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炜

作品数:221 被引量:1,107H指数:18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9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4篇学位论文
  • 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9篇金属学及工艺
  • 47篇机械工程
  • 30篇交通运输工程
  • 2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化学工程
  • 7篇经济管理
  • 7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5篇理学
  • 3篇电子电信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7篇值模拟
  • 35篇数值模拟
  • 34篇拼焊
  • 33篇拼焊板
  • 32篇汽车
  • 31篇冲压
  • 28篇覆盖件
  • 21篇激光拼焊
  • 19篇激光拼焊板
  • 19篇车身
  • 18篇有限元
  • 17篇焊缝
  • 17篇冲压成形
  • 16篇拉深
  • 16篇拉延
  • 14篇压边
  • 14篇压边力
  • 14篇汽车覆盖件
  • 14篇板料
  • 12篇高强钢

机构

  • 181篇江苏大学
  • 40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南京航空航天...
  • 6篇镇江高等专科...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常州机电职业...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无锡曙光模具...
  • 3篇东南大学
  • 3篇镇江华晨华通...
  • 3篇江苏宝锐汽车...
  • 3篇江苏华强模具...
  • 2篇江苏建筑职业...
  • 2篇上海大众汽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南京工程学院
  • 2篇南京铁道职业...
  • 1篇杭州电子工业...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温州职业技术...

作者

  • 220篇陈炜
  • 28篇杨继昌
  • 17篇吕盾
  • 15篇姜银方
  • 14篇袁国定
  • 13篇侯波
  • 11篇林忠钦
  • 9篇丁毅
  • 8篇岳陆游
  • 8篇刘波
  • 8篇陈泷
  • 7篇王匀
  • 7篇张家骅
  • 7篇江丙云
  • 7篇高霖
  • 7篇李新城
  • 7篇郭伟刚
  • 7篇王祥
  • 6篇承善
  • 6篇陈磊

传媒

  • 25篇锻压技术
  • 18篇热加工工艺
  • 14篇塑性工程学报
  • 12篇模具工业
  • 9篇农业机械学报
  • 7篇机械设计与制...
  • 7篇江苏大学学报...
  • 5篇模具技术
  • 5篇中国机械工程
  • 5篇机床与液压
  • 4篇机械工程学报
  • 4篇轻型汽车技术
  • 3篇焊接学报
  • 3篇汽车工程
  • 3篇新技术新工艺
  • 3篇电加工与模具
  • 3篇材料工程
  • 3篇2005森精...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现代制造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12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13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3篇2010
  • 12篇2009
  • 12篇2008
  • 11篇2007
  • 16篇2006
  • 20篇2005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镁合金十字杯形件温拉深成形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研究镁合金复杂件温拉深成形性能,以Numisheet2011中的Benchmark 2#为例,用ABAQUS建立了十字杯形件的温成形有限元模型。通过热力耦合分析,得到了板料温成形过程中等效应变和应力云图、板料温度分布以及凸模力随位移变化曲线。并把模拟结果和标准考题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吻合较好。
曹志福陈炜王祥
关键词:镁合金数值模拟
含钒微合金钢的组织超细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新城朱伟兴梅东生程兴德陈炜张洁张开华姜银方郭娟宋立秋
1、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项目的应用领域为微合金超细晶粒钢的钢种研发,旨在利用形变强化铁素体相变与微合金元素的晶内形核技术原理,研究一种经济、高效、又切实可行的微合金超细晶粒钢的制备方法。通过对含钒微合金钢综合采用:形变...
关键词:
关键词:超细晶粒钢
应力应变分析在覆盖件成形工艺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2001年
汽车覆盖件成形的可能性分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由于覆盖件形状十分复杂,其成形可能性计算没有固定的方法。作者首先在分析应力应变引起破裂、起皱的基础上,介绍了应力应变分析在机油盘、前地板二个覆盖件零件成形工艺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由此采用相应措施解决了冲压过程中的成形问题,然后总结出的若干覆盖件成形工艺设计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经验,并简单阐述了覆盖件成形工艺设计的发展趋势。
杜生亚陈炜
关键词:应力应变分析汽车覆盖件
强脉冲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面部黄褐斑MASI评分观察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使用强脉冲光(IPL)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并使用MASI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联合治疗是否优于单一治疗。方法:12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41例,口服氨甲环酸联合IPL治疗;对照A组:41例,仅口服氨甲环酸治疗;对照B组:42例,仅使用IPL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MASI评分(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以MDR(治疗前后MASI分值下降率)作为有效性指标。结果:平均MDR治疗组(65.91±15.56)%,对照A组(56.53±21.25)%,对照B组(49.64±15.96)%,治疗组MDR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IPL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良好,且联合治疗的疗效好于单一治疗。
石莹莹陈炜王露萍余丕军柳逸
关键词:黄褐斑强脉冲光氨甲环酸
铜钛双金属复合管绕弯成形回弹的尺寸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精准地预测铜钛双金属复合管绕弯成形的回弹情况,本文基于ABAQUS/Explicit平台建立了铜钛双金属复合管绕弯-回弹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本文首次采用两个全新的无量纲尺寸参数,研究回弹的尺寸效应特性,即在弯曲角度θ增大的条件下,回弹角Δθ随中空程度系数λ和弯曲曲率w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种管材、多尺寸研究的数学模型。将有限元的模拟结果与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综合分析得到:1)λ不同的复合管,Δθ均随着θ的增大而近似呈线性增大;当θ>45°时,回弹角增速V_(Δθ)随λ的增大先减小后略有增大;λ=0.565的复合管产生的回弹角最小。2)w不同的复合管,Δθ均随θ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当θ>45°时,回弹角增速V_(Δθ)随w的增大呈递减趋势;当w≤0.60,V_(Δθ)值稳定在0.038,故对于λ/w接近于1的复合管,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使用相同的回弹补偿模型,以提高生产效率。
朱英霞万苗苗陈炜陈泷程一峰
关键词:双金属复合管绕弯成形回弹尺寸效应
内皮源性活性氧对门静脉高压症内脏动脉RhoA/ROCK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内脏高动力循环状态相关的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致大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临床常见且棘手的难题,是引起PHT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凶之一。内脏动脉对缩血管物质的低反应性所导致的血管...
陈炜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血管反应性
文献传递
B170P1差厚高强度钢激光拼焊板拉伸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不同激光焊接工艺参数对不同厚度的B170P1高强度钢进行焊接,并对焊后试样进行拉伸试验,研究不同激光焊接工艺对拼焊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焊接质量合格的情况下,焊接功率越高,焊接件的塑性和韧性越差;适当增加焊接速度,可以提高焊接件的塑性和韧性;随着热输入量的增加,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也随之升高,表明焊缝的塑化能力随着热输入量的增加而减小,采用较小的热输入量可以提高拼焊板的塑性成形性能。
陈洁陈炜薛雷承善滕广宇吴明艳
关键词:激光拼焊板力学性能
变压边力技术对激光拼焊板成形性能的改善
焊缝移动、焊缝两侧材料变形不均及与此相关的成形性能下降是拼焊板成形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简化的拼焊板2-D截面模型推导了控制焊缝移动的拼焊板薄厚两侧的压边力公式,提出了分段压边圈作用下的拼焊板冲压成形方案。应用数值模...
郭玉琴丁毅陈炜薛雷江丙云
关键词:变压边力拼焊板焊缝移动
文献传递
工艺参数对注塑制品沉降斑影响的敏感性分析与优化
2010年
以电子词典下盖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通过Moldflow流动分析,对注塑工艺参数影响ABS制品沉降斑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引入敏感度因子来衡量各项工艺参数的独立作用对沉降斑的敏感程度,从而确定影响制品沉降斑的主次因素。结果表明,保压压力、熔体温度和注射时间是影响ABS制品沉降斑的主要工艺参数,而模具温度和保压时间为次要参数。根据参数水平影响趋势图,分析得出最优组合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模拟验证。
刘祥军陈炜黄忠富丁毅祁伟根耿俊丹宗有三
关键词:注塑制品沉降斑
产品全生命周期建模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00年
在介绍产品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对常规机械CAD/CAM采用串行工作方式所产生弊端的分析和应用并行工程、虚拟制造等先进技术来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的阐述 ,证明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模型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介绍了在建立全生命周期模型中所用到的基于特征、参数化、自顶向下设计、面向装配设计。
陈炜董洪智林忠钦陈关龙
关键词:机械设计CAD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