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立国
- 作品数:68 被引量:192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蜂毒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 中医药治疗CRPC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初步临床研究显示,以蜂毒为主要作用成分的蜂针疗法在控制前列腺癌进展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初步的实验研究显示,蜂毒(FD)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现将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的蜂毒对前列...
- 吕立国成永明吴巧玲张娴陈志强白遵光王昭辉代睿欣
- 关键词:前列腺癌蜂毒疗法细胞增殖凋亡诱导作用
- 文献传递
- 蜂针疗法在泌尿系统肿瘤应用典型病案解析被引量:2
- 2022年
- 蜂针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应用于泌尿系统肿瘤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可提高手术治愈率,治疗术后并发症,促进快速康复,降低、预防并治疗术后复发。
- 吕立国古炽明李思逸白遵光王树声
- 关键词:蜂针疗法前列腺癌膀胱癌
- 扶正抑瘤法对前列腺癌D2期骨转移患者生存质量及PSA、骨转移灶的影响
- 背景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之首,在我国其发病率已跃居泌尿系肿瘤的第3位。临床上,前列腺癌患者确诊时多数已属晚期,是现代医学的治疗难点。经内分泌治疗14~30个月后,几乎都会发展为激...
- 吕立国
- 关键词:扶正抑瘤法PSA骨转移灶
- 文献传递
- 蜂针疗法治疗膀胱癌术后的“症病同治”诊疗策略探讨被引量:3
- 2021年
- 从陈志强教授"症病同治"的学术思想内涵介绍层层推进,探讨分析蜂针疗法治疗膀胱癌的"症病同治"诊疗策略。认为蜂针疗法可以治疗膀胱癌术后的"症",且符合现代医学治疗理念。具体体现在:(1)蜂针疗法辨证取穴能治疗临床"症"状;(2)蜂毒肽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可治疗现代医学的"病";(3)蜂针疗法体现了"症病同治"诊疗策略下"三辨证"的学术思想。提出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电切术后,临床开展规范的蜂针疗法辨证治疗应成为一种可行的思路。
- 吕立国吴巧玲古炽明王昭辉代睿欣向松涛李思逸张秀琼白遵光王树声陈志强
- 关键词:膀胱癌术后蜂针疗法诊疗策略
- 蜂针疗法治疗早泄病例分析
- 早泄是泌尿外科男科门诊常见病,现有的治疗方法不能达到完全满意的临床疗效.蜂针疗法治疗早泄主要是利用了蜂毒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蜂毒对神经系统具有多重作用。全蜂毒中的溶血蜂毒多肽、神经蜂毒多肽具有显着的亲神经性。溶血蜂毒多肽可...
- 吕立国成永明孙洪福
- 关键词:蜂针疗法神经冲动
- 文献传递
- 参附注射液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诱导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设立对照组和SF 50、100、200μl/ml组,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p53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作用24、48、72 h后,SF 50、100、200μl/ml组PC-3细胞存活率显著减少(P均<0.05)。SF各组24 h存活率分别为(93.76±2.63)%、(81.21±1.80)%、(18.01±3.84)%;48 h存活率分别为(94.67±1.11)%、(78.33±2.89)%、(10.34±1.44)%;72 h存活率分别为(91.30±0.47)%、(36.67±1.56)%、(1.33±0.32)%,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48 h后,p5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SF可以诱导PC-3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53表达增高相关。
- 吕立国张娴陈志强白遵光吴巧玲王昭辉代睿欣张秀琼李思逸王树声
-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前列腺癌PC-3细胞细胞凋亡
- 从中医经典理论探讨扶阳法在晚期前列腺癌辨证治疗中的应用
- 扶阳法是源自《内经》、《伤寒论》的中医学思想,是疾病治疗过程中始终遵循的原则。“扶阳”法是必须贯彻晚期前列腺癌治疗始终的大法,在临床治疗中早已得到广泛证实。晚期前列腺癌总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根据晚期...
- 吕立国陈志强王树声
- 关键词:晚期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医治疗
- 文献传递
- 蜂针疗法治疗膀胱炎病例分析
- 蜂针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具有针刺、药物、灸法三重功效。通过针刺,蜂针有疏通经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功效。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调和。通过蜂毒液,可抗菌,消炎,止痛,消肿,祛风通络,化瘀止痛。通过灸法,可温经通络...
- 吕立国成永明孙洪福陈志强白遵光王昭辉代睿欣
- 关键词:膀胱炎蜂针疗法临床药理
- 文献传递
- 前列腺癌浸润性树突状细胞CD1a、CD83的表达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s,TIDCs)的数量与活化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分析前列腺癌组织TIDCs的表达与患者血清PSA值、年龄、Gleason评分、骨转移等情况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技术标记28例前列腺癌组织及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CD1a及CD83分子,镜下观察被标记的DC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并人工计数,比较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组织的DC的CD1a及CD83的均数,使用student-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28例前列腺癌患者CD1a、CD83、年龄、PSA、Gleason评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列腺癌组织DCCD1a多分布在癌周,染色浅,数量比前列腺增生组织CD1a的数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DCCD83亦分布于癌周,染色较浅,数量比前列腺增生组织CD83的数量略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CD1a、CD83、年龄、PSA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TIDCs多分布在癌周,总体数量(用CD1a标记)较良性前列腺组织少,活化的TIDCs(用CD83标记)的数量与良性组织相差不大;CD1a、CD83与年龄、PSA、Gleason评分及骨转移相关性不显著。
- 潘明沃陈志强古炽明王树声向松涛吕立国代睿欣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CD1ACD83
- 前列腺癌的中医药诊疗优势—附174例疗效分析
- <正>前列腺癌(Pca)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州,每年新确诊的Pca多达260万,占男性肿瘤的11%,占欧盟死亡人数的9%。在美国Pca发病率在所有男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死亡率居第二位。
- 陈志强古炽明吕立国王树声向松涛白遵光张策王昭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