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征平
- 作品数:24 被引量:13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慈善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 探讨规范诊断纵隔肿大淋巴结程序及提高诊断效率的临床思路。方法 采用核素断层显像 (99mTc MIBISPECT)与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肿大淋巴结进行检查和诊断。结果 99mTc MIBISPECT对纵隔转移淋巴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85 .19%、93.6 2 %、90 .5 4 % ;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不明性质肿物或肿大淋巴结的诊断率为 93.33%。结论 99mTc MIBISPECT对纵隔转移淋巴结的预测具有独特价值 ;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为了提高对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效率 ,必须结合相应疾病的特征 ,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步骤。
- 申屠阳丁征平周允中陈文虎
-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检查肺肿瘤
- 可弯曲式3D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上海胸科医院429例经验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接受Flex-3D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患者的手术结果,证明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胸科医院使用OlympusFlex-3D一体化手术室,单一外科医师团队进行了429例Flex-3D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手术,男258例,女171例;年龄21~81岁,平均57.8岁。分析患者基本情况、术前状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病理。结果肺叶切除313例,肺段切除116例。病理结果:原发性肺癌389例,良性肺部肿瘤39例,黏膜相关淋巴瘤1例。肺恶性肿瘤清扫的淋巴结1~30个,平均(11.10±4.58)个,淋巴结组数1~10组,平均(6.10±1.34)组。1例因血管损伤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98.00±24.61)min(35~274min),出血量(97.9±24.6)ml(50-400m1)。术后住院(5.6±1.3)天。无围手术期死亡。18例(4.1%)发生手术并发症。肺癌组1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9.8%。结论Flex-3D视频辅助胸外科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特点是增加了手术的视野纵深感,促进手术的精细化操作,并可以缩短学习曲线。
- 钱立强陈小科黄佳李剑涛丁征平
- 关键词:胸腔镜可弯曲
-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索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外科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7例肺切除术后BP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时间、原因和治疗措施,并总结治疗效果。结果行肺切除术患者5010例,共发生27例BPF,发生率为0.5%。其中男性21例,女性6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55岁。9例全肺切除后的BPF患者均首先采用了引流加胸腔内冲洗的方法,其中4例治愈,4例改开放引流,1例行心包胸膜修补瘘口,瘘口愈合,但脓胸一直存在。18例肺叶切除后的BPF患者中,手术后早期发生的BPF有12例,直接用大网膜消灭残腔,瘘口修补6例,完全康复;用肋间肌瓣和前锯肌瓣填塞胸腔、堵塞瘘口6例,其中4例完全一期愈合,2例引流时间较长;另6例BPF患者发生时间晚,且伴有营养缺乏,除局部引流外,改善营养后大网膜消灭残腔后4例均自愈,余2例用肋间肌瓣和前锯肌瓣填塞胸腔,术后胸管引流时间较长后痊愈。结论BPF能够早期诊断,积极引流和冲洗胸腔是治疗BPF的有效措施,一部分可以自行愈合,而自体组织包括心包胸膜、自体肌瓣和带蒂大网膜等填塞胸内残腔、堵塞瘘口是治疗BPF的最有效办法,其中带蒂大网膜效果最佳。
- 黄佳谭强林皓钱立强陆佩吉丁征平罗清泉
- 关键词:肺切除术支气管胸膜瘘外科治疗肌瓣带蒂大网膜
- 检测肺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和纵隔淋巴结新生淋巴管的预后价值被引量:2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肺癌仍然缺乏特异性的预后指标,本研究拟探讨检测肺癌患者血清VEGF-C和病灶/纵隔淋巴结新生淋巴管对患者生存率的预后价值。方法分别选取30例新手术(新入组)和30例术后(历史组)已随访3年的肺癌患者,测定新入组术前血清VEGF-C水平,检测两组病灶/纵隔淋巴结VEGF-C/LYVE-1的表达。分析血清VEGF-C水平、病灶/纵隔淋巴结VEGF-C/LYVE-1表达、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生存率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新入组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VEGF-C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者。②新入组血清VEGF-C水平与病灶VEGF-C表达强度呈高度相关。③两组病灶及纵隔转移淋巴结VEGF-C均高度表达。④两组病灶/纵隔淋巴结VEGF-C表达与LYVE-1表达均显著相关。⑤纵隔淋巴结转移者病灶/纵隔淋巴结的VEGF-C/LYVE-1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者。⑥历史组病灶VEGF-C表达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术后3年生存率有明显关联。结论血清VEGF-C水平与病灶VEGF-C表达、病灶/纵隔淋巴结新生淋巴管、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生存率有较好的相关性,或可作为肺癌预后的指标。
- 申屠阳赵天成丁征平周允中
- 关键词:肺肿瘤VEGF-C新生淋巴管预后
- 肺癌术中胸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对患者3年生存率的评估价值(英文)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通过肺癌术中胸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探讨其对肺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1998-10/2002-05收治的无恶性胸腔积液的100例肺癌患者,剖胸后及术毕胸膜腔冲洗,冲洗液行病理细胞学检查,术后患者随访。结果冲洗液细胞学:术前阳性8例,术后阳性5例。3年生存率随访:冲洗液细胞学阳性者为20%,阴性者为60%。冲洗液阳性的相关因素包括:病理分期、细胞类型、肿瘤大小、胸膜侵犯程度。结论术中胸膜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可提示胸膜腔的微转移,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
- 丁征平申屠阳韩文彬周允中王克强
- 关键词:肺癌胸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预后
- 单向四孔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单向4孔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市胸科医院采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42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6例,女242例;年龄33~78岁。术前临床诊断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428例中行右肺上叶切除134例,右肺中叶切除48例,右肺下叶切除98例,右肺中下叶切除4例,左肺上叶切除72例,左肺下叶切除72例。将428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单向3孔法组(300例)和单向4孔法组(12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412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术,16例中转常规开胸手术(中转开胸比率3.7%)。平均手术时间132.1(120~180)min,平均手术切口长度3.7(3~5)cm,平均术中出血量150.0(50~800)ml;两组患者平均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4孔法组较3孔法组手术时间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中转开胸患者接受术中输血。死亡5例,于术后1个月内分别死于严重肺部感染、肺栓塞和急性脑梗死。术后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52例,腺癌340例,腺鳞癌20例,低分化癌8例,大细胞癌6例,类癌2例。术后出现持续肺漏气4例,脓胸2例,肺部感染4例,心律失常26例,肺栓塞2例,乳糜胸2例,急性脑梗死2例。3年总生存率为83.6%(358/428)。结论单向式4孔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满意,符合肺癌手术的治疗规范。单向4孔法还能大大提高手术流畅程度和淋巴结清扫程度。
- 黄佳赵晓菁林皓谭强丁征平罗清泉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单向式非小细胞肺癌
- 肺癌术中胸腔冲洗液细胞学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术中胸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对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无恶性胸腔积液的 10 0例肺癌患者 ,剖胸后及术毕胸膜腔冲洗 ,冲洗液行病理细胞学检查 ,术后患者随访。结果 冲洗液细胞学检测 :术前阳性 8例 ,术后阳性 5例。 3年生存率随访 :冲洗液细胞学阳性者为 2 0 % ,阴性者为 6 0 %。冲洗液阳性的相关因素包括 :病理分期、细胞类型、肿瘤大小、胸膜侵犯程度。结论 术中胸膜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可提示胸膜腔的微转移 ,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
- 丁征平申屠阳韩文彬周允中陈岗
- 关键词:肺癌胸腔冲洗液细胞学预后
- MVP方案对肺癌患者手术及病灶的影响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术前化疗的相关不利影响增加手术的风险和难度,本研究旨在分析化疗后胸内组织结构变化,研究化疗对手术的具体影响,探讨化疗后外科处理特点并观察化疗后病灶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随机入组肺癌患者100例,先手术组和先化疗组各50例。归纳化疗对患者胸内组织结构的影响;量化分析化疗对手术相关要素的影响及外科处理特点;观察部分化疗后病灶病理形态变化,探讨化疗临床缓解率与组织形态有效率的关系。结果化疗后,胸内相关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第1天引流量未见显著增多;化疗增加手术难度,娴熟的操作技巧足可避免手术风险;化疗后病灶呈现程度不同的病理组织形态学改变,与临床缓解率并不一致,2周期化疗的病灶组织形态学有效率明显高于1周期。结论化疗增加手术的难度,术中的耐心细致和手术技巧是避免风险的关键。术前化疗以2周期为宜。
- 申屠阳郑敏陈岗丁征平周允中
- 关键词:肺肿瘤化疗手术病理学
- 纵隔镜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总结纵隔镜检查术的临床应用经验 ,探讨其在胸外科的应用价值及其意义。 方法 依据胸部CT决定手术径路 ,共行纵隔镜检查术 6 0例 ,其中经颈纵隔镜检查术 5 6例 ,经左前第 2肋间纵隔镜检查术 3例 ,经右前第 5肋间纵隔镜检查术 1例。术中活检标本行常规冰冻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 5 9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 ,1例患者术中损伤左锁骨下动脉 ,平均手术时间 1.5小时 ,无术后并发症。病理多样 ,以结节病、肺小细胞肺癌、结核病等为主。结论 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不明性质肿物或肿大淋巴结的诊断率为 93.33% 。
- 申屠阳丁征平陈文虎付晨松周允中
- 关键词:纵隔镜检查胸外科胸部CT诊断率
- 纵隔镜在肺癌鉴别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背景与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肿物诊断和肺癌鉴别诊断/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计36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术前未确诊的纵隔肿物患者162例,疑诊或确诊肺癌并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短径≥1.0 cm)患者19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其中经颈纵隔镜检查术(SCM)308例,经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PM)53例。结果①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肿物诊断的准确性98.11%,敏感性97.62%,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1.67%。②纵隔镜检查术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98.28%,敏感性98.03%,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100%。手术相关并发症共计7例,发生率为1.93%。结论纵隔镜检查术创伤轻微、安全可靠、取材足量,对纵隔肿物的诊断价值极高,也是肺癌鉴别诊断和术前分期的重要方法和金标准。
- 毛锋张良蔡明辉丁征平申屠阳
- 关键词:肺肿瘤纵隔肿物纵隔镜检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