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惠军
- 作品数:22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军事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 军事需求的决定因素与经济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需求牵引是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规律。决定军事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收入、价格、偏好参数、战略参数以及其他国家军事开支。军事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在于创造总需求、挤出总需求、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发挥间接效应。
- 刘冬马惠军
- 关键词:军事需求
- 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被引量:8
- 2009年
- 我国国防科技知识产权保护是从法律层面对各主体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发明创造及其应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加以确认,是国防科技军民融合运行机制的有机构成。当前,我国国防科技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供给不足的制度缺陷,必须从基本制度入手,构建国防科技自主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改变产权单一结构,促进国防科技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的法规制度建设。
- 马惠军
- 关键词:国防科技军民融合知识产权
- “先发制人”军贸策略的Stackelberg模型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文章构建了Stackelberg军火贸易效益模型,并根据模型总结出三种策略:具备时间优势的国家即使不具备成本优势,也能够通过先入为主的策略保持竞争优势;可以通过控制价格阻止跟随者进入市场;一旦跟随者具备进入市场的能力,可以采取胁迫手段阻止其进入。文章指出,我国可通过制定“先发制人”的军贸策略,提升国际军贸市场的影响力,提升军贸市场Stackelberg优势,加速信息技术武器装备全面发展。
- 马惠军
- 关键词:先发制人军事战略STACKELBERG模型
- 装备采办监督效率的经济性分析
- 2011年
-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装备采办监督成本受许多因素影响。监督成本过高、合同约束软化和装备定价模式缺陷是影响监督效率的主要因素。要提高装备监督效率,应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体制机制,强化合同约束,改革装备采办合同定价模式。
- 马惠军况野秦妍
- 关键词:装备采办
- 论装备经济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被引量:1
- 2010年
- 确立装备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对装备经济学科建设起着引领作用。发展装备经济学科,应以国防研发作为学科研究重点,以信息经济学作为装备经济研究的主要工具,以装备定价、审价作为开展与部队交流合作的平台,把提高装备质量效益作为装备经济研究的核心。
- 马惠军胡亮
- 关键词:装备经济
- 军事后勤保障模式与制度的历史演进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分析了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时代军事后勤保障模式与制度的历史发展和演进轨迹,并总结了不同战争形态下军事后勤保障的模式与制度特征。
- 李峰马惠军
- 关键词:军事后勤历史演进
- 基于集对理论的装备采购项目效益分析及评价
- 2012年
- 运用集对分析方法——一种处理模糊不确定问题的新方法对装备采购项目效益进行评价,通过构建装备采购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可以避免差异不确定系数的取值,有效提高评价装备采购效益工作的可操作性和科学合理性,使定性评价定量化、精细化、明朗化。这为解决军事领域类似效益评估、方案论证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 谢超马惠军王俊江帆
- 关键词:集对分析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 浅论装备建设中的经济承受力
- 2003年
- 在国防费相对较低的条件下,既要考虑确立未来战争中的装备优势,又要兼顾国防经济建设整体利益,因此装备采办中的经济承受力问题研究越来越重要。武器装备发展的全过程效益评估及全寿命费用控制直接影响武器装备发展的经济承受力。解决经济承受力问题,一是改革装备采办管理,二是采用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三是采取建模和仿真技术,降低采办成本。
- 马惠军杜为公余毅
- 关键词:装备采办经济承受力武器装备
- 后发优势、技术引进与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的经济分析
- 2006年
- 世界新军事变革,对我国提出了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其中技术引进是后发优势的一个主要来源。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能节约相应资源的投入,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得失,在技术引进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技术外溢,产生“干中学”效应,大大缩短新技术研发与创新周期。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取决于技术引进对新技术开发的间接贡献率。
- 马惠军
- 关键词:后发优势技术引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
- 面向CViS的自适应用户界面开发的体系框架
- 2010年
- 提出了面向CViS的自适应用户界面开发的框架体系,研究了面向CViS的自适应用户界面的软件体系结构。介绍了自适应机制中的各个模块,在此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软件开发流程和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最后利用该框架实现了自适应用户界面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可用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框架对指导开发人员进行面向CViS的自适应用户界面开发是可行的。这些研究为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的后续研究与开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谢超陈毓芬马惠军李伟
- 关键词:地图可视化系统自适应用户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