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泳红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三种除锈方法对手术器械除锈效果的对比与研究
- 2023年
- 探讨除锈剂浸泡+人工刷洗、除锈剂浸泡+压力蒸汽喷洗、医用快速除锈上油机+除锈剂3种方法对手术器械除锈效果的对比。方法 采用目测法,对3种不同除锈方法在手术器械除锈效果进行观察检测。结果 医用快速除锈上油机+除锈剂(加热至70℃)除锈 ,除锈效果最好,平均合格率为99.86%;除锈剂浸泡+人工刷洗除锈效果最差,平均合格率为89.28%,除锈剂浸泡+压力蒸汽喷洗除锈的平均合格率为95.26%。结论 医用快速除锈上油机+除锈剂(加热至70℃)对手术除锈效果最好。
- 李雪雨何泳红潘赛莲
- 关键词:手术器械
- 消毒供应室风险防范措施对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对消毒供应室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管理进行全面评估,并针对存在不足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毒供应室2014年的风险事件(包括漏放化学指示卡、锐气损伤和记录缺失等3方面)进行评估,并执行相应的防范措施,对比分析实施防范措施前后一年内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防范措施前后1年,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7%和0.38%。与实施防范措施前相比较,实施后,风险事件在消毒供应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中实施风险管理的评估,同时排查潜伏的安全隐患,提高临床法律的意识,严把供应物品质量关,在保障临床物品使用安全上有着重要意义。
- 谭盛宴何泳红
-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风险评估
-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泌尿外科电切器械清洗效果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泌尿外科电切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以期提高该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选择2020年1—10月医院泌尿外科手术使用后的电切器械210件作为实验对象,按照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及观察2组,每组70件。对照组按照现行的操作方式进行,通过RTU发泡机将即效泡沫多酶清洗剂产生泡沫,直接喷洒于污染器械表面进行预处理(完全覆盖3~5 min);观察1组在对照组操作基础上增加管腔清洗步骤,使用带喷嘴的手喷壶将泡沫注入管腔,直至另端出泡沫;观察2组在对照组操作基础上修改管腔的清洗方式,以脉冲式冲洗法将泡沫注入管腔,直至另端出泡沫。对参与实验的每件污染器械清洗效果进行观察,并记录目测、5倍放大镜下检测、残留蛋白检测的结果。结果目测法、5倍放大镜下检测、残留蛋白检测结果显示,观察1组、观察2组管腔内壁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外表面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预处理方法可以影响电切器械清洗效果,观察1组及观察2组的清洗合格率最高,均可以用于临床,而观察1组手动方式不受使用地点限制,更便捷,有望作为泌尿外科电切器械预处理的有效方式进行推广。
- 何泳红何凤仪蔡亚旭周枫璐
- 关键词:预处理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研究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接受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该医院住院恶性肿瘤患者112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40例,感染率为35. 71%;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和泌尿道。从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分别为36. 27%、20. 59%和43. 1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优势菌。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侵入性操作情况、住院天数等因素构成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独立因素。结论放疗后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以真菌占主导,提示应加强重点防控措施。
- 刘艳平何泳红邓颖辉
- 关键词:恶性肿瘤医院感染病原菌真菌
- 消毒供应室常见质量缺陷及对策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对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进行评估,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对科室内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和原因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对比分析近年来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该院近4年清毒供应室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2011)、44%(2012)、32%(2013)和17%(2014)。与2012和2013年比较,2014年实施防范措施后消毒供应室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室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并认清安全隐患,在临床工作中强化法律意识,严把质量关,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消毒灭菌物品,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作发生。
- 谭盛宴何泳红
-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
- 泡沫型保湿预处理措施结合PDCA循环对隔夜器械清洗合格率、锈蚀结果的影响
- 2023年
- 探讨泡沫型保湿预处理措施结合PDCA循环对隔夜器械清洗合格率、锈蚀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2月-2020年5月隔夜器械680件,器械包括管腔类、止血钳、咬骨钳等。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泡沫型保湿预处理措施,观察组另给予PDCA循环,对比两组隔夜器械清洗合格率、锈蚀结果合格率、医疗器械风险事件发生率、院感发生率。结果 (1)泡沫型保湿预处理措施后,放置4h、8h、12h、16h器械清洗合格率:①目测法: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潜血试验:观察组明显高于(P<0.05);③ATP生物荧光法:观察组明显高于(P<0.05)。(2)泡沫型保湿预处理措施后,放置4h、8h、12h、16h清洗,器械锈蚀结果合格率:①目测法: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放大镜法: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医疗器械风险事件发生率1.18%明显低于对照组6.47%(P<0.05)。(4)观察组器械使用后院感发生率为0.59%明显低于对照组5.88%(P<0.05)。结论 泡沫型保湿预处理措施结合PDCA循环能够提高隔夜器械清洗合格率、锈蚀结果合格率,降低器械风险事件及院感发生风险,值得积极推广。
- 李雪雨周枫璐何泳红
- 关键词:PDCA循环
-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腔镜器械的成效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保证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的有效性,有效降低医院院区内的感染率,提高医疗服务安全质量。方法选取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4年6~12月实施集中处理前和2015年1~6月实施集中处理后的腔镜器械共计298件作为研究对象,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院区内4种主要类型的腔镜器械,专业人员利用专业的大型设备对其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等四个环节。其中,集中处理前后分别行目测、放大镜和隐血试验检查,分别计算各种腔镜器械的合格率以评价清洗质量。结果目测和放大镜检查结果显示,4种腔镜器械经过集中处理前后的清洗质量合格率分别为51.0%(188/298)和99.2%(295/298);而隐血试验检查结果则分别为39.0%(144/298)和89.4%(259/298)。与集中处理前相比较,经两种检查结果表明,4种类型腔镜器械集中处理后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效果均明显占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对院区内4种腔镜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能显著提高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合格率,有效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 何泳红谭盛宴刘艳平
-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合格率
- 对医务志愿者进行心理疏导技术培训的探讨
- 2014年
- 医院志愿服务对密切医患关系、营造和谐医疗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1]。随着医院志愿服务领域的拓宽,由早先的门诊分诊、导医等公益性服务,向急诊、病房、社区的医疗辅助服务拓展,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涉及越来越多并发心理问题的患者。疾病或意外伤害作为一种重大的生活事件,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应激性心理反应主要以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为主[2],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产生了不良影响。2011年7月本院对医务志愿服务者中的心理干预小组成员进行心理疏导技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 邓颖辉厉群何泳红李秀敏
- 关键词:医务心理疏导公益性服务医疗环境门诊分诊负性情绪
- 质量监测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成效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质量监测管理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后对其工作效率和器械质量安全保障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使用的76 610个手术器械包为研究对象,确定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手术器械、环氧乙烷、敷料制作、下收下送和医院感染管理等8项质量监测指标,以质量监测指标反映的问题为基础,消毒供应中心质控小组(QC)、品管圈小组(QCC)和质控QQ群均在每月采用鱼骨图管理工具分析、研究上述质量监测指标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同时指定专人监控,记录并计算应用质量监测指标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分析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建立质控运行机制。结果 应用上述质量监测指标前后,消毒供应中心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1%、13.7%,器械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3.3%、97.5%,与应用前比较,应用质量监测指标后消毒供应中心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整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后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最大限度地保障质量管理的可持续性改进。
- 谭盛宴何泳红
-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 医院志愿服务特长分工模式的实践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完善医院志愿服务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 508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4名,常规管理组根据一般的管理模式,综合性培训后随机安排志愿者参加各项志愿服务;特长分工组根据志愿者的综合特长并结合医院志愿服务需要,安排入相关志愿服务小组,针对性培训后进行相关志愿服务。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种医院志愿服务管理模式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特长分工组的志愿者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熟悉有关工作,更好地发挥本人特长,对志愿服务工作感觉更加自信,增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兴趣,有利于志愿服务专业化、深化与拓宽,同时特长分工组的志愿者获得了更高的患者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医院志愿者进行特长分工管理,有利于医院志愿服务的开展与深化,可提高医院志愿服务的效率。
- 邓颖辉厉群何泳红李秀敏黄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