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俊果
- 作品数:33 被引量:206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海洋资源过度利用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对策探讨被引量:5
- 2006年
- 采用经济学的原理对海洋资源过度利用以及过度利用造成的资源退化、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根源及治理途径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国情,从政府和市场的角度探讨海洋资源管理的对策。
- 乔俊果
- 关键词:海洋资源公共品成本管理
- 三种数学模型在海洋经济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08年
- 根据可得的海洋经济统计数据,采用三种数学模型对2007年至2010年中国主要海洋产业的产值进行了预测,通过对历史数据拟合的比较,认为ARIMA模型拟合度较差,三次指数平滑法的拟合精度居中,灰色系统拟合误差最小。
- 乔俊果
- 关键词:海洋产业
- 湛江与阳江海洋捕捞业发展比较研究
- 2011年
- 发展海洋捕捞业,可以缓解大陆资源压力和困扰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特别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湛江和阳江是广东省的两个渔业大市,对广东省的海洋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捕捞业一直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本文通过对湛江与阳江的捕捞业发展规模、产业组织等方面作比较,为政府部门海洋渔业管理和发展规划及湛江海洋捕捞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政策建议。
- 乔俊果
- 关键词:捕捞业
- 政府海洋科技投入与海洋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7
- 2012年
- 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海洋科技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密不可分。采用C-D生产函数拓展模型,对2000—2008年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海洋科技投入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弹性系数约为劳动力的增长弹性系数的2倍,二者均小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
- 乔俊果朱坚真
- 我国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经济学分析被引量:23
- 2006年
- 海洋捕捞渔民转产难的原因不完全是政府的支持不够,政策不完善。本文在对劳动力转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资产专用性理论分析捕捞渔民的沉没成本,比较捕捞渔民转产的成本和预期收益,指出转产难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转移成本过高。
- 麦贤杰乔俊果
- 关键词:转产资产专用性
- 市场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关系研究:1983-2009被引量:10
- 2011年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现象,市场化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本文定量分析了1983—2009年市场化进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表明,市场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显著正相关,劳动力负担的消费支出与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比例、城乡收入差距分别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推力、拉力因素,正规教育程度不能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 乔俊果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市场化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
- 科技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化媒体宣传策略
- 2014年
- 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多主体、持续互动和基于关系的极化扩散以及个体承担较低传播低成本的特征。科技非政府组织的宣传特征与社会化媒体传播的特征具有一致匹配性。科技非政府组织应从合理匹配媒体工具、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体验式宣传、塑造自身社会化媒体品牌和注重创意宣传几方面制定自身的社会化媒体宣传策略。
- 乔俊果孟凡涛张香萍
-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科技政策演变被引量:7
- 2011年
- 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海洋科技政策的支撑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科技政策经历了启动、体制调整背景下的建设、全面部署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立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政策的重点领域从传统海洋产业逐渐延伸至新兴海洋产业,政策弹性逐渐增大,政策的统筹力度逐渐增强。各阶段政策层面的共时性特点对海洋经济的高速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乔俊果王桂青孟凡涛
- 基于遥感的海岛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研究框架被引量:1
- 2015年
- 海岛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海洋生态系统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社会公平性考虑,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是目前解决此类生态环境中有关公共物品外部性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内化手段。文章以海岛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资料,并结合生态经济学和海洋生态学等多学科的方法,阐明海岛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概念,揭示海岛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机理,初步构建海岛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研究框架。文章将为健全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海岛地区制定发展战略及海岛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提供实践指导。
- 王立安孟兆娟乔俊果
- 关键词:遥感
-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多因素动态关系分析——基于1983—2009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基于中国1983—2009年的数据,利用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市场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推力、拉力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劳动力流动的冲击。结果表明,市场化改革、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负担状况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农村劳动力流动自身冲击的波动幅度最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影响存在时滞,市场化改革的冲击持续为正,农村劳动力负担状况的冲击快但波动幅度较小。这说明在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劳动力流动制度性障碍未深入改革之前,以市场机制主导的非国有部门和非正规部门是农村劳动力迁移的蓄水池,发展和壮大此类部门,鼓励其进入部分垄断行业等市场化制度安排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手段;同时,政府应从统筹城乡的角度,提高农业补贴和加大农村耐用消费品的补贴力度。
- 乔俊果金晓宸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城乡收入差距农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