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诗海
- 作品数:81 被引量:25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明代诗话中的文体史料与文体批评被引量:7
- 2008年
- 明代是六朝之后又一个文体学极盛的时代,而就研究规模之大、研究范围之广、史料来源之丰富而言,明代文体学都远在六朝之上。但学术界对明代文体学及文体史料学研究尚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文以学界较少注意的六部明代诗话为例,从一个侧面揭示系统挖掘、整理明代文体学史料对于推进明代文体学和文学批评研究的重要意义。
- 吴承学何诗海
- 关键词:明代诗话文体批评
- 清谈戏谑之风与六朝俳谐文学被引量:3
- 2009年
- 关于清谈与文学的关系,学界关注较多的是玄学义理对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其实,从广泛的文化背景来说,清谈不等于玄谈,也不仅仅是学术探讨,它还包括了那些虽无关学理,却充满机智幽默的谈说辩论。清谈中的调笑戏谑之风,直接促成了六朝俳谐文学的兴盛。
- 何诗海
- 关键词:清谈戏谑俳谐文学
- 清代“诗文相通”说被引量:4
- 2021年
- 在诗文关系的认识上,清人多主诗文一理、诗文相通,与明人严守诗文疆界,反对破体为文形成鲜明对比。其根本原因在于宗宋思潮的兴起,而理论基础则是"诗文相通"说。清人通过阐发诗文体性、功用、艺术手法、审美旨趣等方面的相通相近,确立"以文为诗"的正当性及宋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促成了清诗发展由唐入宋的转型。"诗文相通"说也随之成为清代诗学的主流观念。此外,清代的弘通学风也推动了这一主流观念的形成。
- 何诗海
- 关键词:清代以文为诗学风
- 贺复征与《文章辨体汇选》
- 人们谈起文章辨体,大概都会想到明代两部著名的文体学著作,即吴讷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其实在明清之际,还有一部重要的文章辨体著作,即贺复征的《文章辨体汇选》。该书收录先秦至明末(个别清初)经、史、诸子、百家...
- 吴承学何诗海
- 关键词:明代
- 文献传递
- 刘咸炘的戏曲观及其学术史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刘咸炘是近代学术史上博大闳深、卓然成家而英年早逝的天才学者。他于戏曲学虽着力不多,但对戏曲性质、起源、功用、结构、语言、文体特征、审美旨趣等都有精辟独到的看法,是继王国维、吴梅之后又一重要的曲论家。刘咸炘的戏曲观体现了在新旧交替之际,一个研治旧学的学者,面对社会形态急剧转型所持的文化立场和应对策略。作为一个长期被湮没的学者,其学术史地位亟需得到充分、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 何诗海
- 关键词:刘咸炘戏曲学术史
- 作为副文本的明清文集凡例被引量:9
- 2016年
- 凡例是明清文集中最重要的副文本,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史料。一方面,它通过呈现文学生态、构建文学史等,为正文本营造了丰盈的历史现场,丰富、拓展、深化了正文本的意义空间;另一方面,它又通过对文集编纂宗旨、内容、体例的定位,引导读者迅速有效地走进正文本,同时划定正文本的意义限度,以免造成理解、阐释上的涣漫无边、主观臆断甚至南辕北辙。凡例与正文本之间构成互相依赖、互相指涉、互相印证的互文本系统。研读明清文集,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比照对读,方能得圆照之象。
- 何诗海
- 关键词:文学生态文学史料互文本历史现场
- “赋者古诗之流”说在明清的嬗变
- 2020年
- “赋者古诗之流”是赋学史上的经典命题,体现了对赋的文体渊源、政教功用和敷陈写实的艺术特征等的普遍看法。明清时期,关于此论题的探讨依然热烈。文论家基于“赋源于诗”这一传统认知,反复阐扬赋对“六义”的涵摄性,强调赋的抒情功能、虚构特征以及对声韵的关注,丰富、发展了这一传统命题的理论内涵,也体现了明清文学思潮的嬗变轨迹。
- 何诗海
- 关键词:六义抒情虚构文体声韵
- 从别集编纂看“文”“学”关系的嬗变被引量:6
- 2020年
- 六朝隋唐时期确立了别集仅收单篇辞章、不录学术著作的编纂体例以及诗赋在文体谱系中的核心地位,体现了文学独立、自觉以及与学术分离的进程。宋代以后,这种传统体例被不同程度地打破。到了清代,甚至出现大量专收学术论著的别集。这种变迁,为考察古代文学观念的发展、演变,如诗赋辞章地位的升降、“文”与“学”的离合变化等,提供了十分有效的视域。
- 何诗海胡中丽
- 关键词:别集体例诗赋辞章学术著作
- 《渊鉴类函》与清初文学观
- 2021年
- 《渊鉴类函》是考察清初官方和主流文学观念的重要典籍。《文学部》之设立,虽采用传统的文章、学术混融不分的广义文学概念,但并非简单因袭传统,而是融入了程朱理学的内容以及弥合文、学对立的现实需要。《文学部》所收文体,比传统类书有所增加,体现了在类书构建的知识谱系中文体疆域的拓展,但只是传统诗文范围的有限拓展,词、八股、戏曲、章回小说等后起、通俗文体未能进入编者视野。全书在文献学上的贡献,是大量增补唐代以后的史料。尤其是大量引录宋诗,体现了熔铸唐宋、兼容并包的通达文学观,对清诗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
- 何诗海胡中丽
- 关键词:理学文体观唐宋诗之争
- 论清代文章义例之学被引量:2
- 2012年
- 清代文学批评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好谈文章义例,主要表现为金石学中的碑志义例探讨与古文理论中的以"例"论文风气。这种现象可溯源至《春秋》义例之学中丰富的文法内容,而在清代蔚然成风则出于匡救文弊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文章写作不断追求规范化的结果,标志着传统文章学中形式规范理论的又一发展阶段。清人论古文义例在文体上偏重源于史传的叙事文,这体现了叙事文文体地位的空前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抒情言志传统下的文学批评格局。
- 何诗海
- 关键词:碑志章学诚古文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