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予元

作品数:350 被引量:3,201H指数:3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1篇期刊文章
  • 78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10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3篇农业科学
  • 58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6篇棉铃
  • 126篇棉铃虫
  • 82篇棉花
  • 51篇基因
  • 49篇抗性
  • 28篇抗虫
  • 28篇虫害
  • 26篇种群
  • 26篇昆虫
  • 25篇盲蝽
  • 24篇病虫
  • 23篇杀虫
  • 22篇害虫
  • 22篇病虫害
  • 21篇作物
  • 20篇转基因
  • 19篇植物
  • 15篇蛋白
  • 15篇烟粉虱
  • 14篇气味结合蛋白

机构

  • 30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8篇东北农业大学
  • 18篇中国农业大学
  • 1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0篇河南省农业科...
  • 7篇江西农业大学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工程院

作者

  • 330篇郭予元
  • 152篇吴孔明
  • 113篇张永军
  • 66篇梁革梅
  • 42篇戴小枫
  • 28篇王桂荣
  • 18篇王武刚
  • 16篇林克剑
  • 15篇徐广
  • 15篇谭维嘉
  • 13篇谷少华
  • 13篇彭于发
  • 13篇苏宏华
  • 12篇陆宴辉
  • 11篇高希武
  • 11篇武予清
  • 10篇赵奎军
  • 8篇赵秋剑
  • 7篇曹广春
  • 7篇吴敌

传媒

  • 36篇植物保护学报
  • 36篇昆虫学报
  • 33篇植物保护
  • 19篇中国农业科学
  • 15篇棉花学报
  • 12篇应用与环境生...
  • 10篇昆虫知识
  • 9篇生态学报
  • 6篇应用昆虫学报
  • 6篇中国生物防治...
  • 6篇北京昆虫学会...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环境昆虫学报
  • 5篇中国植物保护...
  • 5篇中国昆虫学会...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中国植物保护...
  • 4篇中国植物保护...
  • 4篇第三届中国国...
  • 4篇第三次全国农...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4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16篇2012
  • 20篇2011
  • 20篇2010
  • 12篇2009
  • 11篇2008
  • 10篇2007
  • 21篇2006
  • 17篇2005
  • 10篇2004
  • 10篇2003
  • 16篇2002
  • 15篇2001
  • 17篇2000
3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绿丽金龟对不同光谱的行为反应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旨在获得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敏感的波谱范围及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利用室内行为学的方法,测试了在波长为340~610 nm的14个单色光刺激下铜绿丽金龟的趋、避光行为反应,并计算趋、避光反应率曲线。【结果】观测显示,各单色光均能引起铜绿丽金龟产生一定的趋、避光反应,其雌雄虫的趋光敏感光区位于紫外光(405 nm)、蓝光(460 nm)和绿光区(505和570 nm),性别对趋光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仅存在于趋光反应率曲线波峰的大小,而对波峰的位置没有影响。铜绿丽金龟的避光行为反应,在雌雄之间无明显的性别分化,其避光敏感光谱为紫外光(380 nm)、蓝光(440 nm)和绿光区(492和505 nm)。【结论】铜绿丽金龟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性存在差异,性别对其光谱行为反应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铜绿丽金龟光视觉的深入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利用其趋光性对该金龟甲进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蒋月丽武予清李彤巩中军段云苗进郭予元
关键词:铜绿丽金龟光谱
小麦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1993年
1990年以来,我国北方主要产棉区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棉田棉铃虫连年大发生,尤其是1992年特大发生,麦田一代虫量猛增,一代蛾期延长,导致棉田二代棉铃虫龄期很不整齐,给防治增加了困难。为查清棉铃虫棉田二代幼虫发育不整齐的原因,作者就棉铃虫取食小麦不同部位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谭维嘉梁革梅郭予元
关键词:小麦棉铃虫
华北地区昆虫秋季迁飞的雷达观测被引量:24
2001年
1 999年 9~ 1 0月利用昆虫雷达对华北地区昆虫秋季回迁的观测表明 ,秋季迁飞主要发生于 1 9:0 0~ 0 5 :0 0时 ,飞行高度一般在 3 0 0~ 2 0 0 0 m。迁飞方向与风向一致 ,多为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飞。运行速度和飞行高度成正相关 ,迁飞个体的平均运行速度由 3 92 m高度的 4 .8m/s增加到 2 0 0 0 m处的 2 7.8m/s。空中灯光诱捕表明 。
吴孔明程登发徐广翟保平郭予元
关键词:雷达观测秋季
营养和幼期密度对棉铃虫飞翔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5
1997年
采自棉花、玉米、花生、绿豆和芝麻5种作物上的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其飞翔能力依次为:棉花和玉米>花生>绿豆和芝麻。对室内利用人工饲料、棉铃、棉蕾和棉叶饲养的棉铃虫吊飞表明,取食人工饲料和棉铃的个体的飞翔能力数倍于取食棉叶者。成虫体重越大,飞翔能力越强。获得补充营养个体的飞翔距离是无补充营养者的2倍左右。本试验还研究了食物质量对棉铃虫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成虫期的补充营养明显影响幼期营养较差个体的卵巢发育进程。对不同幼虫密度下发育个体的吊飞则表明成虫的飞翔能力和幼期密度关系不大。鉴于较差的营养条件和较高的幼期密度并不导致成虫飞翔能力的增加,本文认为,棉铃虫的远距离运动是成虫对羽化阶段不良环境的行为反应。
吴孔明郭予元
关键词:棉铃虫飞翔能力营养
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新药剂──50%凯明2号被引量:1
1995年
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新药剂──50%凯明2号郭予元,梁革梅,戴小枫,洪锡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近年来,由于棉铃虫对菊酯类农药常用品种产生抗药性,如何选择药剂有效控制棉铃虫危害,已成为棉花生产上的突出问题。笔者等经过初步研究,发现在众多针对棉...
郭予元梁革梅戴小枫洪锡午
关键词:棉铃虫抗药性
棉铃虫中肠氨基氨肽酶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4
2003年
通过简并引物PCR结合RACE技术 ,从棉铃虫中肠中克隆了 1个氨基氨肽酶N基因 ,该基因全长 30 4 3bp ,阅读框包括 2 85 6bp ,编码 95 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 10 8.3kD ,等电点为 5 .2 9。序列中具有谷氨酸锌化氨肽酶的保守结构GAMEN以及锌结合位点HEXXHX18E。N 末端 2 0个氨基酸具有信号肽的特征 ,C 末端 2 5个氨基酸具有明显的亲脂性 ,并且具有跨膜特征。该基因已经在GenBank中登记 ,序列号为 :AY1810 2 6。
王桂荣梁革梅吴孔明郭予元
关键词:棉铃虫中肠N基因基因克隆
中红侧沟茧蜂MmedCOⅠ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拟寄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提供了中红侧沟茧蜂MmedCOⅠ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且基于该序列设计了针对该序列的特异性扩增引物,并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中红侧沟茧蜂寄生棉铃虫幼虫的分子水平的方法,有利...
王山宁张永军郑瑶彭勇路子云郭予元
文献传递
我国植物保护科学研究现状和21世纪的发展展望
随着当今世界对粮食和农副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的日益提高,并且面临短缺的严峻形势,我国已相应地进入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农业新阶段。而在为实现"三高"农业所需要扫除的诸多障碍中,与病虫等有害生物的斗争是最复杂多变、艰巨而持...
郭予元
文献传递
害虫对转Bt基因植物抗性的治理策略被引量:13
2001年
转Bt基因植物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害虫对转Bt基因植物可以产生抗性,从而影响其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和应用价值。通过制订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可以使害虫对转Bt基因植物的抗性得到延缓和克服。在论述了转Bt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从IPM理论和生态学角度,就害虫对转Bt基因植物的抗性治理中的多毒素策略、高表达/低表达策略、避难区策略、特异性/诱导性表达策略以及其他可并用的防治手段进行了评价。
欧阳立明吴宠文喻子牛郭予元
关键词: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转基因植物抗性害虫综合治理
棉铃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86
2002年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棉铃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 70~ 82节鞭节组成 ,触角内侧面覆盖有鳞片 ,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雌、雄蛾触角上均存在以下 5种感器 ,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和腔锥感器 ,各种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在触角表面存在表皮隆起结构 ,特别是在中部和基部 ,表皮隆起形成了明显的三角棱形刺状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 ,棉铃虫触角上起嗅觉作用的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均由表皮壁、鞘细胞、感受器淋巴液和感觉神经细胞树突等结构组成。它们的内部结构有明显的区别 :毛形感器表皮壁较厚、表皮壁上的亲脂性孔道数量很少而且毛形感器中的神经树突通常有 1个或少数几个 ,而锥形感器的表皮壁很薄、表皮壁上的亲脂性孔道以及锥形感器中的神经树突的数量较多。
王桂荣郭予元吴孔明
关键词:棉铃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