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皓 作品数:24 被引量:102 H指数:5 供职机构: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动态血压均值及脉压在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均值及动态脉压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以期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价高血压性肾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动态脉压(24 h PP)≤40 mm Hg(1mm Hg=0.133 kPa)、41~55 mm Hg、56~70 mm Hg、>70 mm Hg分为Ⅰ、Ⅱ、Ⅲ、Ⅳ组,测量24 h 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 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 PP、尿微量白蛋白(mA1b)及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各组的尿 mA1b、NAG 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进行24 h SBP、24 h DBP、24 h PP 与尿 mA1b、NAG 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1)Ⅰ组与Ⅱ组之间,尿 mA1b、NAG 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与Ⅳ组随24 h PP 的增高,尿 mA1b、NAG 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 h PP、24 h SBP 与尿 mA1b、NAG 呈正相关(r=0.79、0.78、0.78、0.76,P<0.05),24 h DBP 与mA1b、NAG 呈负相关(r=0.64、-0.65,P<0.0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得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时对应的24 hSBP、24 h DBP 及24 h PP 值分别为150 mm Hg、91 mm Hg、58 mm Hg。结论动态血压均值及动态脉压可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检测评价指标,24 h SBP 高于150 mm Hg、24 h PP 高于58 mm Hg,24 h DBP 过度下降的患者为高血压性肾损害高危患者。 郭皓 翟彪 田青 王玮 胡大春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脉压 肾损害 母系遗传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分析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参数在母系遗传性高血压(MIEH)患者中的特征及变化。方法比较分析52例MIEH患者(研究组)与60例性别、年龄及腰围匹配的散发高血压(EH)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特征及ABPM的参数。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吸烟率、体质量指数、腰围、血糖、尿酸、血肌酐、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 M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分别为(1.05±0.13)mm与(0.94±0.13)mm(P<0.05)。(2)两组患者24 h、白天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白天、夜间和24 h的平均脉压(PP)均高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中57.7%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对照组(5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患者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AASI)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0.39±0.09、0.53±0.18)与对照组(0.30±0.09、0.42±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对危险度分析显示颈总动脉I MT的增厚与母系遗传因素有关(χ2MH=7.409,P<0.01,OR=3.179)。结论 MIEH和散发的EH患者动态血压表型的差别不大,但MIEH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和血管局部结构变化均比散发EH患者严重。 郭皓 杨达宽 丁翔 袁勇 郭立关键词:高血压 动脉硬化 高血压患者2种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两种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早期肾损害征象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利用动态血压参数计算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AASI)、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1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和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行S-AASI、AASI与早期肾损害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S-AASI与尿mA1b(0.708,P<0.01)、NAG(0.700,P<0.01)、sCr(0.229,P<0.05)呈正相关,与eGFR(-0.309,P<0.05)、Ccr(-0.601,P<0.01)呈负相关.AASI与尿mA1b(0.489,P<0.01)、NAG(0.470,P<0.01)、Ccr(-0.311,P<0.05)相关性也有统计学意义.但与sCr(0.064,P>0.05)和eGFR(-0.135,P>0.05)不相关.结论两种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早期肾脏损伤相关,S-AASI可能是比AASI更灵敏的一种检测指标. 郭皓 田青 王玮 胡大春 张鸿青 杨达宽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动脉硬化 肾损害 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AAS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测量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并计算S-AASI,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酐(NAG/Cr),化验血清肌酐并计算Ccr。根据S-AASI的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A、B、C、D 4组。比较4组患者各参数的差别,并行S-AASI与尿NAG/Cr等参数的多元相关回归分析。结果:①4组的年龄随S-AASI水平的增高依次增高(P<0.05)。A、B组高血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高血压病程依次延长,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组之间的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4组尿NAG/Cr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增高,而Ccr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AASI与尿NAG/Cr(β=0.470,P<0.001)、Ccr(β=-0.322,P<0.05)具有相关性。尿NAG/Cr每增加1 IU/g,S-AASI相应增加0.005;Ccr每降低1 ml/(min.1.73 m2),S-AASI相应增加0.003。结论:S-AASI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指标。 郭皓 杨达宽 田青 王玮 胡大春 李勇国 张鸿青 杨悦林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动脉硬化 肾功能损害 MRI评价高血压患者主动脉的顺应性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MRI在检测高血压患者主动脉顺应性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对43例高血压患者和31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升主动脉起始部和腹主动脉远端MR电影扫描,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及管径的变化,并计算主动脉顺应性各种相关参数。结果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主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非压力相关硬化指数(β)值增高,动脉搏动幅度(△D)、动脉顺应分数(α)值降低;在高血压组中,△D、α与收缩压呈负相关,与Eρ、β呈正相关。结论 MRI可作为检测高血压主动脉顺应性的手段。 郭皓 杨达宽 郭立关键词:主动脉 顺应性 磁共振成像 高血压 云南汉族高血压病6个候选基因相互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RAS、血管内皮和钠肽等3个不同系统中AGT、ACE、eNOS、ET-2、ANP和NPRC等6个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及其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相关性研究策略,选择三代居住云南的汉族作为研究对象.用... 胡大春 赵晓丽 邵剑春 王玮 钱净 陈爱华 张鸿青 郭皓 蒋杰 李海燕关键词:高血压病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文献传递 动态脉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24hP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24hPP≤40mmHg、41~55mmHg、56~70mmHg、>71mmHg分为Ⅰ、Ⅱ、Ⅲ、Ⅳ组,测量动态血压参数、尿微量白蛋白(mA1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各组的尿mA1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行24hPP与尿mA1b、NAG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①Ⅰ组与Ⅱ组之间,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随24hPP的增高,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r=0.79、0.7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当24hPP>57mmHg时,易出现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 郭皓 翟彪 田青 王玮 胡大春关键词:高血压 脉压 肾功能衰竭 尿微量蛋白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06年 肾损害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若能早期发现高血压性肾损害,对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死亡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尿微量蛋白检测为诊断早期肾损害的灵敏指标,可判断肾损害的部位及程度;联合多项尿微量蛋白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性、阳性率;并且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郭皓 王玮关键词:尿微量蛋白 原发性高血压 肾损害 云南汉族高血压病6个候选基因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AGT、ACE、eNOS、ET-2、ANP和NPRC等6个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及其相互作用。方法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9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AGTM235T、ACEI/D、eNOSGlu298Asp、ET-2A985G、ANPT2238C和NPRCA-55C等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NPRCA-55C位点的CC基因型频率(0.540)与对照组(0.237)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18.973,P=0.0000),OddRatio=3.777(95%CI:2.050~6.960);ET-2A985G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0.925)与对照组(0.85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507、P=0.0190),OddRatio=2.648(95%CI:1.073~6.536)。用MDR方法分析以上6个位点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显示两位点ET-2/NPRC模型为最佳模型,该模型的OddRatio为4.002(95%CI:2.1597~7.4159)。结论云南汉族NPRCA-55CCC基因型和ET-2A985GG等位基因可能与高血压病易感性相关。ET-2A985G和NPRCA-55C两个基因多态性之间可能存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胡大春 赵晓丽 邵剑春 王玮 钱净 陈爱华 张鸿青 郭皓 蒋杰 李海燕关键词:高血压病 血管紧张素原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心钠素 动态血压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均值、动态脉压及昼夜节律变化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价高血压性肾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4年10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测量动态血压各参数: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脉压(24hPP)等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1)根据动态血压测量的结果将受试者按24hPP≤40mmHg(1mmHg=0.133kPa)、41~55mmHg、56-70mmHg、〉70mmHg分为A、B、C、D组,比较各组的尿mAl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行24hSBP、24hDBP、24hPP与尿mAlb、NAG的相关回归分析。(2)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将上述受试者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比较两组尿mAl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结果(1)A组与B组之间,尿mAl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C组与D组随24hPP的增高,尿mAl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24hPP与尿mAlb、NAG呈正相关(r=0.79、0.78,P〈0.05),24hSBP与尿mAlb、NAG呈正相关(r=0.78、0.76,P〈0.05),24hDBP与mAlb、NAG呈负相关(r=-0.64、-0.65,P〈0.0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得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时对应的24hSBP、24hDBP及24hPP值分别为150mmHg、91mmHg、58mmHg。(3)“非杓型”组尿mAl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明显高于“杓型”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均值、动态脉压及昼夜节律变化可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检测评价指标,24hSBP高于150mmHg、24hPP高于58mmHg,24hDBP过度下降的患者易出现高血压性肾损害,夜间血压下降率〈10%的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性肾损害的高危患者。 郭皓 翟彪 田青 王玮 胡大春关键词:高血压 动态脉压 昼夜节律变化 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