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秀霞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鼠类
  • 2篇蝙蝠
  • 1篇养分
  • 1篇养分供应
  • 1篇营养生长
  • 1篇有性繁殖
  • 1篇生境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因子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相似性
  • 1篇种子传播
  • 1篇种子散布
  • 1篇无性繁殖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蚂蚁
  • 1篇密度依赖
  • 1篇繁殖方式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高秀霞
  • 2篇陈进
  • 2篇孟令曾
  • 1篇白智林
  • 1篇周会平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西双版纳不同地点和生境鼠类及蚂蚁的多样性比较被引量:8
2007年
于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在西双版纳的3个不同地点(勐仑植物园、新山和补蚌)选择荒地、野芭蕉林和森林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生境,对2个重要的雨林种子传播类群——鼠类和蚂蚁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铗日法捕获9种鼠共97只,采用陷阱法捕获104种蚂蚁共2600头。结果表明,蚂蚁聚集生活在干燥的荒地生境中,而鼠类则集中生活在食物资源丰富的野芭蕉林生境中。不同地点鼠的种类和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地点蚂蚁的种类和数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生境鼠和蚂蚁的种类和数量均差异显著(P<0·05)。地点和生境对2个类群分布有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也通过它们对种子散布的不同作用,最终影响地区内植被的更新和循环。
孟令曾高秀霞
关键词:鼠类蚂蚁生境物种多样性群落相似性
养分供应对3种舞花姜属植物繁殖方式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该研究选用的3种舞花姜属植物中,毛舞花姜(Globba barthei)和双翅舞花姜(G.schomburgkii)自然条件下开花不结实,以珠芽进行繁殖;异果舞花姜(G.racemosa)则同时以种子和珠芽进行繁殖。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高养分处理显著增加毛舞花姜的珠芽干重((1.11±0.10)g vs.(3.08±0.69)g,p=0.0107)、珠芽数量((30.58±2.92)vs.(74.74±9.73),p=0.0004)、珠芽大小((10.5±1.48)mg vs.(53.50±11.42)mg,p=0.0015)、植株营养体重((3.99±0.23)g vs.(9.67±1.17)g,p=0.0002)和双翅舞花姜的珠芽数量((51.74±3.64)vs.(108.71±21.52),p=0.0181)。不同养分条件下两种舞花姜的开花数量无显著差异。人工去除珠芽、花对两种舞花姜植株当年生花和珠芽的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自然条件下异果舞花姜不同居群间珠芽大小、珠芽数、珠芽重、果实重、种子数和营养体重等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异果舞花姜各居群植株珠芽数和营养体重(r=0.901,p<0.05)、珠芽重和珠芽大小(r=0.849,p<0.05)呈显著正相关;果实重和种子数(r=0.998,p<0.05)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提供的信息量分别为50.575%、18.204%和11.883%,其中第一主成分中的全氮(0.959)、速效氮(0.885)和有机质(0.821)负荷量最大,第二主成分中土壤速效磷(0.824)负荷量最大。植株营养体重和土壤速效磷极显著正相关(r=0.906,p<0.01),珠芽大小与全氮(r=0.798)、速效氮(r=0.780)和有机质(r=0.821)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果实重和种子数与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p<0.05)。3种舞花姜的无性繁殖器官更易受到养分供应的影响,有性繁殖器官对养分供应变化响应不显著,有性和无性繁殖之间似不存在补偿关系。
高秀霞陈进周会平白智林
关键词:有性繁殖无性繁殖营养生长土壤因子
小果野芭蕉种子散布和不同时空尺度上种子被捕食格局被引量:7
2008年
以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大型先锋草本植物小果野芭蕉(Musa acuminata)为研究材料,研究其种子初次散布过程和不同时空尺度上种子被捕食格局。小果野芭蕉的成熟果实有75%在夜间被取食和传播,在白天消失的果实则占25%。蝙蝠是其最主要的种子传播者,鸟类在其种子传播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人工摆放种子试验结果显示小果野芭蕉种子的主要转移者是小型啮齿类(鼠类)和蚁类:在开放处理下3d后转移率为86%,排除蚁类(鼠类可进入)处理下种子转移率为69%以及排除鼠类(蚂蚁可进入)处理下种子被转移率为56%。季节、地点和生境均显著影响人工摆放种子被转移强度:雨季显著高于旱季(p<0.001),野芭蕉生境显著高于与其相连的自然森林和荒地(p<0.001),在人为干扰较少的补蚌自然保护区显著低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新山,而后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地点和生境以及季节、地点和生境都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与相邻的森林和荒地相比,野芭蕉群落中种子被鼠类捕食的强度最大且受蚁类二次转移的比例最少,森林和荒地中种子被鼠类捕食的强度相对较小且蚁类对种子的二次转移比例较高,从而更好地帮助种子逃避鼠类捕食。因此,依赖于食果动物(主要是蝙蝠,也包括鸟类)的初次散布是小果野芭蕉种子逃避捕食的关键。
孟令曾高秀霞陈进
关键词:种子散布蝙蝠鼠类
西双版纳小果野芭蕉(Musa acuminata)种子被捕食和种子传播机制的研究
本研究以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大型草本植物小果野芭蕉(Musaacuminata)为实验材料,系统研究了其种子传播过程和不同时空尺度上种子被捕食格局,调查了老鼠和蚂蚁的群落结构,并探讨了种子被捕食强度与捕食者丰度之间的...
高秀霞
关键词:蝙蝠密度依赖种子传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