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锐
- 作品数:19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PD-L1促进大鼠断尾再植成活及可能机制
- 2015年
-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对断尾再植成活的影响,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断尾再植模型,随机选取40只断尾再植模型成功大鼠,分为两组:PD-L1组(术后立即环手术切口浸润注射重组大鼠PD-L1蛋白生理盐水溶液)和生理盐水组(术后立即环手术切口浸润注射生理盐水0.1ml),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ELISA检测手术前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清样本中PD-L1水平,应用重组大鼠PD-L1蛋白干预断尾再植大鼠的断尾成活,评价术后断尾发生血管危象请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断尾再植大鼠尾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PD-L1水平显著增高(<0.05),至术后48 h时达最高值,之后开始降低,至术后7d接近术前水平。经重组大鼠PD-L1蛋白干预的大鼠断尾血液循环较好,血管危象发生几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与正常大鼠相比,PD-L1蛋白干预组、生理盐水干预组断尾再植鼠尾组织中VEGF、CD34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0.05),与生理盐水干预组相比,PD-L1蛋白干预组术后48h鼠尾组织中VEGF、CD34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0.05),术后12d鼠尾组织中仅见VEGF蛋白表达显著增高(<0.05)。结论 PD-L1促进断尾再植成活可能与上调VEGF及CD34表达相关。
- 韩操李忠义王正东颜南韩晓锐朱世龙
- 关键词:断指再植程序性死亡受体-1血管再生
- 一种钛金属骨科内植物表面制备抗菌生物复合涂层的方法
- 一种钛金属骨科内植物表面抗菌生物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金属钛表面表面处理制成钛基体;(2)将钛基体作为阳极,采用金属铂作为阴极,采用氢氟酸溶液作为电解液进行电解,制成表面纳米管钛基体;(3)通过沉积...
- 张杭州韩晓锐梁庆威佟野李珺雷则鸣张旭王齐晖张城硕董玉坤张东勇安欣王亮徐号
- 文献传递
-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道位置的分析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术骨道位置对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确定术中骨性定位标志。方法选取26例PCL重建术后患者,依据术后MRI显示的胫骨骨道出口中心位置分为3组,第1组胫骨骨道出口中心位置在胫骨后髁间凹上缘,第2组在胫骨后髁间凹中央,第3组在胫骨后髁间凹下缘。对所有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及应用Kneelax3进行PCL重建术后功能评定。结果三组Lysholm评分分别为(78.1±5.08)、(79.2±3.74)和(87.9±5.13)分;Kneelax3测定术后屈膝90°胫骨后移结果分别为(5.29±1.03)、(5.0±0.83)和(2.6±1.02)mm。结论胫骨后髁间凹下缘为最佳的胫骨骨道出口位置。
- 韩晓锐白希壮
-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关节镜核磁共振成象
-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道位置的相关研究
- 目的:通过术后相应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来评价PCL重建术骨道位置对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而确定术中骨性定位标志。
方法:
从治疗组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间治疗的所有的PCL损伤患者中选...
- 韩晓锐
-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关节镜核磁共振
- 文献传递
- 肩关节镜下单排间断缝合与双排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对比肩关节镜下单排间断缝合与双排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36例肩袖损伤患者按照双盲选法分成参照组(予以关节镜下单排间断缝合治疗)、实验组(予以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治疗),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再撕裂率及治疗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SES、UCLA、Constant、VAS评分相较,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ASES、UCLA、Constant评分均比术前高,且实验组比参照组高;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比术前低,且实验组比参照组低,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相比参照组,实验组再撕裂率更低,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相比参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满意度更高,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相比关节镜下单排间断缝合治疗,予以肩袖损伤患者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效果更佳。
- 张明段超韩晓锐
- 关键词:肩关节镜肩袖损伤
- 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钛纳米管复合物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能的体内外研究
-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能研究。方法:在纯钛金属表面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制备钛纳米管,然后在人体模拟体液中采用沉积技术在钛纳米管上共同负载羟基磷灰石及万古霉素。将万古霉素/羟基...
- 张杭州白希壮李旭韩晓锐王岩峰金哲付强
- 关键词: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生物相容性抗菌性能
- 自体骨髌腱骨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的Meta分析
-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比较自体骨髌腱骨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资料来源Medlin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检索1999年至2009年关于前交叉韧带断裂使用自体骨髌腱骨和腘绳肌腱治疗的文献,采...
- 方善鸿王一腾白茗白希壮韩晓锐张杭州
- 文献传递
-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4月18例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情况,应用山西骨组织库提供的同种异体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采用Lysholm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个月,Lysholm关节评分由术前(41±1.1)分提高到术后(92±2.6)分(P<0.01),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所有病例均无膝前区疼痛,2例体检仍出现阳性体征,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症状基本消失。[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创伤小,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疗效优良。可避免自体移植物取材后造成的并发症。
- 张明王岩峰韩晓锐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术
- 三维重建CT与X线测量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道位置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CT(3D-CT)和X线测量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骨道位置的准确性。方法:2005年5月至10月,15例ACL损伤患者采用单切口股骨和胫骨单骨道方法重建ACL。术后采用3D-CT观察骨道口与临近骨性解剖标志;观察Endobutton、Endopearl、骨块、可吸收界面挤压螺钉和骨道位置,以及重建后ACL是否与髁间窝撞击。分别使用X线和3D-CT测量骨道位置,胫骨骨道位置测量采用Klos推荐的方法,股骨骨道测量采用Bernard的“四格法”。结果:3D-CT可直观地观察到ACL重建后骨道及相关情况。3D-CT测量胫骨骨道内口位置为43.53%±2.16%(30.0%-59.1%),X线测量胫骨骨道内口位置为41%±6.25%(25%-62%),两种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T测量股骨骨道内口位置为37%±4.56%(23.3%-48.1%),X线测量股骨骨道内口位置为34%±7.31%(21%-54%),两种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3D-CT与X线骨道位置测量结果有差异。
- 周波白希壮郜玉忠董宝铁韩晓锐李锡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3D-CT
- 应用不同直径股骨头假体行全髋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不同直径股骨头假体行全髋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期间因股骨头坏死而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共31例(Ficat-Arlet分期:Ⅲ-Ⅳ期,其中3例行髋关节表面置换),其中大直径组(A组)14例19髋,小直径组(B组)17例17髋。平均随访时间为A组9.69个月,B组9.74个月。所有病例均进行Harris评分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术后Harris评分和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直径股骨头可获得较好的近期Harri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但其中、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 杨惠强韩晓锐王健刘少敏白希壮
- 关键词:髋关节假体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