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薇

作品数:1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血乳
  • 5篇血乳酸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乳酸
  • 5篇衰竭
  • 5篇细胞
  • 5篇急性肝
  • 5篇肝炎
  • 5篇病毒
  • 4篇预后
  • 4篇肝癌
  • 3篇蛋白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急性肝衰
  • 3篇急性肝衰竭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3篇肝炎病毒
  • 3篇HBV相关

机构

  • 17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建省疾病预...

作者

  • 17篇陈薇
  • 12篇陈靖
  • 11篇郑琦
  • 9篇朱月永
  • 8篇游佳
  • 6篇江家骥
  • 5篇董菁
  • 3篇刘豫瑞
  • 3篇袁平
  • 2篇曾达武
  • 2篇林苏
  • 2篇张翔
  • 2篇池闽辉
  • 2篇张斌
  • 1篇林晓宇
  • 1篇赖瑞敏

传媒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肝博士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肝动脉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11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2月我院11例APBSC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结果11例患者移植后2、4、8周及12周,有9例(81.82%)TBIL逐渐下降,8例(72.73%)ALB逐渐升高,10例(90.91%)PTA逐渐升高;移植后12周内,腹水减轻7例(63.64%),食欲改善8例(72.73%),体力好转7例(63.64%),腹胀减轻7例(63.64%)。除1例出现轻微骨痛以外,未发现其它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APBSCT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
陈薇曾达武陈靖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失代偿期肝硬化
血乳酸对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评估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静脉血乳酸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确诊为HBV相关SACLF的患者,对其入院后3个月的预后进行随访,对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静脉血乳酸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静脉血乳酸对HBV相关S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22例HBV相关SACLF患者,其中生存组67例,男性59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1.54±12.74)岁;死亡组55例,男性4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3.95±12.09)岁,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静脉血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2.60±0.99)vs(4.92±3.22)mmol/L](t=5.57,P<0.05)。MELD评分系统和静脉血乳酸水平预测HBV相关SACLF患者近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和0.803。以2.68mmol/L为最优截断点,静脉血乳酸水平预测HBV相关SACLF患者3个月死亡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68%。结论 HBV相关SACLF患者的静脉血乳酸水平与其近期预后密切相关,其评估价值稍低于MELD评分系统。
陈薇林苏陈靖江家骥
关键词:乳酸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
血乳酸联合CLIF-SOFA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血乳酸以及CLIF-SOFA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陈薇游佳郑琦陈靖董菁朱月永江家骥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预后乳酸
文献传递
除了甲胎蛋白还有哪些肝癌早筛标志物
2024年
我国人口仅占全球的1/5,但每年肝癌新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并且肝癌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仅为14.1%,且在初诊时49.9%的患者已达到中晚期。因此做好肝癌的早期筛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时间。目前,肝癌的筛查除了影像学如超声、CT、磁共振外,血清标志物的筛查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检或者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总是会开具一些肝癌血清标志物,那为什么会有好几个项目呢?各有什么意义呢?
陈薇
关键词:血清标志物医院检查早期筛查甲胎蛋白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预测模型的验证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验证已建立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预测模型(REACH—B评分模型及CU—HCC评分模型)。方法收集2004年10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初次人院、HBsAg阳性超过半年的患者,分为病例组(肝癌组)和对照组(非肝癌组),回顾性收集3年前及5年前相关指标,进行评分评估。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石。检验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627例患者纳入3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预测REACH—B评分模型验证,其中病例组151例,对照组476例。REACH—B评分模型预测3年肝癌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8,敏感度为73.00%,特异度为78.700/0。男性并ALT≥45U/L患者应用REACH-B评分模型对3年肝细胞癌发生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敏感度为87.09%,特异度为83.86%。共159例患者纳入5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预测REACH—B评分模型及CU—HCC评分模型验证,其中病例组65例,对照组94例。REACH—B评分模型预测5年肝癌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9,敏感度为73.60%,特异度为75.43%。CU—HCC评分模型预测5年肝癌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6,敏感度为78.40%,特异度为77.40%。结论REACH—B评分模型和CU-HCC评分模型均可适用本地区人群;男性并ALT≥45U/L患者应用REACH—B评分模型对3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陈薇陈靖郑琦董菁游佳袁平朱月永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细胞
血乳酸水平对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对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确诊为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50例患者,根据入院后三个月的存活情况,...
陈薇林苏陈靖
文献传递
微小RNA-21对肝癌患者的HepG2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微小RNA-21(miR-21)在肝癌HepG2细胞中对增殖的作用并探讨相关的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5年本院收治的98例肝癌患者,分离其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3(MAP2K3)的表达情况;肝癌细胞系HepG分为mimic-miR-21组与miR-21抑制药组,分别转染mimic-miR-21与miR-21抑制药。转染48 h后,以3-(4,5-二甲基噻唑-2-基)-5-(3-羧甲酯基)-2-(4-磺苯基)-2H-四唑法检测在24,48,72 h的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法检测HepG2细胞中miR-21和MAP2K3 mRNA的表达水平,以免疫印迹法检测MAP2K3的表达水平。结果 MAP2K3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分别为1382±105,5872±289;HepG2细胞转入mimicmiR-21与miR-21抑制药24 h后,mimic-miR-21组与miR-21抑制药组的miR-21 mRNA表达量分别为6.45±1.21,0.43±0.12。mimic-miR-21与miR-21抑制药组的增殖活性在24,48,72 h分别是(100±12)%,(60±18)%;(138±12)%,(45±8)%;(146±9)%,(38±6)%,以上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pG2细胞转入mimic-miR-21与miR-21抑制药24h后,mimic-miR-21组与miR-21抑制药组的MAP2K3在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17±0.03,0.97±0.0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iR-21可通过抑制MAP2K3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癌HepG2细胞增殖。
陈薇游佳陈靖林晓宇赖瑞敏朱月永郑琦
关键词:微小RNA-21肝癌HEPG2细胞细胞增殖
细胞Toll样受体4/微小核糖核酸-181a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动态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TLR4/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181a在CHB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CHB患者经肝活组织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s);实时PCR法检测肝组织、血清miRNA-181a以及肝组织TLR4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TLR4蛋白;计算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rosisindexbasedonthe4factors,FIB-4)及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ratioindex,APRI)进行非侵袭性肝纤维化诊断;对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U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on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分析。结果40例CHB患者,sO期(7例)、S1期(6例)、82期(14例)、s3期(7例)和s4期(6例)血清miRNA-181a表达水平(2。“‘值)分别为1.oO±0.00、0.68_4-0.08、1.60±0.43、2.32±0.40和1.81±0.22,总体呈上升趋势(F-207.242,P=0.000),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54,P〈0.01);随肝纤维化分期加重,肝组织miRNA-181a、TLR4mRNA及TLR4蛋白表达总体呈上升趋势(F值分别为207.242,110.390和57.030,均P〈0.01),肝组织miRNA-181a与TLR4蛋白表达及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3和0.911,均P〈O.01)。严重肝纤维化(S3~84)组APRI与非严重肝纤维化(SO~s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1,P〉0.05)。血清miRNA-181a表达评估严重肝纤维化(S3~s4)优于FI睁4(ROC曲线下面积:0.887比0.695;准确度:85.0%比60.0%)。结论miRNA-181a可能参与TLR4信号通路的调控而影响CHB患者肝纤维化进程,有望成为防治肝纤维化新的“靶点”及非侵袭性评估肝纤维化的血清指标。
陈靖郑琦曾达武陈薇朱月永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TOLL样受体4
Con A、α-Galcer与LPS/D-Gal N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NKT细胞功能改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NKT细胞功能改变情况,寻找一种在病理生理机制上更接近临床特点的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 A模型组、α-Galcer模型组、LPS/D-Gal N模型组,每组10只。Con A模型组尾静脉注射ConA溶液(18 mg/kg),α-Galcer模型组腹腔注射α-Galcer溶液(40μg/kg),LPS/D-Gal N模型组腹腔注射LPS溶液(10μg/kg)和D-Gal N溶液(700 mg/kg)。造模完成后8 h,检测小鼠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计算肝指数,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肝组织NKT细胞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IFN-γ、IL-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指数增加(P<0.01或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NKT细胞含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TNF-α、IFN-γ、IL-6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各模型组之间比较,α-Galcer模型组血清ALT、AST含量显著低于Con A组(P<0.05),病理损伤也相对较轻,LPS/D-Gal N模型组NKT细胞含量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Con A、α-Galcer和LPS/D-Gal N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NKT细胞明显激活,介导炎症紊乱;其中,以Con A诱导的动物模型肝脏病理损伤及免疫紊乱最为明显,更符合疾病临床特点,可作为免疫性肝损伤的首选模型。
游佳陈薇郑琦陈靖朱月永
关键词:免疫性肝损伤小鼠NKT细胞Α-GALCER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预测模型的优化
2015年
目的优化已建立的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预测模型(REACH—B评分模型)。方法收集2004年10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初次入院、HBsAg阳性超过半年的患者,分为HCC组和对照组(非HCC组),回顾性收集相关指标,进行评分评估。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断各模型预测价值。结果预测3年HBV相关性HCC发生,共纳入627例患者,其中HCC组151例,对照组476例。REACHB评分模型预测3年HCC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5%CI:0.74~0.82),敏感度为73.00%,特异度为78.70%。联合甲胎蛋白(AFP)建立R—AFP评分模型,对3年HCC发生的AUC升至0.80(95%CI:0.76~0.83,Z=2.50,P=0.01),敏感度为71.03%,特异度为79.13%。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3与AFP之比(AFP—L3%)建立R—AFP—L3%评分模型,对3年HCC发生的AUC进一步升至0.83(95%CI:0.80~0.87,Z=2.45,P=0.01),敏感度为75.01%,特异度为79.32%。预测5年HBV相关性HCC发生,共纳人159例患者,其中HCC组65例,对照组94例。REACH—B评分模型预测5年HCC发生的AUC为0.79(95%CI:0.72~0.87),敏感度为73.60%,特异度为75.43%。R-AFP评分模型对5年HCC发生的预测价值AUC升至0.84(95%CI:0.77~0.90,Z=2.70,P=0.006),敏感度为83.12%,特异度为77.89%。结论联合AFP及AFP—L3%能优化REACHB评分模型对3年和5年HBV相关性HCC发生的预测价值。
陈薇陈靖郑琦董菁游佳袁平朱月永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肝细胞甲胎蛋白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