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婉茹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河口坝储层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三角洲储层,对复合河口坝、单一河口坝以及河口坝内部3个级次构型单元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三维储层构型概念模型及参数模型,并进行了基于三维储层构型概念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明确了3种不同级次的三角洲储层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 夏钦禹吴胜和冯文杰芦凤明孟立新何婉茹
-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
- 老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提高采收率对策研究——以北大港油田开发区明Ⅲ_2油组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大港油田大部分油藏已进入注水开发后期,油藏递减和含水上升难以控制,注采关系有待改善。为了提高地下原油采收率,应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对油藏动静态特征进行了准确认识,重建地质模型。针对油藏高含水期水淹水窜特征,采用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技术手段,1986年在注采井网完善、构造简单、油层单一且连通性好、高含水期的××油藏开展了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实验,提高原油采收率9%。并根据××油藏聚合物驱油的实际情况,通过聚合物驱油动态监测、示踪剂跟踪分析、聚合物驱油后密闭取心井岩心剩余油分布、水洗规律等特征综合研究,重新认识了该油藏实施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为油藏进一步调整挖潜提供了依据,形成了一套老油田聚合物驱油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方法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挖潜对策。
- 何婉茹马立涛阳亮李永强兰英韩甲胜
- 关键词:聚合物驱油剩余油分布提高采收率老油田
- 枣园油田孔一段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被引量:2
- 2010年
- 枣园油田地质特征复杂,当前开发难度大。在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井—震资料确定高级次地层框架,用沉积旋回划分砂层组,用沉积韵律划分小层,在旋回性不明显的层段,利用厚度变化规律辅助划分层组界线,在厚砂体的劈分上注重相序,并注意利用自然电位曲线、自然伽马曲线或电阻率曲线上较明显的标志,将枣北地区枣Ⅳ油层组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2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大致对应7个砂层组和21个小层,有效地降低了复杂断块储层研究的多解性,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动态、静态资料的统一,对枣园油田的下一步开发部署提供了参考。
- 邢卫东向赞钱斌余芳何婉茹董莉
-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层格架复杂断块
- 黄骅坳陷南部岩性油气藏有利区带预测被引量:4
- 2010年
- 以"满凹含油"理论为指导,对黄骅坳陷南部孔二段沉积演化背景、沉积相带及烃源岩分布特征开展研究,落实湖盆内部孔二段沉积期发育的坳陷型盆缘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岩性油气藏分布有利区带,具备形成自生、自储型岩性油气藏的基本条件。同时,对孔二段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原始沉积构型与构造的配置关系,提出了黄骅坳陷南部孔二段岩性油气藏潜力区。
- 姚芳卢异何婉茹徐金莲
-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孔二段烃源岩三角洲
- 孔南地区储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方法
- 2010年
- 从对比原则和方法入手,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及对储层采用旋回对比法两种储集层精细划分对比技术的异同点。结合大港油田孔南地区实际情况,明确了对比方法、对比方式,将工区储层细分到单砂层级别的沉积单元,为储层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姚芳何婉茹
-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沉积旋回标准层
- 滨海地区古近系玄武岩储集空间的充填演化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滨海地区位于歧口凹陷内,近年来在滨海地区古近系沙一段钻井发现多层玄武岩,并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证实玄武岩地层是有效油气储集层。岩石学研究发现,玄武岩存在2种岩性类型:一是厚层状杏仁体发育的玄武质角砾熔岩;二是薄互层分布的具间粒结构的致密玄武岩。2种岩性储集空间存在差异,玄武质角砾熔岩内储集空间为气孔,具间粒结构的致密玄武岩内储集空间为裂缝。储集性分析认为具间粒结构的玄武岩为有效储集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晚期构造裂缝,晚期构造裂缝的形成不仅有效地沟通了下伏泥岩生油层与上覆砂岩储集层,而且也使玄武岩本身成为了油气有效储集体,后期试油也见到了良好显示。玄武岩储集性主控因素分析认为,早期充填作用对玄武岩储集空间的破坏严重,不仅在有机质成熟之前破坏了玄武质角砾熔岩内的气孔,而且也使早期、中期构造裂缝全部被充填,从而严重损害了玄武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因此,早期充填作用是造成玄武岩储层储集性变差的主要因素。
- 高勇何婉茹汤戈张伟林常梅周静
- 关键词:古近系气孔杏仁体玄武岩
- 复杂断块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被引量:7
- 2009年
- 针对枣园油田断裂系统发育、构造复杂、地层对比困难的情况,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地层学与沉积学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识别出4个级别的标志层。采用把电测曲线特征、标志层、沉积旋回及厚度相结合的方法,统一全区的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标准,建立了枣园油田枣Ⅳ油层组高分辨率精细等时地层格架,为研究储层空间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
- 李宏军郑振英姚芳徐金莲董萍何婉茹
- 关键词:地层格架地层对比测井枣园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