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亚利
-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支撑和引导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直肠巨大广基息肉的治疗价值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直肠巨大广基息肉(基底直径≥2cm)的治疗价值。方法:通过对21例行ESD治疗的直肠巨大广基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ESD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1例病变基底直径在2~4cm之间,其中2~3cm的15例,>3cm的6例,位于距肛缘4~15cm之间。20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剥离,1例转外科手术,ESD治疗成功率95.2%。ESD治疗时间43~139min(平均87min)。并发穿孔1例,迟发性出血4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ESD术后病理示管状腺瘤4例,管状-绒毛状腺瘤12例,绒毛状腺瘤4例,其中2例伴癌变,8例伴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切除标本基底及边缘均无病变组织残留。术后所有患者定期随访(>6个月),无残留及复发病例。结论:ESD可切除范围广,局部复发率低,对直肠巨大广基息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阮荣蔚王实刘永军陶亚利俞江平朱舒文
- 关键词: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窥镜治疗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 背景和目的:随着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ESD能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组织,提供完整...
- 陶亚利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食管肿瘤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内镜下病变上下界钛夹定位在食管癌放疗靶区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食管癌放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和复发,除了肿瘤某些生物学特性(如乏氧、肿瘤加速再增值)是局部复发重要因素外,靶区定位不准确(脱靶)也是治疗失败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近来,食管癌放疗越来越多采用精确放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精确放疗实现有赖于靶区精确定位。按ICRU50文件,精确放疗时靶区勾画包括GTV和CTV。
- 裘国勤杜向慧陈建祥俞江平阮荣蔚陶亚利
- 关键词:靶区定位食管癌放疗后钛夹精确放疗局部复发
- 超声内镜在食管原发肿瘤放射治疗定位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基于超声内镜检查(EUS)和基于CT勾画的大体肿瘤靶体积(GTVEUS、GTVCT)的差异.方法 2008年3月到2010年2月间连续收治的36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CT模拟定位前行EUS,在EUS确定的食管病变上下界用止血夹标记.治疗体位CT模拟定位,在定位CT片上勾画GTVCT和根据止血夹标记勾画GTVEUs.分别对纵向GTVCT和纵向GTVEUS长度(LCT、LEus)和空间位置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LCT为(7.79±3.15)cm,LEUS为(7.42±2.72)c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05),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0.61(P<0.001).2例CT无法显示病变部位,故对其余34例进行空间位置差异比较:纵向GTVCT与纵向GTVEUS空间位置吻合度(CI)为0.79±0.18,71%(24/34)患者两者空间位置不一致.8例近端不一致,21例远端不一致.未发现与EUS放置止血夹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超声内镜止血夹定位术安全、可靠.在胸段食管鳞癌(尤其是在浅表生长的肿瘤和黏膜下生长的肿瘤)纵向GTV定位中,超声内镜能够为CT提供额外信息.
- 裘国勤杜向慧俞江平陶亚利郑远达罗浩杰许亚萍陈建祥孙晓江季永领
- 关键词:食管肿瘤腔内超声检查止血夹
- 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血清蛋白质谱检测和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在血清中寻找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相关的标志物,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血清标本279例,其中早期胃癌100例,胃上皮内瘤变38例,萎缩性胃炎41例及正常对照100例。采用弱阳离子交换纳米磁珠(WCX)和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获得血清多肽谱,用CiphergenProteinChip3.2.1和Biomarker Wizard软件进行分析,筛选差异峰后,采用SPSS13.0软件ROC曲线进一步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与正常人群比较,早期胃癌组质荷比(m/z)为2745、3400的蛋白峰低表达,诊断敏感度分别为67.92%、66.83%,特异性分别为90.89%、81.02%;胃上皮内瘤变组m/z为2745的蛋白峰低表达,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是77.79%、82.27%;萎缩性胃炎组m/z为4800的蛋白峰低表达,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是58.52%、89.68%。[结论]m/z为2745、3400、4800的差异峰具有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潜力。
- 陶亚利孙爱武郑智国许沈华余传定
- 关键词:胃肿瘤癌前病变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蛋白质谱
- 内镜超声在消化道肿瘤介入诊治中的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随着超声内镜及其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内镜超声技术已从起初单纯的疾病诊断步入到介入性治疗的时代,目前已经成为消化道肿瘤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全文对内镜超声在消化道肿瘤介入诊治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陶亚利孙爱武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内镜超声介入治疗
- 内镜超声和内镜黏膜下剥离诊治直肠类癌31例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特征及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类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5月31例直肠类癌行EUS检查,对其中直径<1.5 cm的19例行ESD治疗。在瘤体边缘做环周标记,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和美蓝混合液,使瘤体与肌层分离,预切开瘤体周围黏膜,剥离瘤体下方黏膜下层组织,完整切除瘤体。结果通过EUS检查及深挖活检,诊断直肠类癌31例,EUS特征为位于黏膜下层或黏膜深层的边界清晰、内部回声欠均匀的低回声占位影。对19例直径<1.5 cm直肠类癌行ESD治疗,均完整切除瘤体。术中穿孔1例,术后出血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切除标本基底及边缘均无肿瘤组织残留。19例随访1~4年,平均1.8年,除1例因创面经久不愈转外科治疗外,其余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EUS可明确直肠类癌的来源层次、大小、内部回声、边界、有无肌层及周围血管浸润,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ESD治疗直径<1.0 cm的直肠类癌安全可靠,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阮荣蔚王实刘永军陶亚利俞江平朱舒文
- 关键词:直肠类癌内镜超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26例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sTER治疗的26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26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行STER治疗,1次性完整切除25例,成功率为96.2%(25/26)。切除瘤体直径1.0~2.6cm,平均(1.7±0.5)cm,STER治疗时间33~157分钟,平均(63±23)分钟。术后并发纵隔和皮下气肿11例(42.3%),气胸2例(7.7%),气腹1例(3.8%),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迟发性出血、食管瘘、纵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STER术后病理示平滑肌瘤21例,间质瘤3例,颗粒细胞瘤1例。术后所有患者定期参加随访(〉3个月),无复发及残留病例。结论STER技术治疗直径〈3.0cm的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安全可靠,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阮荣蔚王实陶亚利毛建山俞江平刘永军朱舒文
- 关键词:食管肿瘤内窥镜检查
- 内镜超声对胃肠道脂肪瘤的诊治价值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EUS)诊断胃肠道脂肪瘤的价值及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135例EUS诊断为胃肠道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胃肠道脂肪瘤的EUS图像特征,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脂肪瘤EUS表现为起源于黏膜下层(极少数为浆膜下)的高回声或偏高回声包块,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部分伴后方回声衰减。40例接受治疗(内镜治疗25例,包括尼龙套套扎9例、圈套高频电切5例、ESD切除11例,手术切除15例),其中38例病理证实为脂肪瘤,EUS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5.00%(38/40);病理证实34例脂肪瘤位于黏膜下层(其中1例累及肌层,1例累及浆膜),2例位于肌壁间,2例位于浆膜下,EUS判断脂肪瘤起源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4.74%(36/38)。结论 EUS能够明确脂肪瘤的起源、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边界,并可指导选择治疗方案。
- 陶亚利季峰王实阮荣蔚
- 关键词:胃肠肿瘤脂肪瘤内镜超声
- 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内镜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随着现代消化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迎来了内镜微创治疗的崭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消化道肿瘤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而得到有效治疗,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文章主要就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内镜治疗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阮荣蔚陶亚利王实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固有肌层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