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文
-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儿持续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症9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9例婴儿持续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早期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婴儿持续高胰岛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临床表现除抽搐外,尚有发绀、嗜睡、拒奶、易激惹、出冷汗等,实验室检查有持续性低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胰高血糖素试验阳性。5例需用二氮嗪维持治疗。5例随访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等后遗症,3例失访。结论: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血糖监测、血胰岛素和尿酮检查作出早期诊断,二氮嗪治疗有效。
- 吴爱文刘丽李秀珍程静周志红张文
- 关键词:婴儿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川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采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治疗,B组采用丙种球蛋白1g/kg治疗,其余治疗方法两组均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总热程、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恢复情况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结果:A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A组下降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 陈冠华吴爱文林文朝
-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病
- 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PHH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HHI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儿临床表现除抽搐外,尚有发绀、嗜睡、拒奶、易激惹、出冷汗等,实验室检查有持续性低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胰高血糖素试验阳性,尿酮阴性。7例给予二氮嗪治疗(每天5~15mg/kg),4例治疗有效。1例行胰腺次全切除术,术后血糖正常。6例随访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等后遗症,3例失访,3例正在随访中。结论PHHI可通过血糖监测、血胰岛素和尿酮检查做出早期诊断,部分患儿二氮嗪治疗有效。
- 吴爱文刘丽李秀珍程静周志红张文
- 关键词: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婴儿
- 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在SLC25A13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
建立PCR-反向斑点杂交检测SLC25A13基因突变Ⅰ、突变Ⅲ和突变Χ技术。
方法
1.设计与合成SLC25A13基因突变Ⅰ、Ⅲ、Χ寡核苷酸探針。
2.选择不同浓度探...
- 吴爱文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斑点杂交SLC25A13基因探针突变
- 文献传递
- HIBCH基因变异致3-羟基异丁酰辅酶A水解酶缺乏症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3-羟基异丁酰辅酶A水解酶(3-hydroxyisobutyryl-CoA hydrolase,HIBCH)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研究1例HIBCH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该病例的临床特点。以“3-羟基异丁酰辅酶A水解酶”以及“HIBCH”、“3-hydroxyisobutyryl-CoA hydrolase deficiency”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0月的相关文献,结合该例总结HIBCH缺乏症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结果患儿,男,7月龄,因“精神运动发育迟缓4个月伴倒退1个月”就诊。患儿先后出现喂养困难、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及运动倒退等表现。血3-羟基丁酰肉碱升高、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HIBCH基因复c.365A>G(p.Y122C和外显子与缺失复合杂合变变异),明确诊断HIBCH缺乏症。予以鸡尾酒疗法及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肌张力障碍加重,手足徐动,复查血3-羟基丁酰肉碱仍轻度增高,头部磁共振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变。文献检索到的27篇文献(3篇中文,24篇英文)共报道了52例HIBCH缺乏症患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中位起病年龄为6月龄;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育迟缓、发育倒退、肌张力低下和肌张力障碍;头部磁共振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变。结论对于出现婴儿期喂养困难、发育迟缓或倒退、急性脑病和肌张力障碍症状,血3-羟基丁酰肉碱升高,头部磁共振表现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变的患者,应警惕HIBCH缺乏症,HIBCH基因分析可明确诊断。
- 谭敏沂王芮吴爱文黄永兰
- 关键词:遗传代谢病
- 痰热清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探讨痰热清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6月支原体肺炎的婴幼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轻度恶心呕吐1例,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轻度恶心呕吐3例,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腹泻2例,给予微生态制剂对症治疗后缓解),总有效率为78.6%,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发热症状改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阿奇霉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阿奇霉素单纯用药,且能够显著缩短咳嗽、发热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减少阿奇霉素单纯使用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吴爱文
- 关键词:痰热清婴幼儿支原体肺炎
- 40例川崎病合并重症感染患儿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重症感染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03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40例重症感染者作为研究组,40例无感染或中轻度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后、随访中冠状动脉扩张的例数;并对所有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川崎病合并重症感染的病因。结果研究组出院时冠状动脉扩张29例,对照组26例,差异无显著性;出院后1、2年冠状动脉扩张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研究组红细胞压积、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血沉及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结论川崎病合并重症感染患儿预后不理想,容易遗留冠状动脉扩张;红细胞压积、白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可作为判断川崎病预后情况的指标。
- 吴爱文
- 关键词:川崎病重症感染病因预后
- 血乳酸、乳酸清除率持续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血乳酸、乳酸清除率持续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4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病例资料,患儿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根据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28例。治疗期间持续监测两组治疗初始、6 h、12 h、24 h的血乳酸值,动态观察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并记录复苏治疗6 h后的乳酸清除率。结果:存活组血乳酸值在EGDT液体复苏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6 h、12 h、24 h后血乳酸值较治疗初始值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治疗后血乳酸值整体仍呈较高水平表达,且在治疗12 h、24h后有回升提高的趋势;存活组血乳酸值在液体复苏治疗后6 h、12 h、24 h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清除率在上述时点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值、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和组织缺氧休克程度紧密相关,早期血乳酸值、乳酸清除率的持续监测有助于评估患儿感染休克程度和复苏疗效,为改善临床液体复苏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了依据。
- 陈素萍周小清吴爱文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乳酸清除率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于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68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患儿的年龄为30d^3岁,将其定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肺炎者40例,病毒性肺炎者18例,支原体肺炎者10例。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婴幼儿,将其定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入住PICU的第1、3天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PCT、CRP和WBC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C反应蛋白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5.00%,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两组的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患儿。结论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其为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帮助,为临床医师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依据。
- 吴爱文
-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重症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