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书宇

作品数:28 被引量:28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教育
  • 8篇高校
  • 3篇教师
  • 2篇地方高校
  • 2篇督导
  • 2篇直属
  • 2篇直属高校
  • 2篇中小学校长
  • 2篇小学校长
  • 2篇校长
  • 2篇教育部直属高...
  • 2篇教学
  • 2篇高中生
  • 2篇高等教育
  • 2篇高校教师
  • 2篇创造力
  • 2篇创造力倾向
  • 1篇大学生
  • 1篇督导评价
  • 1篇新管理

机构

  • 22篇北京工业大学
  • 7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7篇齐书宇
  • 5篇胡万山
  • 2篇邢立娜
  • 2篇王绽蕊
  • 1篇纪效珲
  • 1篇褚洪
  • 1篇曲绍卫
  • 1篇肖念
  • 1篇李敏
  • 1篇安哲锋
  • 1篇郭广生
  • 1篇宋微
  • 1篇李清贤
  • 1篇周哲宇
  • 1篇曲绍卫

传媒

  • 3篇中国高校科技
  • 2篇高等工程教育...
  • 2篇中小学管理
  • 2篇现代教育管理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教育探索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清华大学教育...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高教探索
  • 1篇中国农业教育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素质教育大参...
  • 1篇北京教育(高...
  • 1篇基础教育
  • 1篇中国管理信息...
  • 1篇高校教育管理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5—2014年国内科技管理研究重要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本文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关于科技管理研究的文献进行量化分析,梳理近十年中国科技管理研究的热点,建议国家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激发高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重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支持科技类期刊的繁荣发展,推进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齐书宇胡万山
关键词:科技管理CITESPACE共现分析
“八九十分最强”现象:高中生创造力倾向的研究与思考
2016年
基于一所高中的学生创造力倾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考试成绩在80~90分的学生创造力倾向最强,其次是90分以上的学生,80分以下的学生则随着考试成绩的降低创造力倾向也不断减弱。高中教育应更加明确自身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结构,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评价方式,逐步形成创新型教师评价体系。
齐书宇胡万山
关键词:高中教育创造力倾向创新型教师
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基于10年来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确立了指标体系,建立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揭示了影响教育、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从我国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视角指出教育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齐书宇纪效珲
关键词:教育发展经济增长灰色关联MATLAB
高校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育困境化解:基于MIT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62
2021年
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校产教融合面临校企合作浅层次、产学相对脱节、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内卷化困境。麻省理工学院面向未来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特征十分明显,本文分析其在人才培养理念、产学合作模式、课程结构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有益经验。解决高校产教融合内卷化困境的有效途径可以包括:建构"教学主体+社会力量"的"工程教育共同体"、形成"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工程教育新体系"、探索"教学实验+企业实践"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强化"科研教师+工程导师"的"工程教育新师资"。
沈黎勇齐书宇费兰兰
关键词:内卷化
金融危机时期美国一流大学教育经费结构发展趋势——基于美国五所一流大学的数据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金融危机以来,大学教育投资总量及增速放缓成为普遍现象,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基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这五所美国一流大学的数据样本,从教育经费的来源与支出结构展开实证分析,发现美国公立、私立大学在金融危机时期教育经费的结构来源与支出差距显著,在2007~2011财年期间具有不同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美国政府也相应地对公立、私立大学实施不同政策以促进其发展,这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借鉴。
齐书宇周哲宇
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校教师科技创新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访谈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高校教师是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通过对教育部直属高校50位教师的访谈发现:当前高校教师内部结构失衡,人才队伍配置不均;教师任务繁重,科技创新精力分散;高校树型管理结构滞后,教师激励机制缺乏;教师科技创新环境不佳,学术权力有待加强等问题。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科技创新日益突出的需求,当前的高校科技创新管理改革应着力于:加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完善教师科技创新评价机制;优化科技经费管理机制;培育和谐、宽松、自由的创新环境。
齐书宇胡万山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技创新管理
《都柏林协议》框架下澳大利亚高等工程职业教育认证体系的构建及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2
2022年
《都柏林协议》作为职业教育国际认证协议,确立了对授予工程技术人员资格的国家互认标准。作为早期加入的成员,澳大利亚高等工程职业教育认证模式具有一定的特色与成果,通过对其认证体系进行四因素分析可知:在管理系统上,形成了政府主导、第三方参与的认证模式;在教育系统上,构建了职普融合、纵横贯通的教育体制;在标准系统上,体现了立足本土、双阶段重实践的指标体系;在操作系统上,形成了规范严谨、动态跟进的认证程序。借鉴澳大利亚高等工程职业教育认证经验,我国应持续拓展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职能,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认证壁垒,构建双阶段认证标准,规范职业教育认证程序,给予院校充分申诉权,以不断促进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张彦彬齐书宇陈童节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新时代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趋势与指标设计被引量:10
2022年
新时代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趋势,应倡导“回到激发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活力的评价初心”“回应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关切”,以及“重建地方高校对区域发展社会贡献指标的评价导向”等。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与科技支撑的重要职责,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三类,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知识源和人才源,地位日渐突出,并且根据其不同的属性和使命,在科技创新目标与评价重点等方面的侧重点应各有不同。为探究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邀请来自教育部、科技部、以及高校科技创新管理评价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调研和问卷咨询,在此基础上,坚持创新导向、质量导向和贡献导向,建立分层分类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并从科技创新队伍、科技创新支撑条件、科技创新成果、社会贡献与影响、人才培养等5个维度,构建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三级评估指标。提出不同类型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类评价的要点,即地方研究型高校应着重测评“科技引领力”“科研贡献力”“科技创新成果”指标;地方应用型高校应侧重“经济贡献力”“人才培养”指标;地方技能型高校则应偏重“人才培养”指标。
齐书宇
关键词:高等教育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高校经费供给侧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高校经费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我国高校经费的供给模式、供给结构、供给路径和供给效度分析,揭示经费供给侧存在过分依赖政府供给、忽视市场配置功能和经费供给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剖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政府重视高校规模扩张、忽视经费供给质量;视大学组织为准政府机构;没有科学地把握大学发展规律与特征;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经费配置功能。针对这些问题,从政府经费供给职能和市场配置功能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高校提供持续、有效、优质的经费供给,满足当前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经费需求。
齐书宇纪效珲
关键词:供求失衡
世界一流专业通专融合课程体系的比较与启示——以六所中美一流大学为例被引量:4
2022年
一流专业的建设须依托一流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构建通专融合的课程体系是建设一流专业的必然选择。基于六所中美一流大学中一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案例比较,发现在培养目标上均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与通用素养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在通专课程设置上,都追求课程梯度变化与广度拓展,促进通专衔接;在课程体系模型上,皆采用四年一贯制的楔形课程体系,为通专融合提供较适宜的时空条件。对于国内高校来说,应完善楔形课程体系以促进通专有效融合,均衡通识教育课程学分比例并增加其课程梯度,提高专业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并拓宽其专业基础。
齐书宇龚雨马秋彤
关键词:课程体系通识教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