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薇
- 作品数:19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室肥厚关系探讨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计算昼夜血压下降百分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心脏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非勺型)较之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勺型)24h平均收缩压和24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昼夜血压下降百分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非勺型血压组较之勺型血压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24h动态血压均值水平增高,高血压波动及昼夜节律消失有关。
- 何晓薇
-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昼夜节律左心室肥厚
- 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脉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比较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与对照组之间各血压参数(SBP、DBP、MBP、PP)的差异性,以及各组内PP变化(PP≥60mmHg、PP<60mmHg)与年龄亚组(≤45岁、46 ̄55岁、56 ̄65岁、66 ̄75岁、≥75岁)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卒中两组与对照组各血压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缺血性脑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PP与年龄变化呈显著相关性(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宽PP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 何晓薇王景周
- 关键词:高血压脑卒中脉压
-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 评价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心室重塑、血流动力学等的影响.方法 7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治疗组(n=35).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基本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比索洛尔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病因无统计学差异,比索洛尔治疗4个月后NYHA心功能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照组由(38.1±7.5)%增至(42.1±7.5)%,而治疗组由(39.8±9.7)%增至(47.5±7.1)%,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选择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能减轻CHF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
- 何晓薇
- 关键词:比索洛尔慢性心衰心脏功能
- QT离散度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颤被引量:1
- 1998年
- 何晓薇李法琦
- 关键词:心肌梗塞AMI室颤QT离散度
-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与血清尿酸水平探讨被引量:1
- 2005年
- 何晓薇
- 关键词:血清尿酸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衰脂代谢紊乱
- 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度分级与血尿酸、血脂值变化观察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与血尿酸、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用Braunwaldclass法按危险度为Ⅰ、Ⅱ、Ⅲ级,分别检测其血尿酸、血脂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分级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27.10±66.3)mmol/L、(361.90±52.4)mmol/L、(491.40±88.1)mmol/L]与对照组[(260.13±47.9)mmol/L]有显著、极显著相关性(P<0.05,P<0.01),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有显著相关性(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血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与对照组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度分级增加,血尿酸水平与血脂水平明显增高。
- 何晓薇
-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血尿酸血脂标本
-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疗效及对心室重塑、血流动力学等影响。方法7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治疗组(n=35),所有患者均据病情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基本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比索洛尔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病因无统计学差异,比索洛尔治疗4个月后NYHA心功能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照组由(38.1.±7.5)%增至(42.1±7.5)%,而治疗组由(39.8±9.7)%增至(47.5±7.1)%,具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选择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能减轻CHF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
- 何晓薇
- 关键词:比索洛尔慢性心衰心脏功能
- 脉压、QT离散度与心律失常72例临床观察
- 2004年
- 何晓薇
- 关键词:脉压QT离散度心律失常PP心血管疾病
- QRS时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临床预后关系探讨
- 2010年
- 目的探讨QRS时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临床预后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112例,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根据1989年BraunwaldUA分类结合我国情况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按危险度分为低危险组、中危险组、高危险组,分别比较三组的QRS时限变化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等情况。结果低危险组、中危险组、高危险组的QRS值分别为(89.3±19.7)ms、(117.6±25.2)ms、(138.1±8.9)ms。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17%(1/46),28.94%(11/38),57.14%(16/28),相互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度增大时,QRS时限随之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
- 余灵燕何晓薇
- 关键词:QRS时限不稳定型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
- 依那普利、坎地沙坦联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坎地沙坦联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应用强心剂、利尿剂、静脉扩张剂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依那普利,治疗组再联用依那普利和坎地沙坦,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疗程10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18%,对照组为66.61%,两组治疗前后相比SV、CO、CI、LVEF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CI、LVEF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依那普利联用坎地沙坦可显著改善左室重塑,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对冠心病慢性心衰的治疗疗效肯定,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严红林田何晓薇
- 关键词:依那普利坎地沙坦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