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蔚

作品数:67 被引量:977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2篇糖尿
  • 42篇糖尿病
  • 41篇血糖
  • 25篇血糖监测
  • 22篇动态血糖
  • 20篇糖尿病患者
  • 20篇病患
  • 19篇2型糖尿
  • 19篇2型糖尿病
  • 18篇动态血糖监测
  • 18篇胰岛
  • 16篇胰岛素
  • 15篇2型糖尿病患...
  • 10篇糖耐量
  • 8篇代谢
  • 8篇动态血糖监测...
  • 8篇血糖监测系统
  • 8篇葡萄糖
  • 7篇血红蛋白
  • 7篇红蛋白

机构

  • 61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市糖尿病...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糖尿病...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67篇陆蔚
  • 50篇包玉倩
  • 49篇周健
  • 46篇贾伟平
  • 31篇马晓静
  • 28篇项坤三
  • 12篇胡承
  • 11篇卢逢娣
  • 11篇李鸣
  • 11篇陆俊茜
  • 9篇喻明
  • 8篇朱玮
  • 7篇莫一菲
  • 7篇张磊
  • 7篇刘芳
  • 6篇于浩泳
  • 6篇李青
  • 5篇潘洁敏
  • 5篇张丹丹
  • 5篇沈赟

传媒

  • 14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中华糖尿病杂...
  • 6篇中华内分泌代...
  • 5篇上海医学
  • 4篇中华医学会糖...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护理研究(中...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药品评价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2006年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1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胰岛素泵治疗初期发生低血糖的特点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短期胰岛素泵(CSⅡ)快速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高血糖状态时低血糖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61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男35例,女26例,年龄(60±15)岁,病程8(0.5~12)年,糖化血红蛋白(11.1±1.6)%,糖化血清蛋白(32±6)%,入院后予胰岛素泵治疗同时进行CGMS监测;分析胰岛素泵治疗第3、4天CGMS监测的24h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其标准差(SDBG)以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低血糖事件分为低血糖组和无低血糖组。结果(1)胰岛素泵治疗期间每日胰岛素总量为(0.8±0.2)U·ks^-1·d^-1,餐前大剂量与基础量比例为(1.30±0.36):1。(2)CGMS监测显示胰岛素泵治疗初期有18例病人共发生31次低血糖事件,其中20次发生于夜间。CGMS的低血糖检出率较指端血糖监测(SMBG)显著增多(P〈0.01)。(3)两组间空腹C肽、血总胆固醇和胰岛素泵基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的MBG低于无低血糖组[(7.88±1.24)mmol/L vs(8.92±1.83)mmol/L,P〈0.05],而SDBG和胰岛素泵基础率高于无低血糖组[(2.95±0.73)mmol/L vs(2.37±0.99)mmol/L;(0.37±0.09)U·kg^-1·d^-1 vs(0.33±0.08)U·kg^-1·d^-1,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DBG及胰岛素泵基础量与低血糖的发生呈独立正相关。结论(1)动态血糖监测显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初期约1/3病人可发生低血糖。(2)除了血糖控制水平及胰岛素泵基础量外,血糖波动过大与低血糖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李鸣周健包玉倩陆蔚贾伟平项坤三
关键词:胰岛素输注系统糖尿病低血糖症
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不同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在不同糖代谢人群中评估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1,5-AG)不同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招募175名正常糖代谢(NGT)的健康志愿者(21~65岁,男58名,女117名)和80例糖尿病患者(18~70岁,男44例,女36例),使用唾液采集管收集唾液,采用酶法及质谱法同时检测唾液1,5-AG水平,采用酶法测定血清1,5-AG水平。结果在NGT人群中,酶法检测的血清及唾液1,5-AG水平均与液相色谱质谱(LC-MS)检测的唾液1,5-AG水平呈正相关(r=0.247、0.523,均P<0.05),但酶法检测的唾液及血清1,5-AG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74,P=0.333)。在糖尿病患者中,酶法检测的血清及唾液1,5-AG水平均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的唾液1,5-AG水平呈正相关(r=0.284、0.423,均P<0.05),但酶法检测的唾液及血清1,5-AG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79,P=0.487)。结论酶法检测的血清及唾液1,5-AG水平均与质谱法检测的唾液1,5-AG水平有良好的一致性。由于酶法检测唾液与血清1,5-AG水平相关性欠佳,唾液1,5-AG酶法检测的临床推广尚需进一步改进。
菅朝慧赵爱华马晓静陆蔚朱玮王煜非周健包玉倩
关键词:糖尿病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质谱法酶法
糖耐量正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血糖波动变化的研究
陶敏芳朱洁萍周健陆蔚秦雯滕银成贾伟平
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与初诊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关系被引量:5
2010年
探讨不同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滴度与初诊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1PH)的关系。对105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GAD—Ab滴度分为3组,其中抗体阳性组(GAD—Ab≥1U/m1)71例、抗体阴性1组(0〈GAD—Ab〈1U/m1)171例及抗体阴性2组(GAD—Ab=0)811例,用精氨酸刺激试验评估1PH。结果见到抗体阴性2、抗体阴性1、抗体阳性3组的1PH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其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检出率分别为74.85%、87.13%和1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GAD—Ab滴度、HbA1C及体重指数为1PH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GAD—Ab滴度对临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PH缺陷有重要影响,检测GAD—Ab不仅为临床分型提供重要依据,而且有助于判断胰岛B细胞功能。
马晓静包玉倩周健潘晓平陆蔚胡承项坤三贾伟平
关键词: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精氨酸刺激试验
血乳酸: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缺氧的血清标志物?
目的 探讨有无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乳酸水平与慢性缺氧的潜在联系.方法 共纳入1314例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二甲双胍组(n=670)和非二甲双胍治疗组(n=644),再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A组(<24 kg/m2,...
刘芳张丹丹陆蔚殷峻唐峻岭包玉倩贾伟平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不同糖耐量个体血糖稳定性的特征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个体血糖稳定性的特征。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53例受试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其中正常糖调节(NGR)组48名,糖耐量受损(IGT)组3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组(N-T2DM组)69例;IGT组包括单纯IGT(I-IGT)亚组16例和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IGT(IGT/IFG)亚组20例。比较CGMS监测中连续48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其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①IGT/IFG亚组的MBG为(6.55±0.70)mmol/L,显著高于I-IGT组的(6.02±0.50)mmol/L(P<0.05),而两组间MAGE、MOD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IGT组的MBG为(6.31±0.67)mmol/L,显著高于NGR组的(5.37±0.55)mmol/L(P<0.05);MAGE为(3.12±1.09)mmol/L,显著高于NGR组的(2.00±0.69)mmol/L(P<0.01);MODD为(0.89±0.29)mmol/L,与NGR组(0.81±0.29)m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T2DM组的MBG、MAGE及MODD均显著高于NGR、IGT组(P值均<0.01)。④N-T2DM组中,MAGE与糖化血红蛋白(HbA_1c)、MBG均不相关(P值均>0.05),与SDBG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1);SDBG与MBG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结论①IGT伴或不伴IFG患者已存在日内血糖波动显著增大,至糖尿病阶段,日内血糖波动进一步加大,同时伴有日间血糖波动的明显增大。②HbA_1c不能反映血糖稳定性的特征,MAGE和MODD有助于准确反映日内及日间血糖的波动幅度。
周健贾伟平喻明包玉倩马晓静陆蔚胡承于浩泳项坤三
关键词: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潘洁敏包玉倩陆蔚陆汉魁贾伟平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探讨被引量:31
2009年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认识.方法 报告并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抢救治疗的3例F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态血糖监测(CGM)结果 的特点.结果 (1)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43岁,体重指数21.5~23.3 kg/m2.(2)出现糖尿病症状后2~4 d迅速发展至酬症酸中毒,其中1例出现心跳骤停.(3)起病时随机血糖大于3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2%~6.3%,糖化血清白蛋白15%~24%.(4)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化酶抗体阴件.(5)标准餐试验及精氨酸刺激试验提示胰岛B细胞功能极差.(6)血淀粉酶(263~2319 U/L)和脂肪酶(812~859 U/L)升高,胰腺B超、CT榆查未见明显异常.(7)肌酸激酶(1283~12 239 U/L)严重升高,其中1例腓肠肌活检证实有横纹肌溶解,肝酶、心肌酶谱也明显升高.(8)病例1出院时为胰岛素四次皮下注射(MDI)治疗,病例2为胰岛素泵(CSII)治疗,病例3最初MDI治疗,其后改为CSII治疗.3例患者动态血糖参数的比较,无论24 h的平均血糖水平、日内血糖波动(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value)还是日间血糖波动(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均为病例2<病例3(CSII时)<病例1<病例3(MDI时).血糖波动于2.8~11.1 mmol/L的时间百分率亦显示同样的规律,病例2>病例3(CSII时)>病例1>病例3(MDI时).结论 (1)FT1DM患者发病急骤,代谢紊乱严重,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严重,并合并肝、肾、心脏、肌肉等多脏器的功能损害,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2)FT1DM患者血糖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可能需要长期的CSII治疗以改善预后.
周健包玉倩李鸣刘芳陈海冰韩峻峰陆蔚马晓静胡承项坤三贾伟平
关键词:暴发性1型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患病率调查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探讨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患病率、临床特点及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对1711例住院的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放射配体法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和酪氨酸磷酸酶蛋白抗体(IA2-Ab)的水平,了解LADA的患病率并分析其临床特征。MS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诊断标准。结果(1)临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LADA患者检出率为6.7%(115/1711),其中GAD—Ab及IA2-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及2.4%;(2)病程1年内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其LADA检出率为10.4%,明显高于病程〉1年的患者(5.9%,P〈0.01);(3)LADA检出率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发病年龄小、体重指数低、餐后C肽水平低及无糖尿病家族史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4)51.3%的LADA患者至少伴有除高血糖外其他一种代谢异常,其中21.7%的LADA患者存在MS,各代谢异常患病率由高到低均依次为: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结论(1)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有6.7%为LADA,对这一人群应进行早期正确的分型诊断以指导临床治疗。(2)超过1/5的LADA患者存在MS,提示LADA患者也应注意代谢异常各因素的全面筛查与干预。
周健马晓静包玉倩潘晓平陆蔚胡承项坤三贾伟平
关键词: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代谢综合征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色素上皮源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血清色素上皮源因子(PEDF)水平变化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9例健康对照,132例 T2DM 患者,并根据24 h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4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50例、临床蛋白尿组(PR)34例。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 PEDF 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1c)、空腹血糖(FPG)、血脂和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结果T2DM 患者血清 PEDF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7±1.3)mg/L,MA 组患者血清 PEDF(4.7±2.9)mg/L 显著高于 NA 组(3.7±2.2)mg/L,(P<0.01);PR 组(5.7±2.8)mg/L 显著高于 MA 组(P<0.05)。血清 PEDF 水平与 HbA1c(r=0.198,P<0.01)、FPG(r=0.231,P<0.01)、甘油三酯(TG)(r=0.302,P<0.01)、hs-CRP(r=0.214,P<0.01)和 UAER(r=0.169,P<0.05)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37,P<0.01)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 TG(β=0.314,P<0.01)、hs-CRP(β=0.260,P<0.01)、UAER(β=0.148,P<0.05)是血清 PEDF 的独立决定因子。结论 PEDF 在 T2DM 患者中显著升高,并随白蛋白尿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TG、hs-CRP 和 UAER 是血清 PEDF 的独立影响因子。血清 PEDF 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陈海冰贾伟平陆俊茜包玉倩李青卢逢娣陆蔚于浩泳项坤三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