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海斌

作品数:20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地理
  • 4篇本性
  • 3篇情景
  • 3篇空间分异
  • 3篇艰苦
  • 3篇IPCC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应对气候变化
  • 2篇灾害
  • 2篇水文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生产
  • 2篇农业生产潜力
  • 2篇崎岖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清代
  • 2篇区位
  • 2篇自然灾害
  • 2篇漕运

机构

  • 20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南大学
  • 2篇山东财经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科...
  • 1篇聊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0篇夏海斌
  • 7篇王铮
  • 3篇乐群
  • 2篇杨妍
  • 2篇孙翊
  • 2篇钟章奇
  • 2篇王铮
  • 2篇刘清春
  • 2篇戴霄晔
  • 2篇顾高翔
  • 1篇刘敏
  • 1篇刘敏
  • 1篇夏海斌
  • 1篇王远飞
  • 1篇田丽
  • 1篇肖燕
  • 1篇蔡砥
  • 1篇王莹
  • 1篇吴乐英
  • 1篇张莹莹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粮食科技与经...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区域治理
  • 1篇地理学核心问...
  • 1篇海峡两岸地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代京杭大运河漕运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机制
2019年
文章通过对清代1750-1899年京杭大运河南北方自然灾害、直隶小麦和江苏大米粮价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传统农业社会,自然灾害是影响粮价的直接因素,18世纪灾害较轻且南北灾害强度呈负相关,南北粮食市场可通过京杭大运河进行协作以平衡粮食市场,南北粮价皆稳定在较低水平。19世纪华北、华东地区陆续进入冷期,自然灾害加重且南北灾害强度呈正相关,19世纪初及中叶粮价出现大幅上涨,京杭运河在南北同时受灾的情况下作用有限。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发现京杭运河在漕运功能上衰落的主要诱因不能简单归结于政策制度的落后,其退化是伴随19世纪加重的自然灾害发生的。此外,漕运正常时的蠲免制度、灾害引发的动乱战争等也会间接影响粮价。
夏海斌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自然灾害粮价漕运
三次地理本性和三个地理“定理”
根据中国大陆地理结构演化的规律,进一步论证了克鲁格曼提出的两个本性的存在性,并且根据新的发展提出存在第三地理本性。三个地理本性的依次出现带来地理结构的进化。结合三个本性论证了三个地理学定理的存在性。
王铮夏海斌
IPCC_A1B情景下京杭运河21世纪中叶水资源条件时空演化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成功,关于京杭运河的全线"活化"及复航成为关注的重点,其关键是京杭运河沿线的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本文采用IPCC的A1B情景,模拟了中国当代(20世纪后期,1981-2000年20年均值表示)和未来时期(21世纪中叶,2041-2060年20年均值表示)的降水量时空分布及演化特征,分析了京杭运河所经流域的水资源时空演化特征.发现京杭运河自南向北所经流域,长江流域水资源量会有所下降,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及海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将略有上升.由此可以看出,京杭运河的全线复航关键是在尽早利用淮河流域及以南的水资源北上"济运",实现黄河以北运河的复航,同时在现有南水北调工程背景下尽可能恢复"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及"北五湖"的水柜功能,实现京杭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活态"保存.
夏海斌乐群
关键词:京杭运河全球变化降水量变化
中国大陆空间结构分异的进化被引量:36
2012年
在明确决定中国空间分异的三次本性的地理要素的基础上,以进化经济地理学的观点进一步分析三次本性在区域发展与演化的作用,发现第一本性地理要素决定了中国农业的空间锁定———即秦岭-淮河线和长城一线;随着第二本性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不断提高,原有的锁定被打破,中心城市锁定了基本空间格局,区域出现了中心腹地结构;第三本性促进区域发生结构变异,枢纽网络结构被创生出来,结构发生了突变。另外三次本性在空间上存在着路径依赖的关系,第二本性往往最初受到第一本性的推动,而第三本性往往最初受到第一本性和第二本性的推动。从宏观上而言,中国在三次产业进化过程中,胡焕庸线并没有被打破,成为中国区域发展基本的锁定。
夏海斌王铮
关键词:空间分异
济南市主城区私家车日常出行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8年
私家车出行方式对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巨大,如何促使居民出行行为的转变是城市实现绿色交通和低碳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济南市主城区居民日常出行的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私家车日常出行碳排放的基本特征,并应用Heckman两步估计法计量模型,研究了私家车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私家车日常出行年碳排放量的平均值为2.22t,空间分布呈现中心低、外围高的差异化格局,个体分布则符合60/20的量化分布;(2)与社会经济因素相比,建成环境因素对私家车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的提高和职住距离的缩短虽然有助于降低私家车出行概率,但对私家车碳排放的减少并无显著影响,而提高居住地人口密度、完善商服设施供给、促进周边土地利用的多元化则可有效降低长距离的出行需求,减少碳排放量。
刘清春张莹莹肖燕袁玉娟夏海斌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生产潜力的空间演变被引量:27
2015年
农业生产潜力对区域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投资与布局等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的研究较少探讨19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农业生产潜力空间演变特征,以及就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区域农业生产潜力所产生的可能影响也还较少关注。为此,论文对198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农业生产潜力的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区域农业生产潜力的可能影响做出了估计,研究发现:1961—2012年中国农业生产潜力的地理分异特征异常显著,其中东南较高,西北相对较低,同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19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减少的区域主要是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其中四川盆地和华北平原中部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减少最为明显,约在4%以上,而水分有效系数的下降是其农业生产潜力减少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潜力增加的地区则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平原南部等地。在当前的全球变化趋势下,模拟得到,2041—2060年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减少的区域可能主要位于长江以南以及青海中部地区,其中四川盆地和湖北中南部等地的农业生产潜力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因而这也可能会给这些地区的平均粮食产量带来一定程度的下降。
钟章奇王铮夏海斌孙翊乐群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潜力
GIS辅助景区策划成图方法探讨被引量:5
2003年
为了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科学合理的景区策划成图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政府与专家的重视。文章根据景区策划的特殊技术要求 ,探讨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软件进行景区策划成图的一些方法 ,特别详细说明了应用
杨妍王铮蔡砥夏海斌
关键词:旅游资源成图方法旅游规划旅游开发
面向艰苦边远性分析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模型和算法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在地理信息科学的支持下展开对艰苦边远性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是对于各类指标特别是自然特征指标的数据来源、算法、定量化方法等方面讨论;具有地理学、物理学意义的可计算模型的建立与计算;建立具有模型计算功能的艰苦...
夏海斌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交通便利流域水文
文献传递
基于威尔逊模型的中国县级尺度区位条件研究
2020年
城市的布局及经济规模的大小对区位条件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以威尔逊模型为基础,以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作为吸引因子,对全国县级尺度的区位条件进行计算。发现在没有其他自然因素和交通条件的影响下,城市空间布局本身就会对中国的区位形成东部强、西部弱的态势,特别是考虑到城市规模的吸引程度,更造成区位优势明显偏向沿海,造成沿海发达地区区位条件远超西部地区的态势。为了达到全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如何提高中西部地区重要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如何在西部地区增加重点城市的布局比重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夏海斌
关键词:威尔逊模型区位
基于GIS的中国县级尺度交通便利性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文章以全国各县市的日航空、铁路班次数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里程作为数据基础,给出了计算中国县级尺度交通便利性程度的模型,并运用相关模型与GIS技术得到中国县级尺度交通便利性的指标体系。从对中国现阶段交通便利性的空间布局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中国交通便利性的分界线与“胡焕庸线”相一致;中国省内各县市的交通便利性差距较大;中国一些沿海经济区已经形成交通连绵区而内地的多数地区主要是以省会城市为聚集中心等。
夏海斌戴霄晔王莹王铮
关键词:GIS载客量设计时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