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岩岩 作品数:49 被引量:263 H指数:9 供职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Ⅴ.白蛉生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991年 本文报道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蛉种组成、蛉的栖性、活动、吸血和生殖等生态习性调查研究的结果,为确定当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以及人群中的皮肤型利什曼病的传播媒介、媒介能量等,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 管立人 许永湘 贾稼祥 左新平 王革 侯岩岩关键词:利什曼病 生态学 白蛉 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患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黑热病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3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近年发病的21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按照1∶3的比例在同村选择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无黑热病病史及黑热病临床症状和体征,且rK39测试结果阴性的63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和行为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 17.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畜圈与卧室的距离和近两年家庭成员或邻居有无黑热病患者两个因素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家畜数量、畜圈与卧室的距离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家畜数量、畜圈与卧室的距离是居民患黑热病的影响因素。 黄唱洲 伍卫平 官亚宜 侯岩岩 左新平 付青 王立英 伊斯拉音.乌斯曼 克依赛尔.阿布都克尤木关键词:影响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新疆不同地区自然感染犬中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8 1990年 对新疆东部天山的伊吾、西部天山的特克斯、阿尔泰山的福海、南天山的阿图什和昆仑山的策勒共五个地区牧场中,从自然感染的家犬中获得的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标本,进行了形态学的研究,证明五个地区成虫标本在某些形态上有显著不同,描述了其形态特征。认为这些成虫标本可能代表不同的虫株。为虫株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柴君杰 焦伟 张文林 侯岩岩 李雄 王革 叶尔江 魏明远 常青 孟贺巴特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 成虫 形态学 虫株 2008年新疆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爆发流行调查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查明2008年新疆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爆发流行状况及其分布和原因。方法根据2008年伽师县报告的发病数据,抽取病例数较多的村,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内容包括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查体(触诊肝、脾)和对有疑似症状者用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结果 2008年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患者264例,发病率71.78/10万(264/367 765);患者年龄2个月~32岁,其中1岁以下占85.2%(225/264);卧里托格拉克乡有143例患者,发病率367.87/10万(143/38 873),年龄2个月~6岁,其中1岁以下占94.4%(135/143);调查点3岁以下儿童检查795人,阳性率为2.0%(16/795)。结论 2008年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疫情是以自然疫源性中的荒漠型内脏利什曼病占主导地位的爆发流行。 伊斯拉音.乌斯曼 童苏祥 侯岩岩婴儿利什曼原虫实验感染草原兔尾鼠的进一步观察 被引量:7 1999年 给草原兔尾鼠(Laguruslagurus)经腹腔接种不同量的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infantum)前鞭毛体,结果表明,不同量的原虫感染对动物体重及肝重没有明显的影响,但脾重则有一定的差异。肝脏原虫负荷随感染虫量的增加而加大,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草原兔尾鼠是一种对利什曼原虫非常敏感的实验动物;同时在用级差较小的不同量的原虫接种后,可以显示感染程度的差别,这就为利什曼病的免疫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侯岩岩 柴君杰 左新平 严蕾 张松 蒋卫 张兰英关键词:草原兔尾鼠 利什曼原虫 新疆8例黑热病报道 2001年 侯岩岩 左新平 张松关键词:黑热病 病例报告 新疆喀什黑热病高流行区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掌握新疆喀什黑热病高流行区的黑热病发病特征,为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喀什地区伯什克拉姆乡选取近年来黑热病发病人数位居前3位的3个大队进行入户普查,统计分析黑热病累计发病人群特征。结果 1990年以来该地区人源型黑热病的累积发病率为6.44%(310/4810)。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间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人群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下降。结论喀什地区为黑热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低年龄组人群仍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王立英 伍卫平 官亚宜 付青 童苏祥 侯岩岩 伊斯拉音·乌斯曼 凯赛尔 曾祥嫚关键词:黑热病 累积发病率 发病特征 2005~2010年新疆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分析2005~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05~2010年新疆内脏利什曼病的报告数据(包括兵团垦区),采用Microsoft Excel2010和Epi In-fo2002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208例,其中新疆地方报告1108例,占91.72%(1108/1208),发病率为5.08/10万(1108/2181万);1108例患者分布在新疆南部27个县(市)的5个城镇与128个乡(镇)和新疆北部7个县(市)的4个城镇与5个乡(镇);新疆兵团垦区报告100例,占8.28%(100/1208),发病率为3.90/10万(100/256万);100例患者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北缘12个农垦团场和新疆北部6个农垦团场。1208例患者中,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占43.46%(525/1208),自然疫源型内脏利什曼病占54.88%(663/1208),未确定类型的占1.66%(20/1208)。2005年报告175例,2008年和2009年高于其他年份,分别报告309例和301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47∶1(718/490);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集中在5~20岁年龄组,占59.42%(312/525);自然疫源型内脏利什曼病以0~2岁年龄组婴幼儿为主,占92.43%(613/663);此后,随年龄的增大发病数降低。结论新疆内脏利什曼病自1996年起逐年增多,预示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其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将会有更多的新疫区出现。 伊斯拉音.乌斯曼 侯岩岩新疆利什曼原虫同工酶谱的初步研究Ⅱ.等电聚焦分析 1995年 我们用薄层等电聚焦方法对新疆不同来源分离的6株利什曼原虫的GPI、G6PDH、MDH、ACP和EST5种酶进行了同工酶谱的分析。对照株包括杜氏利什曼原虫(MHOM/IN/80/DD8)、硕大利什曼原虫(MHOM/IQ/00/LH32)、沙鼠利什曼原虫(RHO/CN62/#.S.L)以及蜥蜴利什曼原虫各1株。结果发现GPI在不同种利什曼原虫之间有微小区别,没有种下分类的价值。G6PDH在不同种利什曼原虫之间有一定差别,在同一种原虫的不同株之间差异不大。在这2种同工酶谱上,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与蜥蜴利什曼原虫(Sauroleishmania)两个不同属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差别。ACP和MDH在不同种和同一种利什曼原虫的不同株之间都有明显的区别。从新疆不同地区分离的婴儿利什曼原虫以及从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分离的都兰利什曼原虫具有不同的同工酶谱。用等电聚焦方法进行同工酶谱的分析,可以比较清楚地进行种下分型,对解决新疆不同类型黑热病的分类具有实际意义。 严蕾 左新平 茹孜古丽 侯岩岩 柴君杰关键词:利什曼原虫 同工酶 等电聚焦 重组利什曼原虫表面糖蛋白GP63的表达生产及其免疫学鉴定 2000年 本文报道应用从国外引进的由硕大利什曼原虫 DNA克隆的原虫细胞表面糖蛋白 GP6 3基因与 p Bluescript M13质粒构建的重组质粒 p AS2 6转化大肠菌 XL1- Blue进行生产性表达及免疫学鉴定的结果。每 2 5 0 m L L B培养物可获取融合蛋白包涵体 5 3mg。表达产物在降解条件下与β半乳糖苷酶分离后的分子量为 5 5 k D。重组 GP6 3及其免疫家兔血清与细菌来源的β半乳糖苷酶有低滴度交叉。与婴儿利什曼原虫 90 1株前鞭毛体及其免疫血清和黑热病人血清 EL ISA反应滴度很高。表明重组 GP6 严蕾 左新平 侯岩岩 茹孜古丽 张松 柴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