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万军

作品数:28 被引量:279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收入分配
  • 7篇就业
  • 4篇中等收入陷阱
  • 3篇人口
  • 3篇失衡
  • 3篇教育
  • 3篇经济增长
  • 2篇演进
  • 2篇人口红利
  • 2篇身份
  • 2篇身份认同
  • 2篇生育政策
  • 2篇主干线
  • 2篇资本
  • 2篇微观数据
  • 2篇未富先老
  • 2篇教育获得
  • 2篇结构失衡
  • 2篇就业优先
  • 2篇劳动力

机构

  • 2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8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海南医学院
  • 2篇扬州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作者

  • 28篇陆万军
  • 13篇张彬斌
  • 3篇袁廿一
  • 2篇李放
  • 1篇王大红
  • 1篇邹伟
  • 1篇马金辉
  • 1篇胡学勤
  • 1篇周丹
  • 1篇赵晶晶
  • 1篇祝庆

传媒

  • 3篇经济学家
  • 2篇经济纵横
  • 2篇南方经济
  • 1篇北方经贸
  • 1篇东南学术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人口研究
  • 1篇财贸经济
  • 1篇经济经纬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中国劳动
  • 1篇广东商学院学...
  • 1篇南方人口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时事报告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当代经济管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被引量:4
2009年
收入分配是关系到每个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一个话题,也是经济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收入分配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伴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国家的收入分配领域也将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未来改革应通过法制和行政手段,进一步完善市场的调节功能,要加强政府的宏观众调控、改革财政预算机制,将更多的钱用于民生领域。
陆万军祝庆
关键词:收入分配
夫妻收入差别和年龄差距会影响幸福感吗?——来自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被引量:7
2017年
家庭内部结构会对夫妻双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本文利用CGSS2013数据检验了夫妻相对收入地位和年龄差别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家庭总收入的情况下,妻子收入比重提高会显著降低丈夫幸福感,丈夫本人收入增长会显著提高自身幸福感,但妻子收入对丈夫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夫妻之间相对收入地位对妻子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丈夫收入增长能够显著提高妻子幸福感,妻子本人收入对幸福感也存在显著正面影响,但影响程度和显著度较低。年龄差别对丈夫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夫妻年龄差距对妻子幸福感有负面影响,传统上认为"男大女小"家庭关系更幸福可能这类家庭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进一步研究认为,妻子相对收入提高对丈夫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取决于主观观念,越认同"男主内、女主外"观念的男性,妻子收入比重提高对其幸福感的负面影响越大。研究采用OLS和有序probit模型,通过增减变量观察回归系数和显著程度变化,发现结果是稳健的。
陆万军张彬斌
关键词:幸福感年龄差距资源交换
健康优先的治理方略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建设健康中国必须首先坚持健康优先。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健康优先域的具体体现:宏观上应从法律体系、发展战略、卫生方针着手加强健康优先的顶层设计,中观上从公共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切入健全健康优先的政策支撑,微观上从生活方式、体育运动、生产方式发力抓好健康优先的生活生产,形成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强大合力。
袁廿一陆万军马金辉
生育政策、子女数量与中国的性别教育平等被引量:10
2019年
近年来,中国性别教育差距快速缩小并呈现出女性高等教育在校生比重超越男性的现象,文章从生育政策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改善女性教育获得显著促进了性别教育平等。队列分析显示,生育政策之后的出生队列中女性相对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性别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基于生育政策地区差异和出生队列差异构建的双差分模型分析发现,以农村二孩政策地区为参照组,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在提高女性相对受教育机会方面更为明显。但相对于二孩政策,一孩半政策在促进性别教育平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由于在一孩半政策下独女户和双女户数量较少,家庭受性别偏好影响会将资源向男性倾斜,导致政策没有通过控制家庭规模提高女性相对教育获得机会。研究认为,随着中国放松生育政策,农村地区由一孩半政策过渡到二孩政策并不会对女性教育获得产生明显影响,应该关注生育政策调整对严格独生子女政策地区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同时,随着性别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可以利用劳动力市场政策降低市场性别歧视,进一步提高女性地位并促进性别平等。
陆万军邹伟张彬斌
关键词:生育政策性别平等教育获得
住房属性、居住区位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被引量:9
2020年
促进外来人口城市融入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目标,本文利用城市身份认同与长期居住意愿表征个体城市融入状况,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检验了住房属性和居住区位对乡-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属性会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拥有自有住房能够显著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居住区位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同样存在显著影响,居住在商品房社区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居住区位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会受到社区类别的调节;住房属性与居住区位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存在年龄与流动范围的差异。此外,研究发现流动人口是否拥有自有住房与其职业特征显著相关。研究认为,通过加大住房保障政策力度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质量,可以加快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与市民化进程。
陆万军赵晶晶李放
关键词:居住区位流动人口
人口流动、结构变迁与劳动报酬比例变动——兼论U型转变的实现条件
2011年
本文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的描述,发现我国劳动报酬报酬比重近年来持续下降,劳动收入占比低于大多数国家。为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文章从人口流动、结构变迁等多个视角考察了影响我国劳动报酬比重的因素,研究认为,我国劳动报酬比例的下降是劳动力流动、制度缺陷、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使劳动报酬比重逆转下降趋势,在未来应实施深度城市化、产业结构"雁型"转变等政策措施。
陆万军
关键词:劳动报酬比重劳动力流动就业结构深度城市化
中国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人口统计和预测数据,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在2013开始下降,之后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老龄化水平逐步向发达国家趋同。由于人口结构变迁的不可逆性,只有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才可能实现富裕与老龄化的同步,解决"未富先老"问题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中等收入阶段结束人口红利期,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必须通过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等方式来填补人口红利消失所产生的增长缺口,其中转变政府参与经济的方式至关重要。
陆万军
关键词:人口结构人口红利未富先老中等收入陷阱
PPP模式下农村环境治理的多元主体何以共生?——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研究被引量:32
2019年
引入演化博弈分析框架,设计不同共生情景及结合典型案例探讨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中多方共生需满足的条件。研究发现:PPP模式并非治理利器,而依赖政府的有效治理,特别是政府监管对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的多元主体共生至关重要。其中三方共生需以政府有效监管、降低社会资本守约成本和让村民受益等条件为基础,通过惩罚机制可减少政府和社会资本违约行为,系统将锁定三方共生;在缺乏有效监管情形下三方共生局面恒不成立;村民介入主要取决于其参与的净收益,与政府额外奖赏无关。基于此,提出以有效监管为重点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以受益为核心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等政策建议。
杜焱强王亚星陆万军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资本合作演化博弈
就业类型、社会福利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来自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被引量:48
2018年
本文以身份认同和定居意愿表示个体城市融入状况,从就业特征和职工社会保险的视角探讨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发现,就业的非正规性和缺乏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是阻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其中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对城市融入的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民工群体主要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部门就业,就业的部门特征是导致非正规就业比重高且职工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过低的主要原因。为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并提高外来人口城市融入,可以通过相关政策促进就业正规化并提高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包括取消城市部分行业和部门对外来人口的准入限制,通过劳动督察和税收激励政策提高私营企业建立正规劳动关系并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比重,通过放宽缴费条件、降低缴费基数、增加社会保险种类等方式促进灵活就业者参与城镇社会保险。
陆万军张彬斌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职工社会保险身份认同定居意愿
多举措全方位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4年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个长期过程,既要全力以赴改革机制、完善政策、优化服务,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又要量力而行、立足现实、稳扎稳打,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就业扩容提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源头活水。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陆万军
关键词:就业导向促进就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