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生
- 作品数:109 被引量:113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赋体叙事研究前景展望被引量:2
- 2011年
- 赋体兼具小说的叙事性和诗歌的抒情性,赋的叙事性既体现在"赋"字铺陈的本义里,也体现在它的题材、手法、与体式上。古往今来的赋论家们对赋的叙事性也不乏零星的认识,但叙事研究相当薄弱,甚至可以说是刚刚起步,一些关键性的、全局性的问题尚未解决,全面系统地考察赋体叙事的成果尚付阙如,理论的更新也该提上研究日程。近年来引入并兴起的空间叙事理论为赋体叙事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赋体叙事可以在赋体本质与叙事、赋体表现手法与叙事、赋体体式结构与叙事、赋体题材与叙事、赋体叙事的源流衍变等五大方面进行深究。
- 刘伟生
- 关键词:叙事空间叙事
- 刘知几辞赋观的史家立场及其意义
- 2015年
- 《史通》关于文学的评论多因辞赋而起。围绕史不载赋的问题,刘知几批评了辞赋无裨劝奖、凭虚失实、繁缛绮靡、累屋重架等种种缺点,并屡屡以"雕虫小技"指称辞赋。但他也看重讥时刺世的赋作,也承认文采的重要,并认定史书的序传发迹于《离骚》。《史通》对辞赋的评价根源于刘知几严肃而执著的史家立场与忤时嫉俗的个性情怀。《史通》关于辞赋的评价,忽略了文学之士在历史中本有的地位,忽略了文学作品言志缘情的功用,也轻忽了史书以文传人的功效。但刘知几辞赋观的价值恰恰在于他坚定而严格的史家立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批判意识与独立精神。这种立场与精神不光是史学的旗帜,也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辞赋的功用、并探究其兴衰的规律与独有的个性,提供了别样的视角,此外还在客观上呼应并开启了文学思潮中关于质实切用的理论主张。
- 刘伟生
- 关键词:刘知几史通辞赋观
- 李峤《楚望赋》并序的理论内涵与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李峤《楚望赋》及序内含着相互关联的两大理论:感物说与登临说。单以感物说而言,李赋并无多少创见。在登临说方面,李赋道出了登山临水,使人心瘁神伤的根本原因:"有求而不致,有待而不至"。更重要的是李峤《楚望赋》及序是结合登高望远必致伤感这一具体的感发形式来阐述感物兴思的现象与原因的,所以更具有综会性。此外,它也提示我们,屈、宋情怀与赋体文学对感物兴思及登临伤神现象与理论的影响,并意识到诗赋创作与理论发展客观存在的绵绵不绝的轨迹和李峤本人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多样贡献。
- 刘伟生
- 关键词:感物说
- 《世说新语》叙事的多体性与诗性叙事
- 2012年
- 《世说新语》的叙事既有语录性、戏剧性、小品性,又具有诗性。纯粹记言的形式使《世说新语》如同语录,难以构成小说般宏大的叙事,但其中也不乏生动的片断。无声而又风趣的行动则又使《世说新语》如同短剧或小品。《世说新语》的诗性不仅表现在它浓烈的情感上,也表现在它的叙事方式上,即以意象为单元组构篇章。《世说新语》叙事的这种多体多面性既缘于其短章小语以类相丛的特殊体例,也缘于它的编者志人风流的编写动机。
- 刘伟生
- 关键词:《世说新语》诗性叙事
- 宏观、微观与时代学风——兼议刘强《世说学引论》及“《世说》学”问题
- 2013年
- 学术代变,自古皆然。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而后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其间大体贯穿着义理与考据、宏观与微观、逻辑与历史互为反动的演进脉落。学术的演进,除了自身发展的原因,更有时代文化思潮的影响。
- 刘伟生
- 关键词:引论学风魏晋玄学宋明理学
- 刘勰论楚辞源流
- 2002年
- 《文心雕龙》对楚辞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产生条件,地位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其高明卓异之处,在于他能从文学发展的角度充分肯定楚辞产生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世文学的重大影响,即以通变的观点来论述楚辞的渊源,楚辞的新变和楚辞的影响,刘勰认为一代文学的新变,既要接受“世情”和“时序”的影响,也要善于从传统文学中合理地汲取养分,因此,他主张“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
- 刘伟生
- 关键词:楚辞源流
- 从《楚辞集解》看汪瑗的生死观
- 2007年
- 汪瑗关于"屈原投水说"的辩驳和屈原去楚而隐的观点是《楚辞集解》的核心与灵魂,也是了解汪瑗处世思想的关键。汪瑗在论证屈原去就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在汪瑗看来,死不可惧,但其条件是要对国家前途命运有益,对自己的身名有益;汪瑗强调仁智并重,并将屈原塑造成仁智并行的圣者形象和有道者形象。汪瑗的学术思想与处世观念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除了民族传统文化的远来积淀以外,个人的身世经历与时代风习的影响尤为重要。
- 刘伟生胡旭晖
- 关键词:生死观
- 初唐赋的承传与新变被引量:1
- 2013年
- 初唐辞赋从赋家的性情与主张,到辞赋文本的体式与风貌,以及与之关联的王朝的文化政策与赋家的生存状况,莫不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境况。初唐赋论一开始就有了合气质与清绮两长的高远目标,赋家与赋论家们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着努力,尽管这一目标终归没有实现,但它本身就五彩纷呈,引人入胜,并为唐赋的前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作实践方面,或以颂美讽谏为旨归,或任一己独到之气慨;多唱和之赋,少自娱之作;在继承六朝赋讲求具象与感物的同时,特好玄言与哲理;在诗赋互化中产生了五、七言诗体赋与七言歌行。
- 刘伟生
- 关键词:初唐气质颂美唱和玄言
- 视角拟代 一线贯通——电影《建党伟业》中毛泽东形象的叙事功能
- 2021年
- 电影《建党伟业》在毛泽东形象的外形考量、功业定位、情爱叙写、出路追问等方面都倾注了心血。较之其他人物,电影还清晰地叙述了青年毛泽东的生活轨迹,并通过毛泽东关于中国出路的思考与追问来结撰内外兼顾的电影线索,彰显建党救国的电影主题。电影赋予毛泽东形象参与者、见证者、思考者、记录者、阶段性总结与开启者等多重身份及导演与观众多重视角的方法,也可为主旋律电影的历史想象与现代表达提供借鉴。
- 刘伟生陈丹妮
- 关键词:《建党伟业》毛泽东叙事
- 赋体内序的结构功能被引量:2
- 2009年
- 赋有内序与外序之分。赋休内序奠定了赋体辩对的模式与叙事框架。虚设人物只是一种代言的机制,这种代言的机制在赋体内序中主要通过人称的转化与人物的设名来建立。赋体内序假设客主以为问答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将本来可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转变为相对客观的第三人称叙事。内序的设名,既有普通的客主,也有假借的古人;既有虚构的人物,也有拟人的对问。赋体问答成于屈宋,而在汉代达到辉煌,既有历史的传统,也是现实的需要。
- 刘伟生
- 关键词:叙事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