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丽

作品数:46 被引量:299H指数:9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常州四药临床药学科研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15篇卵巢
  • 11篇子宫
  • 9篇卵巢癌
  • 9篇宫内
  • 8篇内膜
  • 8篇宫内膜
  • 7篇子宫内膜
  • 6篇增殖
  • 6篇上皮
  • 6篇宫颈
  • 5篇蛋白
  • 5篇肿瘤
  • 5篇内膜癌
  • 5篇宫内膜癌
  • 4篇子宫内膜癌
  • 4篇免疫
  • 4篇宫颈癌
  • 4篇复发
  • 4篇复发性

机构

  • 45篇郑州人民医院
  • 4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作者

  • 45篇姚丽
  • 14篇娄雪玲
  • 12篇张占薪
  • 8篇程艳
  • 7篇张喜红
  • 6篇李枫
  • 6篇宋晓霞
  • 5篇武红
  • 4篇赵晓丽
  • 4篇姜秋慧
  • 4篇程劼
  • 4篇夏玉红
  • 4篇樊素珍
  • 4篇苏敏
  • 4篇田金
  • 3篇崔金全
  • 3篇刘春喜
  • 3篇刘贝贝
  • 2篇贾秀改
  • 2篇马莉

传媒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国实用妇科...
  • 2篇中国计划生育...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新中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药材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参芪归芍汤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
2021年
目的:观察参芪归芍汤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流产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给予参芪归芍汤治疗。比较2组输卵管通畅率、再次流产率、宫内妊娠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分析中医证候积分、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输卵管通畅率和宫内妊娠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再次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孕激素(P)及雌二醇(E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SH、LH、P、E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FSH、LH、P、E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归芍汤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能够提高宫内妊娠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缓解受孕之后先兆流产临床症状。
苏敏胡颜霞姜秋慧姚丽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
胎头吸引式助产产钳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胎头吸引式助产产钳,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剖宫产过程中,助产产钳需要改进的问题。该实用新型含有产钳和胎头吸引器,产钳的铰轴设置在套筒上,套筒上穿接有胎头吸引器的吸引管,套筒壁上设置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和吸...
张丽丽娄雪玲姚丽王荷香
文献传递
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0
2014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郑州人民医院从2009年4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0例晚期卵巢癌的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术前采取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腹腔热灌注辅助化疗2次(顺铂80 mg),术后给予TC/TP方案化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TC/T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腹水量、术后化疗疗程、疗效、复发与死亡、生存率等数据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中的各项疗效指标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上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腹腔热灌注辅助化疗,对于患者的疗效较常规的方法有较大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娄雪玲张占薪张喜红程艳范素珍姚丽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晚期卵巢癌热灌注化疗
PGRMC1基因小分子干扰RNA对卵巢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PGRMC1基因小分子干扰RNA对卵巢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卵巢病变组织(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蜡块中PGRMC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构建裸鼠卵巢癌模型,利用RNA干扰技术将PGRMC1基因特异性敲除,检测由此导致的PGRMC1基因活性的改变。[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卵巢组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相比,卵巢交界性肿瘤组和卵巢癌组PGRMC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2)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良性卵巢病变组(0.936±0.725)相比,卵巢癌组中(3.526±1.386)PGRMC1 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卵巢癌组PGRMC1 mRNA表达是良性卵巢肿瘤组的3.51倍(P<0.01)。(3)重组载体组细胞中PGRMC1 mRNA转染前、后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9.6%±2.3%和29.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PGRMC1 mRNA转染前、后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接种5周后,重组载体组裸鼠的肿瘤重量和体积分别为0.7±0.4g和197±26mm^3,明显低于空载体组(2.3±0.4g和785±38mm^3)和空白对照组的(2.5±0.8g和896±22mm^3]。[结论 ]PGRMC1 si RNA可显著降低卵巢癌细胞中的PGRMC1的表达,并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有抑制作用。
宋晓霞姚丽张占薪程艳
关键词:卵巢癌SIRNA转染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阴式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2018年
子宫肌壁间肌瘤是临床常见疾病,通过手术可将肌瘤完整剔除。在以往常规手术中会出现创口大、出血量大、预后不佳等。经过医护人员不断努力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得以问世,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医疗费用低等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2]。阴式手术被认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降低了腹部切口疼痛、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由于手术过程中的突发因素较多,尤其是操作空间的局限性及子宫出血量的增加,使手术视野变得模糊,从而降低手术的成功率[3]。因此,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在手术期间使用缩宫、止血药物十分有必要。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是临床妇产科常用的缩宫、止血药物。本文探讨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娄雪玲姚丽张占薪苏敏张喜红夏玉红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壁间肌瘤子宫肌瘤
hTERC基因、HPVL1壳蛋白检测对子宫颈病变进展风险评估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基因(hTERC)与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HPV L1)检测对子宫颈病变诊断及进展风险评估以及指导临床最佳的分流管理与治疗。方法:搜集因宫颈疾病就诊的7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其分为5组,其中正常/炎症18例、CINⅠ19例、CINⅡ16例、CINⅢ1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8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在正常/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及SC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PVL1壳蛋白在正常/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及SC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及SCC组中分别为5.56%、21.05%、50.00%、85.71%、100.00%,hTERC基因阳性扩增率随着宫颈组织病理学级别的升高逐渐呈现上升趋势(P<0.01)。②HPV L1壳蛋白在正常/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和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68.42%、18.75%、7.14%、0.00%,HPV L1壳蛋白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加重呈现下降趋势(P<0.01)。③hTERC基因和HPVL1壳蛋白的4种表达类型以hTERC(-)/HPVL1(+)、hTERC(-)/HPVL1(-)、hTERC(+)/HPVL1(+)、hTERC(+)/HPVL1(-)的组合排序在宫颈病变中随着组织病理学级别增高而呈现上升的趋势(P<0.01)。结论:hTERC基因与HPV L1壳蛋白检测可以作为子宫颈病变早期诊断及进展风险评估的有效指标。
宋晓霞姚丽刘玉玲
关键词:子宫颈病变风险评估
产褥期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被引量:35
2017年
目的:探讨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临床上预防和降低产妇产褥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02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危险评估。结果:1 026例产妇中64例发生产褥期感染,感染率为6.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并发症、产前贫血、阴道炎症、产程、破膜时间、产后出血、侵入性操作为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上述7种危险因素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结论:基于妊娠并发症、产前贫血等7种危险因素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产褥期感染的发生。
刘伟靓姚丽曹士红苗凤台
关键词:产妇产褥期感染
miRNA-29b及膜联蛋白A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 探讨miRNA-29b(miR-29b)及膜联蛋白A2(ANXA2)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72例EC(EC组)、40例子宫内膜上皮瘤样病变(EIN组)和30例子宫良性疾病(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检测各组miR-29b和ANXA2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二者的相关性。根据miR-29b及ANXA2表达的中位值,将EC患者分为miR-29b低表达组、miR-29b高表达组和ANXA2低表达组、ANXA2高表达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分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别,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其与术后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9b与ANXA2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和EIN组比较,EC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9b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NXA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29b与ANXA2表达呈负相关(r=-0.321,P<0.05)。高miR-29b组患者的OS和PFS高于低miR-29b组(P<0.05),而高ANXA2组患者的OS和PFS低于低ANXA2组(P<0.05);miR-29b高表达是EC患者OS的保护因素(HR:0.177,95%CI:0.064~0.492,P<0.05),而ANXA2高表达是EC患者PFS的危险因素(HR:2.281,95%CI:1.139~4.567,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ANXA2是miR-29b的靶基因。结论 miR-29b可能通过靶向负调控ANXA2的表达参与EC的进展,二者均可作为EC患者潜在的预后指标。
张金磊李枫武红姚丽姜秋慧冯林娜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膜联蛋白A2预后生存期
胰岛素抵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住院的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分为未合并胰岛素抵抗组(A组)与合并胰岛素抵抗组(B组),各45例.比较两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代谢水平,以及空腹、服糖后0-5h、服糖后1h、服糖后2h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结果 A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低于B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空腹、服糖后0-5 h、服糖后1 h、服糖后2 h血糖及胰岛素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抵抗可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脂代谢与糖代谢,脂代谢与糖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对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有重要价值.
李枫姚丽武红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血脂代谢
肥胖与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变化对比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肥胖型与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代谢变化的差异性。方法选取96例经确诊为PCOS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WHO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肥胖型组40例和非肥胖型组56例,检测和比较两组糖脂代谢、血清性激素及酶类抗氧化剂指标水平。结果肥胖型组FPG、FINS、TC、TG均明显高于非肥胖型组,HDL-C明显低于非肥胖型组(P<0.05)。肥胖型组FSH明显高于非肥胖型组(P<0.05),两组LH、E2、PRL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型组SOD、CAT明显高于非肥胖型组(P<0.05),两组GPx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型与非肥胖型PCOS患者糖脂代谢存在显著性差异,性激素、酶类抗氧化剂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临床可根据鹿特丹PCOS分期、糖脂代谢及性激素、酶类抗氧化剂变化进行诊断与防治。
李枫姚丽武红
关键词:PCOS肥胖型非肥胖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