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迪颖 作品数:48 被引量:128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文化科学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山东寒武系馒头组等刺虫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10 2010年 等刺虫(Isoxys)是寒武纪海洋中一类分布广泛的双瓣壳节肢动物,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及中国均有发现,但延续时间并不长,目前已经描述了16个已命名的种以及一些未定种化石。等刺虫在我国扬子地台云南滇东地区、贵州凯里、湖北长阳等地寒武系第二、第三统均有发现。文中报道的等刺虫发现于山东省临沂市刘庄镇馒头组顶部,没有保存软体部分,被命名为一个新种Isoxys shandongensis Wang and Huang sp.nov.。同时,对美国寒武系Spence页岩保存的未定名等刺虫软体部分特征进行修订,并进行形态比较。等刺虫的新发现对探讨这类常见的寒武纪节肢动物的演化、分布和多样性均有一定意义。 王雨楠 黄迪颖 Lieberman B S关键词:馒头组 寒武系 内蒙古宁城两种保存胃中食物的侏罗纪有尾类 2011年 奇异热河螈和天义初螈是产自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化石层的侏罗纪有尾类,标本数量均数以百计且多保存为较完整的骨架.本文报道了11件保存胃中食物的有尾类标本,其中2件为奇异热河螈,腹中保存有大量叶肢介壳体;9件为天义初螈标本,腹中保存不同数目的划蝽.在已命名中生代有尾类属种中发现胃中食物,为恢复侏罗纪湖相动物群的生态面貌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些新的化石证据还表明侏罗纪有尾类已对食物的大小和类型有显著的选择性:幼年热河螈仅捕食2mm左右的幼年叶肢介,而幼年初螈仅捕食5~6mm的成年燕辽划蝽.这一发现也支持了与其上下颌及舌器结构差异相适应的有尾类生态学特性,即侏罗纪有尾类已具有食性分异并可能占据不同的小生境. 董丽萍 黄迪颖 王原关键词:侏罗纪 有尾类 早寒武世曳鳃形目化石分类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3 2005年 曳鳃动物(priapulid)代表了现代动物界一个小门,仅描述了18个现生种,但它们却是寒武纪海洋中最重要的底内生动物,主要化石记录以中国下寒武统帽天山页岩[1~3]及加拿大中寒武统布尔吉斯页岩[4]为代表.5.3亿年前帽天山页岩中曳鳃动物被划分为6个基本类群:管状蠕虫类(selkirkiid)、棒形虫类(corynetid)、安宁虫类(anningid)、古蠕虫类(palaeoscolecidan)、瘤节虫类(tylotitid)、曳鳃虫类(priapuliid)[5].另外,寒武纪早期另一个重要的底内生蠕形动物类群星虫动物门最近也已报道[6]. 黄迪颖 陈均远 J.Vannier关键词:化石记录 早寒武世 动物类群 星虫动物门 中寒武统 下寒武统 热河动物群中水缨甲科(鞘翅目:藻食亚目)昆虫的首次发现 藻食亚目(Myxophaga)是昆虫纲鞘翅目中一个较小的亚目,共86个现生种,分属四个科,分别为单跗甲科(Lepiceridae)、淘甲科(Torridincolidae)、球甲科(Sphaeriusidae)与水缨甲科... 蔡晨阳 黄迪颖关键词:水缨甲科 早白垩世 文献传递 云南昆明高楼房剖面寒武纪关山动物群中的等刺虫化石 位于昆明市东南郊的高楼房剖面发育寒武系第二统乌龙箐组地层,产出大量保存完整的三叶虫和软躯体动物,被称为关山动物群。我们从高楼房剖面采集到大量的小型等刺虫 王雨楠 黄迪颖关键词:寒武纪 文献传递 辽西中侏罗统海房沟组叩甲(鞘翅目:叩甲科)化石一新属 被引量:2 2009年 文章描述产自辽宁省北票市姜家沟中侏罗统海房沟组的叩甲化石1新属1新种,Sinolithomerus dolini gen.et sp.nov.,归入原槽缝叩甲亚科(Protagrypninae)。叩甲科化石最早发现于早侏罗世,侏罗纪是叩甲昆虫演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中侏罗世至晚侏罗世早期产生明显的辐射演化。晚侏罗世以前叩甲化石目前很少报道,而笔者最近几年在内蒙古道虎沟中侏罗统九龙山组发现了大量叩甲化石。因此,海房沟组叩甲化石的发现,对叩甲早期多样性、古地理分布以及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董发兵 黄迪颖关键词:昆虫纲 鞘翅目 叩甲科 新属 中侏罗统 北京早白垩世昼蜓稚虫化石 被引量:1 2001年 在北京西南下白垩统发现数以百计的巴依萨昼蜓(Hemeroscopus baissicus)稚虫化石, 使这类近来在国际上争议很大的化石形态得到确认. 研究认为应划归蜻总科(Libelluloidea), 而且与现代的蜻科(Libellulidae)稚虫存在密切的演化联系. 虽然本层位大量出现的昼蜓成虫翅膀以往被认为主要呈现蜓总科(Aeschnoidea)特征, 但不应片面地以形态学对比而割裂它与这些稚虫化石的关系, 二者的对应关系是可靠的, 这里可能揭示了蜻科(Libellulidae)的祖先亲缘类型的早期演化. 京西昼蜓化石是划分热河昆虫群与卢尚坟昆虫群的最基本类型, 有着十分重要的地层学意义. 黄迪颖 林启彬关键词:早白垩世 稚虫 蜻总科 昆虫群 化石形态 地层学意义 巨型跳蚤和带羽毛的恐龙揭示非凡的生命进化史——记内蒙古宁城国家化石产地 2023年 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厚如史书的沉积岩层中埋藏了一个尘封1.6亿年的生命乐园。20世纪末,我国古生物学家就开始关注宁城道虎沟一带的地层并发现了化石。200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等在《古脊椎动物学报》发表了关于道虎沟化石产地的第一篇论文,拉开了道虎沟古生物研究的序幕。经过20多年的发掘、探索、保护与建设,道虎沟这个隶属于赤峰市宁城县曾经鲜为人知的小村已经成为了众多古生物学家和广大化石爱好者探索研究和科普研学的重要基地。 黄迪颖关键词:古生物学家 古脊椎动物学 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的水虻下目化石 2020年 水虻下目Stratiomyomorpha,是短角亚目中最基干的类群之一。它由三个现生科水虻科(Stratiomyidae)、木虻科(Xylomyidae)、大虻科(Pantophthalmidae)组成。其中水虻科多样性最高,已描述了3000余种。水虻类昆虫全球广布,其幼虫腐食性,成虫多访花。 刘宇明 黄迪颖关键词:水虻科 幼虫 白垩纪中期 中国及邻区琥珀生物群综合研究 王博 蔡晨阳 黄迪颖 张海春 史恭乐 孟凡巍 毛礼米 方艳 郑大燃 张青 琥珀是植物树脂经过至少200万年的地质演化而形成的化石。琥珀中常常包含了一些立体保存的植物、昆虫,甚至羽毛、真菌等化石,为了解古代生物演化和重建古生态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琥珀中的地球化学信息(例如碳同位素)也为重建地质...关键词:关键词:琥珀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