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子
-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小剧场戏剧三十年被引量:2
- 2012年
- 在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领域,一般来说,“小剧场”有其约定俗成的含义:那就是缘起于1982年的北京人艺三楼排练厅演出的《绝对信号》及其所引发的实践与讨论。这也是人们将2012年定义为小剧场三十周年的缘起。“小剧场”,听上去是个空间的概念。我记得当年北京人艺小剧场的门口的英语写的是“MINl Theatre”。这样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难坏了许多评论者。即使到了2012年人们在纪念小剧场三十周年时,也还得为此争论不休:难道在小的剧场里演出的就是小剧场戏剧么?难道在小的剧场里演出的搞笑戏剧也配得上小剧场?再说,什么样的剧场才是小剧场呢?等等。
- 陶子
- 关键词:小剧场戏剧中国文化研究《绝对信号》北京人艺约定俗成演出
- 易卜生的悖论被引量:2
- 2007年
- 我对易卜生的兴趣来自于一个巨大的疑问:为什么但凡西方的戏剧史、文化史乃至思想史,都无比尊敬地称他为“现代戏剧之父”?为什么在西方戏剧界关于易卜生的评论汗牛充栋。并且有人总结为“条条道路出自易卜生。条条道路又通向易卜生”?或许,对西方世界的读者与观众来说,易卜生的崇高地位并不是问题:但对中国的读者和观众来说,我想或多或少都有些疑问。一方面,易卜生在中国有着极高的地位:中国现代戏剧(或者说最早意义上的话剧)的成形与易卜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话剧史的研究者无不津津乐道《玩偶之家》的演出引发的社会舆论之争,也津津乐道曹禺的成名作《雷雨》如何与易卜生血脉相连;中国话剧写实的、客厅戏剧的传统,伴随着《玩偶之家》与舆论的斗争逐渐成形。
- 陶子
- 关键词:易卜生中国现代戏剧《玩偶之家》悖论西方戏剧《雷雨》
- 喜玛拉雅的态度
- 2013年
- 上海证大喜玛拉雅中心自其立项以来,从其高昂的投资,到矶崎新为其设计的以“现代山水园林”为主题的庞大异形建筑,等等,一直伴随着各种争议。而喜玛拉雅中心的建造,历经近10年的周折,前后耗资约20多亿人民币,更是引起业界的各种猜测。
- 陶子
- 关键词:山水园林人民币
- 感受小剧场京剧
- 2009年
- 小剧场京剧的魅力
说起来,我自己是受惠于北京京剧院这些年推出的小剧场京剧的。
和许许多多不懂戏的年轻观众一样,对于京剧,总会敬而远之,受不了其间冗长的段落,受不了锣鼓的喧嚣,也就无从体会观赏的趣味。
- 陶子
- 关键词:小剧场京剧锣鼓
- 古都新命——与王军谈西安的新城市建设
- 2011年
- 古老都市的现代化命题
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举办过几次了。2011年在西安沪溺举办的世园会,正好在上海世博会之后,比起其他的世园会,自然更受瞩目。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西安世园会以“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当然,这二者最大的共同之处,应该包含着以一种博览会为契机,完善城市建设体系,重塑城市形象的用意。
- 陶子
- 关键词:城市建设上海世博会古都城市形象
- 从“裤子城”到“官衙门”的文化馆——关于中国基层文化馆文化建设功能的对话被引量:2
- 2010年
- 从2006年起,通过北京朝阳区文化馆的介绍,我们在北京、天津等地走访了多家文化馆,也采访了多位馆长。作为我国现有文化体系中的基层组织,我们之所以对文化馆抱有极大兴趣,主要是想探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它作为一项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文化组织,对于中国未来的文化建设,能承担什么样的功能;二是考察这一基层组织在社会大变局中的起伏波折,在这一过程中的挫败和复苏,如何提供以变应变、用变动的方式处理新问题的经验。我们根据走访所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我们对这一问题尚未定型的思考。
- 黄纪苏陶子
- 关键词:文化馆基层文化工作平民教育文化教育
- 话剧《我们走在大路上》讨论会纪要被引量:1
- 2007年
- 陶子靳大成黎湘萍杨早黄纪苏王焕青钱竞彭亚非孙歌刘平李娜
- 关键词:《我们走在大路上》话剧会议主持人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文学所
- 差事剧团与民众剧场的态度
- 2008年
- 方兴未艾的大陆民众剧场,在利用外来理论资源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们的历史经验,一定要总结不同历史时期的秧歌剧、街头戏的理论资源与实践经验。
- 陶子
- 关键词:台湾民众剧场剧团乡土文学社会运动
- 像做NGO一样做剧场
- 2011年
- “我为什么要建一个小剧场”
蓬蒿剧场毗邻北京著名的文化旅游胡同南锣鼓巷,介于北兵马司和东棉花两条胡同之间。一条狭窄的小路从剧场门口穿过,路边的墙上有些简洁的人物造型,提醒着过往的人们这里是个文化场所。
- 陶子
- 关键词:小剧场NGO文化场所胡同锣鼓
- 文化复兴的“青春”方式——青春版《牡丹亭》访谈录
- 2013年
- 青春版《牡丹亭》如同一个传奇。从2004年在台北首演到2011年底在国家大剧院完成200场演出,七年间青春版《牡丹亭》走过中国许多地方,也走入海外主流社会与文化圈。其所到之处,既有国家的剧院、海外的学院剧场,
- 陶子
- 关键词:青春版《牡丹亭》文化复兴访谈录国家大剧院主流社会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