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茜

作品数:33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理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9篇沉积物
  • 13篇阿特拉津
  • 8篇污染
  • 8篇复合污染
  • 8篇表层沉积物
  • 6篇生物膜
  • 5篇神经网
  • 5篇神经网络
  • 5篇重金
  • 5篇网络
  • 5篇伏安法
  • 5篇
  • 4篇重金属
  • 4篇吸附溶出
  • 4篇BP神经
  • 4篇BP神经网
  • 4篇BP神经网络
  • 3篇电极
  • 3篇氧化物
  • 3篇析因设计

机构

  • 23篇吉林大学
  • 19篇华北电力大学
  • 4篇吉林省卫生监...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3篇高茜
  • 18篇李鱼
  • 8篇许宏鼎
  • 8篇孙长清
  • 7篇王岙
  • 7篇张琛
  • 6篇王晓丽
  • 4篇周慧
  • 4篇刘建林
  • 4篇王檬
  • 3篇王倩
  • 3篇王志增
  • 2篇徐自力
  • 2篇李娟
  • 2篇孙长青
  • 2篇王燕萍
  • 1篇查晓
  • 1篇苏星光
  • 1篇刘辉
  • 1篇翦英红

传媒

  • 4篇化学传感器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吉林大学自然...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分析测试通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Journa...
  • 1篇第四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4
  • 1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 3篇198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MAB增强调控沉积物(生物膜)吸附BPA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了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曲拉通(TX-100)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改性前后的沉积物(生物膜)吸附双酚A(BPA)的能力,并分析了CTMAB在沉积物(生物膜)吸附BPA过程中的增强机理及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在总吸附中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对沉积物(生物膜)吸附BPA的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CTMAB〉TX-100〉SDBS,经CTMAB改性的沉积物(生物膜)对水中BPA的去除率最高可达44.14%(56.95%)。沉积物(生物膜)对BPA的吸附行为可利用吸附-分配复合模式描述(r均大于0.98)。在BPA平衡浓度为0.01~0.81 mg/L范围内,随着CTMAB浓度的增大沉积物(生物膜)吸附BPA的分配作用的贡献也呈增大趋势,与表观分配系数变化趋势一致,表面吸附贡献在总吸附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沉积物〉87.38%;生物膜〉66.32%)。
张琛刘建林高茜李鱼
关键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双酚A沉积物生物膜
双酶麦芽糖电极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1
1990年
目前,麦芽糖的测定多采用斐林试剂法。周慧等曾用铂金园盘电极为感应器,制成了测定麦芽糖的双酶电极。但此电极在测定时 Vc 干扰严重,使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我们以玻碳电极为感应器,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葡萄糖淀粉酶和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其表面,制成了双酶麦芽糖电极。该电极的特点是有效地消除了 Vc 的干扰,已成功地应用于啤酒中麦芽糖的测定。实验部分一、仪器与试剂1.仪器M—2型酶电极测试仪(四平分析仪器厂与吉林大学合制),pHS—1型酸度计。2.试剂葡萄糖氧化酶(Sigma,4000u/g);葡萄糖淀粉酶(无锡酶制剂厂,10000u/g。
孙长清许宏鼎高茜王成顺周慧
关键词:麦芽糖电极
锗(Ⅳ)-3,4-二羟基苯甲醛体系的吸附溶出伏安法研究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研究了锗(Ⅳ)-3,4-二羟基苯甲醛(DHB)体系在悬汞电极上的微分脉冲吸附伏安法。提出了用该法测定微量锗的最佳体系为0.12mol/L HClO_4+2.1×10^(-3)mol/L DHB。当富集时间为5min时,最低检测浓度为1.2×10^(-9)mol/L Ge。同时研究了此体系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性和可逆性。
孙长青高茜奚居柏
关键词:溶出伏安法
沉积物和生物膜吸附阿特拉津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借助灰色关联度筛选出复合污染体系Cd2+/AT,Cu2+/AT中沉积物和生物膜吸附阿特拉津(AT)的主要吸附位,包括活性组分铁氧化物(Fe)、锰氧化物(Mn)、有机质(OMs)及其交互作用,并建立主要吸附位与AT吸附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Cd2+对AT的吸附表现为协同作用,Cd2+质量浓度为0.2 mg.L-1时协同效应最显著;Cu2+对AT的吸附表现为拮抗作用,抑制效应随Cu2+质量浓度增大呈逐渐增强趋势.Cd2+,Cu2+显著影响了活性组分及其交互作用对AT的吸附行为,活性组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在AT迁移转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鱼王倩高茜王岙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阿特拉津复合污染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沉积物(生物膜)主要活性组分吸附Cu和Zn的交互作用
2011年
利用MATLAB建立沉积物(生物膜)主要活性组分(铁氧化物、锰氧化物和有机质)吸附Cu/Zn过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训练集均方差、训练集偏差、验证集均方差和测试集偏差分别为0.002 2(0.001 5),1.542 9×10-6(2.648 4×10-6),0.087 1(0.069 2)和0.018 7(0.035 7).所建模型能够反映沉积物(生物膜)主要活性组分含量梯度变化时吸附Cu/Zn的规律,并且初步揭示了沉积物(生物膜)主要活性组分吸附Cu/Zn时的交互作用.沉积物(生物膜)组分含量变化与其吸附Cu/Zn的能力呈显著反比关系时,交互作用的影响度最大为1 420.30%/54.30%(沉积物)和79.27%/703.31%(生物膜).沉积物(生物膜)吸附Cu/Zn时,与对应原样相比交互作用的促进作用影响度最大为386.14%/30.08%(沉积物)和66.17%/47.92%(生物膜).
郭倩倩高茜王晓丽李鱼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BP神经网络
阿特拉津、镉在表层沉积物(生物膜)上的干扰吸附特性
2008年
目的研究镉和阿特拉津共存体系中二者在表层沉积物(生物膜)上的干扰吸附特性。方法采用选择性萃取方法分离表层沉积物(生物膜)中各活性组分(铁氧化物、锰氧化物、有机质),利用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研究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特性及各组分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贡献。结果镉的存在对阿特拉津的吸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镉的浓度达到8mg/L时,对阿特拉津的吸附产生抑制作用;生物膜及各组分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能力高于表层沉积物;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组分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能力均大于残渣态组分,且非残渣态中铁氧化物的单位吸附能力最强,其次是有机质。结论镉的存在能够影响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对阿持拉津的吸附。
李鱼王岙高茜王晓丽翦英红徐自力
关键词:阿特拉津
吸附溶出催化伏安法测定人参中的锗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提出了利用吸附溶出催化伏安法测定人参中锗的方法。最佳体系为:2.5×10^(-2)mol/LH_2O_2、2.0×10^(-2)mol/L邻苯二酚、2.0×10^(-3)mol/L H_2SO_4。线性范围为2.0×10^(-9)~2.0×10^(-7)mol/L。当富集时间为4 min时,最低检测浓度为4.0×10^(-10)mol/L。此法己成功地应用于测定人参中的锗。
孙长清苏星光高茜许宏鼎
关键词:人参吸附溶出
共存镉/铜对沉积物(生物膜)中主要组分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选择性萃取分离技术对沉积物(生物膜)中非残渣态组分(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进行分离,研究阿特拉津(atrazine,AT)-Cd-Cu系中共存重金属对选择性萃取前后沉积物(生物膜)吸附AT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存体系中,沉积物(生物膜)中铁氧化物对AT的吸附贡献最大,其次是有机质,而锰氧化物则抑制AT的吸附;共存镉促进了AT在沉积物(生物膜)原样及各非残渣态组分上的吸附,镉质量浓度为0.2mg/L时,促进作用最显著,各组分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贡献增加了3.20%~32.31%(沉积物)和1.61%~17.10%(生物膜),但随镉质量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减弱;共存铜抑制沉积物(生物膜)原样及铁氧化物、有机质对AT的吸附,铜质量浓度为75.0mg/L时,其抑制作用最强,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贡献分别降低了29.21%、22.36%(沉积物)和9.46%、77.27%(生物膜),但同时减弱了锰氧化物对AT吸附的抑制作用,其吸附贡献分别提高了28.98%(沉积物)和17.46%(生物膜)。
李鱼李娟高茜王岙
关键词:沉积物生物膜阿特拉津
基于分式析因及最佳子集回归的多种污染物复合污染特征——阿特拉津与多种污染物在松花江沉积物上的吸附效应被引量:2
2013年
为揭示农药(晶体乐果、甲霜灵、阿特拉津、马拉硫磷、扑草净)与重金属(铜、锌、铅、镉、镍)10种污染物共存时的复合污染规律,以阿特拉津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分辨度为Ⅲ的2^(10-6)分式析因实验设计,并用完全折叠实验和区组设计进行辅助,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建模方法筛选并建立了以阿特拉津为因变量、10种污染物因子主效应和二阶交互效应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吸附模型。研究表明:共存体系中因子主效应项铅、铜、锌、镉、镍和农药晶体乐果显著抑制(显著性水平a=0.05)阿特拉津在沉积物上的吸附,与阿特拉津产生竞争吸附效应,因重金属主效应产生的拮抗作用占总拮抗作用的63.5%,其拮抗作用从大到小为镍、镉、晶体乐果、锌、铅、铜;在以镍为关键自变量的二阶交互效应项中,因二阶交互效应项产生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占阿特拉津吸附能力的35.3%,其中,铅、镉和晶体乐果抑制镍与阿特拉津的竞争吸附,与阿特拉津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发生协同作用,协同作用从大到小为镉×镍、铅×镍、镍×晶体乐果;而镍作为调节自变量的二阶交互效应项镍阿特拉津会促进阿特拉津的吸附,说明多种污染物共存体系中重金属镍对阿特拉津在沉积物上吸附影响作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李鱼王檬张琛高茜
关键词:复合污染沉积物阿特拉津
BP神经网络模型在表层沉积物及其非残渣态组分吸附双酚A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应用沉积物吸附双酚A(BPA)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了松花江表层沉积物的不同泥水比、非残渣态组分(有机质、铁氧化物、锰氧化物)和BPA初始浓度对BPA吸附量的影响。所建BP神经网络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665,校正集均方差(MSEc)、验证集均方差(MSEv)和预测集均方差(MSEp)分别为0.0068、0.0596和0.1285;利用遗传算法优化估算了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沉积物吸附BPA的最大吸附量,优化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为0.96%~8.21%。此外,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沉积物非残渣态组分(有机质、铁氧化物、锰氧化物)质量百分比及摩尔含量变化与BPA吸附量的关系,经分析可知,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对沉积物吸附BPA起着促进作用,沉积物非残渣态组分吸附BPA的相对贡献(K)为KFe>KOMs>KMn,即沉积物中铁氧化物是BPA的主要吸附位,而Mn氧化物则对沉积物吸附BPA起着抑制作用。
张琛刘建林胡艳高茜李鱼
关键词:BP神经网络沉积物双酚A铁氧化物锰氧化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