.8%)及腹泻(56.8%),多为Ⅰ~Ⅱ度。Ⅲ度转氨酶升高有1例(2.3%)。未出现Ⅳ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厄罗替尼对既往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赵洪云张阳黄河陈丽昆徐光川张力
关键词:肺肿瘤靶向治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