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小英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血红蛋白
  • 2篇细菌
  • 2篇耐药
  • 2篇红蛋白
  • 2篇儿童
  • 2篇PCT
  • 1篇单胞菌
  • 1篇电化学发光
  • 1篇电化学发光法
  • 1篇血糖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分析
  • 1篇药性分析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营养性缺铁性...
  • 1篇荧光
  • 1篇原菌分布
  • 1篇诊治
  • 1篇直接免疫荧光

机构

  • 10篇厦门大学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0篇任小英
  • 4篇郑燕青
  • 3篇赵元勋
  • 3篇曾秀雅
  • 3篇马晓波
  • 2篇戴淑惠
  • 2篇彭友缘
  • 2篇侯喜琴
  • 1篇陈玲
  • 1篇黄朝阳
  • 1篇金旭红
  • 1篇宋秀宇
  • 1篇黄宇
  • 1篇高燕渝
  • 1篇李珣
  • 1篇陈海明
  • 1篇白海涛
  • 1篇张加勤
  • 1篇马建萍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尿液干化学检测和细菌参数在尿路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流水线各指标在尿路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528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干化学、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和细菌培养结果,分析NIT、LEU和BACT与细菌学培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28名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中,151名患者经培养确认为阳性(阳性率28.6%);其中NIT+LEU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45.7%、93.6%,细菌参数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2.8%、91.5%,NIT+LEU联合细菌参数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4.9%、97.1%。结论:联合应用细菌参数与NIT+LEU对于尿路感染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最高。
任小英马建萍郑燕青马晓波
关键词:干化学尿路感染
质粒型AmpC酶基因在肠杆菌属细菌的检测与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26株头孢西丁高水平耐药肠杆菌属细菌进行检测,探讨其质粒型AmpCβ-内酰胺酶基因的分布。方法对2014年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MIC≥128μg/ml的26株肠杆菌属细菌进行检测,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检测细菌的MIC,采用碱裂解变性法提纯质粒DNA,多重PCR法检测细菌上质粒型AmpC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对头孢西丁的MIC≥128μg/ml、对氨苄西林的MIC≥512μg/ml的菌株进行研究,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MIC90分别为512、64、32μg/ml和256μg/ml;26株肠杆菌属细菌中仅2株阴沟肠杆菌未检测到质粒型AmpC酶基因;分别有13、11株和4株肠杆菌属细菌检测到DHA、EBC和FOX条带;其中4株肠杆菌属细菌同时检测到两种基因,3株同时扩增到DHA和EBC条带。结论头孢吡肟可作为治疗该类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DHA、MIR-1、ACT-1型AmpCβ-内酰胺酶在肠杆菌属细菌中的分布相对较多。
侯喜琴任小英高燕渝马晓波李珣
关键词:AMPC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肠杆菌属
PCT、D-D、RDW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9年5月-2021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2例急性胰腺炎(AP)住院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可为轻症组73例,中度重症组50例,重症组29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及轻症组、中度重症组、重症组PCT、D-D和RDW水平,并绘制PCT、D-D和RDW及其联合检测在AP患者严重程度的预测判断ROC曲线,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PCT、D-D和RDW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PCT、D-D与轻度组及中度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做鉴别AP轻症和中度重症及重症患者的ROC曲线,PCT、D-D、RDW的AUC分别为0.778、0.765、0.609,均低于三者联合检测的0.815(P<0.05)。影响严重程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是影响AP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PCT、D-D是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较理想生物学指标,三者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曾秀雅练明建任小英彭友缘
关键词:降钙素原D-二聚体红细胞分布宽度急性胰腺炎
联合血清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在2型糖尿病诊治的价值被引量:13
2017年
探讨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空腹血糖(FPG)在2型糖尿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该院糖尿病科收治200例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及20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GA、HbA1c、FPG的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GA、HbA1c、FPG指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型DM组住院患者经有效的降血糖治疗后1周、2周时GA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治疗1周、2周变化率与HbA1c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与HbA1c一样,是糖尿病筛查、诊断及治疗监测的可靠指标,HbA1c、GA、FPG三者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提高早期糖尿病的诊断率。但在治疗及疗效观察时,GA变化更为敏感,更能反映DM的诊治效果,指导临床用药。
曾秀雅任小英赵元勋
关键词: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糖临床诊治
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方法,了解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住院的1801例呼吸道疾病患儿鼻咽部抽吸物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腺病毒检测。结果检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801例,共检出呼吸道病毒766例,检出率42.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婴幼儿最高,通常在冬春季节流行。结论直接免疫荧光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等优点,适应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戴淑惠任小英
关键词:直接免疫荧光法呼吸道病毒感染儿童
临床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特征及药敏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嗜水气单胞菌的临床特征及药敏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9-2014年厦门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130例嗜水气单胞菌。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药敏结果统计采用 WHONET 5.6软件。结果:临床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25,19.2%)、粪便(23,17.8%)、胆汁(19,14.6%)、伤口分泌物(18,13.8%)和全血(13,10.0%)。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120例,92.3%)尤其是重症医学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嗜水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均超过90%。未检出替加环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菌株。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吡肟和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敏感性大于80%。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具有多样性特点,在临床诊治中有待关注。抗菌治疗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
任小英陈海明赵元勋郑燕青马晓波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抗生素耐药
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47例,发生率24.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细菌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4.7%)。分离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抗生素的耐药率达到60%以上。九成以上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体外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中体外敏感性大于80%的包括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50%,而对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呋喃妥因和利奈唑胺全部敏感。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小于10%。结论 ICU应定期进行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赵元勋郑燕青任小英张加勤
关键词:ICU病原菌耐药
TPPA、TRUST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TPPA、TRUST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对不同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测定,并分析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梅毒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皮肤科确诊梅毒患者136例,以及同期我院正常健康体检者50例。结果一、二、三期梅毒患者TPPA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4%、100%、100%;TRUST法阳性率分别为78%、92%、83%;电化学发光法阳性率均为100%。结论三种检测方法中电化学法检测阳性率略高。
侯喜琴黄朝阳戴淑惠黄宇郑燕青任小英宋秀宇
关键词:TPPATRUST电化学发光法梅毒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筛查中的价值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对小儿缺铁性贫血(IDA)的筛查诊断效率。方法检测分析39例IDA患儿,22例非IDA患儿,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铁代谢指标。结果 IDA组CHr、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及血清铁蛋白均值较健康对照组及非IDA贫血组明显降低(P<0.05),当临界值为28pg时,CHr诊断ID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81%。结论 CHr优于传统的红细胞参数及铁代谢指标,可准确地诊断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为1项简便、快速、价廉,可广泛用于铁缺乏的筛查。
金旭红陈玲任小英白海涛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儿童
PCT、IL-6、CRP、WBC及其清除率等指标在ICU脓毒血症患者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的检测及动态观察,探讨炎性指标及其清除率在患者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212例感染性脓毒血症患者,根据感染的程度分为一般脓毒血症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72例,重症脓毒血症组81例及感染性休克组59例。根据其预后情况可分为存活组191例,死亡组21例。同时收集120例同期在ICU住院但不符合脓毒血症诊断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不同组进行PCT、IL-6、CRP、WBC持续监测并比较统计分析,并监测随着住院时间延长不同脓毒血症组、存活组和死亡组PCTc、IL-6c、CRPc、WBCc清除率的改变并比较分析。结果:不同脓毒血症组APACHEⅡ评分、PCT、IL-6、CRP、WB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脓毒血症病情的加重各指标水平越高。脓毒血症组随着住院治疗时间的延长,PCT、IL-6、CRP持续地下降。存活组和死亡组1d时PCT、IL-6、CRP、WBC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通过存活组和死亡组在3d、5d PCTc、IL-6c、CRPc、WBCc清除率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T、IL-6、CRP、WBC的联合检测对脓毒血症患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持续监测可为临床提供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PCTc、IL-6c等清除率指标是一个更敏感及可靠的指标在评估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及治疗中受到关注。
曾秀雅练明建任小英彭友缘
关键词:PCTCRPIL-6WBC清除率脓毒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