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耿雄

作品数:32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磁暴
  • 10篇地磁
  • 7篇磁暴期间
  • 4篇环电流
  • 3篇地磁场
  • 3篇电离层
  • 3篇电流
  • 3篇星际
  • 3篇星际磁场
  • 3篇行星
  • 3篇行星际
  • 3篇行星际磁场
  • 3篇亚暴
  • 3篇太阳风
  • 3篇纬度
  • 3篇极隙区
  • 3篇场向电流
  • 3篇磁扰
  • 2篇地磁场扰动
  • 2篇地磁极

机构

  • 32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阿拉斯加大学

作者

  • 32篇陈耿雄
  • 27篇徐文耀
  • 15篇杜爱民
  • 10篇吴迎燕
  • 7篇洪明华
  • 7篇彭丰林
  • 7篇刘晓灿
  • 6篇王源
  • 6篇罗浩
  • 4篇陈博
  • 4篇陈鸿飞
  • 4篇赵旭东
  • 3篇师恩琦
  • 3篇师恩琦
  • 2篇万秉东
  • 2篇李敏
  • 1篇张莹
  • 1篇陈博
  • 1篇孙炜
  • 1篇白春华

传媒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中国科学:数...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第十届全国日...
  • 1篇1990年中...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暴时环电流不对称性的地面磁场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选用东经20°子午链和北纬30°纬圈链台站地磁场日分量的分钟值数据,分析了2004年11月07-10日期间赤道环电流不对称性的时间演化特征.利用UT_MLT和UT_MLAT等值图来监测H分量的地方时分布、纬向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UT_MLT等值线图清楚地显示,在急始之后的初相,日分量主要在正午附近增强,表明磁层顶查普曼一法拉罗电流所产生的地磁效应是主要原因.主相期间H分量最大负值出现在昏侧,表明环电流呈明显的晨一昏不对称分布.②UT_MLAT等值线图显示,磁暴期间磁扰变幅随纬度增高而减小,与Dst指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磁扰的纬向分布提供了描述暴时环电流能量时间变化的新视点.③H分量的UT_MLT和UT_MLAT等值线图为实时监测环电流的时空分布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吴迎燕徐文耀陈耿雄陈博刘晓灿
关键词:磁暴环电流纬向分布
中纬度大气气辉扰动的初步分析
<正>大气中发生的许多地球物理过程,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着大气中微量成分的跃迁过程。Tinsley(1986)指出,磁暴期间极区电离层的氧原子被输运到磁层,然后绝热对流进入电流体系,和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发生电荷交换...
陈耿雄彭丰林朱岗昆
文献传递
小尺度地磁场勒让德多项式建模方法被引量:6
2012年
根据地面实测地磁场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勒让德多项式的对小尺度地磁场的模型建立方法,结合数据预处理、最小二乘拟合方法,采用高阶的模型描述典型小尺度区域的地磁场,绘制出地磁图.通过实验验证,模型拟合实验点的数据与真实数据的磁场总强度平均误差小于30nT,并且反映出小尺度区域中磁场的精细结构,有效地抑制了边界效应,大大提高了地磁场建模能力.另外讨论了勒让德多项式建模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使用范围.这为地磁场在空间延拓、探矿、地下结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区家明杜爱民徐文耀洪明华陈耿雄罗浩赵旭东白春华王源
关键词:空间分辨率勒让德多项式最小二乘
地球非偶极磁场对虚地磁极计算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古地磁学使用的虚地磁极(VGP)是在地心偶极磁场假设下计算的,由于地球非偶极磁场的存在,VGP一般不同于真地磁极(RGP).为了定量检验非偶极磁场对VGP的影响,本文利用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 1900-2000,在全球5°×5°的“虚拟测点”网格上计算了VGP和RGP的位置,并求出两种磁极的经纬度偏差和二者的角距离.结果表明,南极地区VGP与RGP的角距离最大,可达26°,南大西洋和欧亚大陆北部最大达到24°和18°,其余地区一般小于15°.VGP对RGP的偏差与地磁场分布有关:在非偶极磁场较弱的地区(如太平洋半球),纬度偏差一般不大(≤10°),但是在主要地磁异常区(如南大西洋和南极地区),VGP对RGP的纬度偏差可达25°.VGP对RGP的经度偏差要比纬度偏差大得多,例如在欧亚大陆北部地区,经度偏差分布在-180°到180°的大范围内.
徐文耀杜爱民陈耿雄
关键词:古地磁学
极光沉降粒子能量与AE、Dst指数的相关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对NOAA的POES系列极轨卫星观测得到的1978年以来近30年的极光沉降粒子半球能量的估算值EPI(Estimated Power Input)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极光沉降粒子有显著的春秋分峰值的年变化特征,并且有冬季半球沉降能量较大的南北半球不对称性.对EPI的时均值Pa与地磁指数AE、D_(st)的相关分析得到.Pa与AE的相关系数为0.76,Pa与D_(st)的相关系数为-0.55.把南北半球的时均值SPa,NPa数据分别与AE,D_(st)指数做相关,发现SPa与AE的相关性稍高于NPa的,SPa和NPa与D_(st)的相关性近似.当时延τ=0时,AE与Pa的相关最好,表明全球极光沉降粒子和极光电集流的变化同步;当D_(st)滞后于Pa,时延τ=1~2 h,Pa与D_(st)的相关最好,并且时延τ为6~8 h,Pa与D_(st)的相关都好于无时延的水平.
刘晓灿陈耿雄徐文耀杜爱民吴迎燕陈博王源赵旭东
太阳风参数对极光电集流中心纬度变化的影响
2015年
为了认识并了解磁层能量输入对极光电集流中心纬度变化的影响,本文使用1998-2006年的SuperMAG、OMNI以及EPI数据分别分析了西向和东向电集流中心纬度与行星际磁场Bz分量、太阳风速度、以及极光沉降粒子估算能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当Bz<0时,磁场强度越大,西向和东西电集流中心纬度越低,西向电集流朝晨侧移动,东向电集流朝正午方向移动;(2)在Bz>0时,电集流中心主要受太阳风速度控制,当太阳风速度较大时,电集流中心向低纬移动;(3)电集流中心纬度随其强度的变化特征与随EPI的变化特征一致.
李敏罗浩王源万秉东陈耿雄
关键词:太阳风速度
内磁层Pi2脉动的THEMIS多卫星观测
Pi2脉动是地磁场扰动的一种重要现象,其产生机制一直是空间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2009年1月26日THEMIS多颗卫星和地面地磁观测资料,分析了中等强度亚暴期间地面发生的Pi2事件和等子体层内、外波模的发展与演化。对...
罗浩陈耿雄杜爱民
文献传递
2000年7月15~16日磁暴期间高纬地磁场的响应
2001年
根据IMAGE台链的地磁资料,对2000年7月15~16日磁暴期间高纬电离层等效电流和极光带电集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磁暴期间,高纬地区出现大尺度等效电流的涡旋结构,午后一侧的电流涡可能对应行星际磁场北向时NBZ场向电流、Ⅰ区和Ⅱ区场向电流共同作用形成的4涡等离子体对流的图像.当行星际磁场转南后,电离层恢复双涡对流,因此在清晨一侧仅可观测到单涡的等效电流体系.Harang不连续带出现在IMAGE台链磁当地时子夜之前,从高纬到低纬该不连续带内电流流向的结构为西向-东向-西向.磁暴初相期间,东向电集流的中心所处纬度往低纬迁移,在修正地磁坐标系(CGM)中,其最低到达58~59°纬度.主相开始后西向电集流迅速增强,其电流中心到达、甚至超过观测台链的最南端(56.45°).
陈耿雄杜爱民徐文耀陈鸿飞洪明华彭丰林师恩琦
关键词:磁暴场向电流等效电流
地磁脉动Pc5在2000年7月15~16日磁暴期间的特征
采用IMAGE链22个台站的地磁脉动10 s数据,分析了2000年6月15~16日磁暴期间Pc5地磁脉动的频率、振幅、位相和极化特征:(1)磁暴初相和主相期间Pc5脉动的主频率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恢复相期间主频率随纬...
杜爱民陈耿雄徐文耀洪明华陈鸿飞彭丰林
关键词:磁暴
文献传递
极隙区粒子和电流的观测和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处于高纬向日面的极隙区是太阳风能量、动量和质量可以直接进入地球磁场并到达地球的近地空间的区域。本文简要介绍了极隙区的观测和研究,综述了极隙区的粒子沉降、场向电流、等离子体对流和电离层电流的特征。
陈耿雄徐文耀师恩琦
关键词:极隙区粒子沉降电离层电流电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