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良
- 作品数:321 被引量:3,520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荧光假单胞菌CKD18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CKD18,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3227。实验表明该菌株具有高效而稳定的溶磷能力,能够促进植物对P、N、K的吸收,促进植物生长。本...
- 郭岩彬吴文良李军慧夏娜袁超磊牟成香王开勇周华宁李金云
- 文献传递
- 生态农业与特色型园区的发展——山东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发展的实证分析被引量:8
- 2003年
- 王欧吴文良
- 关键词:生态农业实证分析
- 东北典型稻区不同种植模式下稻田氮素径流损失特征研究
- 为了降低东北稻区稻田氮素径流损失,该研究在2011-2012年选择东北典型水稻种植区盘锦市,开展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生长季田间氮素径流监测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稻田地表径流损失的按态氮远高于硝态氮;稻蟹处理和常规水稻处理田...
- 陈淑峰孟凡乔吴文良
- 关键词:水稻氮元素径流损失
- 文献传递
- 国内外有机食品和绿色农产品发展的比较与借鉴
-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生产的比较研究,介绍了国内外有机食品和绿色农产品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及国外有机食品和绿色农产品的组织管理机构的特点,探讨了国内外有机食品和绿色农产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有机食品和绿...
- 吴文良孟凡乔李花粉乔玉辉
- 关键词:有机食品绿色农产品食品标准
- 文献传递
- 不同土壤类型和农业用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被引量:83
- 2006年
-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山东桓台县3种土壤类型(潮土、褐土和砂姜黑土)与农业用地方式(林地、菜地和粮田)对土壤表层(0—10 cm)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农业用地方式对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较大,3种利用方式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显著,依次为:粮田>菜地>林地;土壤类型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也不相同。任何一种土壤,菜地的N、P、K含量都高于粮田和林地;有机质含量粮田>菜地>林地;pH值林地>粮田>菜地。全N、有机质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P与微生物量碳呈弱负相关,速效K、pH值和微生物量碳不相关。不同用地方式下土壤养分与微生物量碳的相关程度不同。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水平,施用化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微生物量碳。
- 刘文娜吴文良王秀斌王明新毛文峰
-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土壤养分土壤类型
- 论经济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被引量:15
- 2004年
- 经济生态是有关经济主体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管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把生态理论引入不同层次经济主体的战略管理研究是其理论核心。文章详细论述了经济生态的研究进展、内涵与特征及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论框架以及经济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这对研究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条件下,企业、产业、区域乃至国家的战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赵桂慎吴文良卢凤君
- 关键词:经济生态经济生态系统
-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合成纳米硒的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合成纳米硒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可耐受较高浓度亚硒酸钠的枯草芽孢杆菌S12,利用菌株S12合成生物纳米硒,对生物纳米硒进行分离纯化,大量制备生物纳米硒,并在肥料、饲料...
- 郭岩彬李奎吴文良赵桂慎李柯谢斌卢鹏王昊
- 文献传递
- 暗红产色链霉菌及其在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链霉菌属暗红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erythrochromogenes)MO28,保藏号为CGMCC NO.3228。该菌株具有抑制番茄灰霉病生长的作用。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MO28菌株对多种植...
- 吴文良郭岩彬孟凡乔齐琳夏娜焦子伟
- 文献传递
- 一种球状节杆菌CNA9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节杆菌属球状节杆菌(Arthrobacterglobiformis)CNA9,从小麦实验田中分离得到,该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4217。该菌株具有稳定的产IAA的能力,在提供前体物质色氨酸的培养...
- 郭岩彬吴文良位婉孟凡乔周华宁焦子伟牟成香袁超磊
- 东北有机及常规大豆对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被引量:16
- 2011年
- 选择我国主要有机出口农产品之一——大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DNDC模型、实地调研等方法建立大豆生命周期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清单,分析比较了出口型有机大豆、国内消费型有机大豆以及国内消费型常规大豆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生产消费型大豆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酸化以及全球变暖对综合环境影响贡献最明显,基本上占到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的30%左右,而富营养化和生态毒性的贡献率较低,小于10%。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分析,3种消费模式的大豆其运输阶段对于各分类环境影响的贡献率最大,都在50%以上,对资源消耗的贡献率更是在80%以上。从2种不同的生产模式看无论是全球变暖、酸化、资源消耗还是生态毒性都是有机大豆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小于常规大豆,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小。综合比较3种不同生产消费型大豆,国内消费的有机大豆生命周期综合环境影响最小,其环境影响综合指数比常规大豆的减少31%。但是出口有机大豆由于出口使运输距离延长,其生命周期综合环境影响最大。因此,环境管理关键是提倡有机产品本地消费以缩短运输距离,或者采用环保型能源以减少环境排放。
- 罗燕乔玉辉吴文良
-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