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明

作品数:43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特-中国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0篇理学
  • 11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5篇催化
  • 23篇催化剂
  • 13篇分子
  • 13篇分子筛
  • 10篇Y分子筛
  • 8篇EXAFS
  • 7篇离子
  • 6篇金属
  • 6篇
  • 6篇MO
  • 5篇低碳醇
  • 5篇一氧化碳
  • 5篇碳醇
  • 5篇钼基催化剂
  • 5篇物种
  • 5篇加氢
  • 5篇固态
  • 4篇离子交换
  • 4篇固态离子交换
  • 4篇

机构

  • 4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东京大学

作者

  • 43篇姜明
  • 28篇伏义路
  • 10篇李忠瑞
  • 9篇胡天斗
  • 8篇卞国柱
  • 7篇谢亚宁
  • 6篇孟明
  • 5篇叶树集
  • 5篇刘涛
  • 4篇刘振林
  • 3篇韦世强
  • 3篇姜伟
  • 3篇许存义
  • 3篇陈昌荣
  • 2篇徐为民
  • 2篇徐兵
  • 2篇张焕杰
  • 2篇林培琰
  • 2篇丁箐
  • 2篇朱显灵

传媒

  • 10篇Chines...
  • 6篇燃料化学学报
  • 6篇Chines...
  • 5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分子催化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广州化学
  • 1篇北京同步辐射...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5篇1999
  • 6篇1998
  • 6篇1997
  • 1篇1994
  • 6篇1993
  • 2篇199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d-Mo-K/Al_2O_3催化剂的结构及合成醇性能被引量:1
2000年
采用XRD、EXAFS技术研究了不同Pd含量的Pd -Mo-K/Al2 O3 催化剂结构 ,并关联其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结果表明 ,在氧化态Mo-K/Al2 O3 催化剂体系中添加Pd后 ,“K -Mo”物相晶粒变小 ,分散度提高 ,说明钯可能和钾钼物种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经硫化还原处理后 ,发生了氧硫交换 ,钼主要以MoS2 物种形式存在 ,其粒度随着Pd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尺寸的显著变化可能导致MoS2 与载体作用形式的改变 ,从而影响CO加氢催化反应的性能。在硫化态催化剂中 ,Pd的添加不仅能提高CO加氢合成醇的收率和选择性 ,而且有利于改善产物的分布。基于以上结果 ,认为“K -Mo”作用物种和Pd物种均为合成醇的催化活性组份 。
李忠瑞伏义路姜明谢亚宁胡天斗刘涛
关键词:钼基催化剂一氧化碳催化合成
“校园一卡通”系统
徐为民陆松华王国毅朱显灵曾建平黄洪村姜明陈锦锐李纳徐兵王燕石健卿吴文喜刘竹陈德锋兰宇张峻刘李明许玲殷亦鹏张齐张焕杰陈勇林才瀚朱文婧张浪修胡芳陈忠平王影欧宏平王玉梅李芳平
中国科大“校园一卡通”项目是目前国内高校覆盖功能最多、技术要求较高的系统,其应用实施水平为国内领先。该系统在校内主要提供校园管理、金融服务及信息查询三大功能。整个系统覆盖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后勤管理、金融应用等领域,同时...
关键词:
关键词:目录管理RS485网络校园一卡通
活性炭担载的Rh-Mo-K合成醇催化剂被引量:2
2001年
采用XRD、EXAFS等技术研究微量贵金属Rh对活性炭担载的Rh -Mo -K合成醇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并关联其催化性能。氧化态Rh -Mo -K/AC样品中Rh与Mo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 ,使得K2 Mo2 O7向MoO2 转化。硫化还原后 ,Mo主要以MoS2 微晶形式存在 ,其有序结构尺度随Rh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经Rh助剂修饰后 ,催化剂的合成醇催化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李忠瑞伏义路姜明胡天斗刘涛谢亚宁
关键词:低碳醇活性炭载体
硫化态K-Mo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载体效应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用浸渍法制备以KCl为助剂的ZrO_2、γ-Al_2O_3和SiO_2负载硫化态钼基催化剂,研究了钼和助剂钾两种组分浸渍顺序、助剂含量、载体差别以及浸渍溶液的酸碱性对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的影响。ZrO_2按先钼后钾、γ-Al_2O_3和SiO_2则按相反的顺序浸渍两种组分、且K/Mo原子比分别为0.5,0.8和1.0制备催化剂,其合成醇活性最佳。由于载体性质的差异,K-Mo/SiO_2、特别是K-Mo/ZrO_2的合成醇活性强烈依赖于钾助剂含量。而K-Mo/SiO_2在较宽的钾含量范围内,其活性差别不明显。适当选择较高碱性的浸渍溶液制备K-Mo/γ-Al_2O_3催化剂,有利于醇活性的提高。
卞国柱姜明伏义路小俣光司藤元薰
关键词:低碳醇硫化态催化剂
硫化态Co-Mo-K/AC合成醇催化剂的EXAFS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采用XRD、EXAFS等手段考察了Co载量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并关联其合成醇活性。活性炭担载的硫化态Co Mo K样品中 ,Mo主要以MoS2 物种形式存在于活性炭的表面上 ,而Co在低Co载量时主要形成“Co Mo S”相 ,在高Co负载量会有部分类Co9S8的物相出现。经Co助剂修饰后的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合成醇催化性能 ,Co助剂有利于合成C2 + 醇。Co/Mo原子比为 0 5时 ,表面“Co Mo S”相可能达到饱和 ,合成醇的收率也最高。Co物种是和MoS2 物相以协同的方式起作用的。
李忠瑞伏义路姜明胡天斗刘涛谢亚宁
关键词:钼基催化剂活性炭载体硫化态EXAFS低碳醇
不同阳离子Y分子筛上Fe(CO)_5吸附性质表征被引量:1
1997年
Fe(CO)5能吸附进入Y分子筛超笼中,笼中不同阳离子对其吸附和分解起不同作用。NaY、CaY和CoY上吸附物种热分解时大量脱附,脱附量高达50%。NiY上,尤其在CuY上,室温抽空即使Fe(CO)5部分脱羰基,因和阳离子作用较强甚至发生电子转移而使热分解得到的金属负载量明显高于其它分子筛。
姜明伏义路
关键词:Y分子筛羰基铁分子筛催化剂载体
K-Mo/γ-Al_2O_3催化剂的表面物种和吸附性质
1993年
本文应用LRS、TEM和脉冲吸附等技术分析了KCl助剂及其含量变化对MoO_3/γ-Al_2O_3催化剂表面钼物种的存在形式、聚集状态及其低温O_2、CO和300℃H_2吸附性能的影响.助剂钾和表面钼物种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导致其存在形式发生改变,促使氧化态样品中钼物种聚结及其相应硫化态样品中MoS_2微晶的长大.这种作用在K/Mo比0.65~0.8附近最大;当K/Mo比超过0.8时,γ-Al_2O_3表面出现KCl微晶,并有少量KCl和钼物种作用,影响了钾钼作用物种的形成,部分抑制了钼Mo(VI)的硫化或还原,使得硫化态样品中MoS_2的微晶晶型变差.由于MoS_2微晶聚集及少量和钼作用的KCl部分覆盖表面配位不饱和银位而致相应的O_2、CO和H_2吸附能力随钾含量增加而下降.
卞国柱姜明伏义路许存义左键
关键词:催化剂表面物种
活性炭担载的钾钼合成醇催化剂被引量:8
1999年
采用XRD,LRS技术研究了活性炭担载的不同Mo 含量Mo- K催化剂结构,并关联其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结果表明,氧化态Mo- K/C催化剂体系中,在低钼载量情况下,由于部分K离子渗透进活性炭的微孔,使得钾钼作用不充分,钼主要以MoO2 形式存在。保持钾钼比不变,随着钼载量的增加,钾钼作用逐渐增强,当MoO3 载量为72w % 时,Mo 主要以K2Mo2O7 形式存在。经硫化还原处理后,发生了氧硫交换,钼主要以MoS2 物种形式存在,其粒度随着Mo 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高钼载量的样品( 如MoO3(72 %) - K/C) ,活性炭和Al2O3 担载的硫钼物相基本相同。在硫化态催化剂中,增加Mo 的载量不仅能提高CO加氢合成醇的收率和选择性,而且有利于改善产物的分布。
李忠瑞伏义路姜明陈东明
关键词:钼基催化剂合成醇活性炭载体催化剂载体
金属络合物制备分子筛负载金属催化剂的CO加氢反应性能
1998年
应用Y分子筛吸附Fe(CO)5、Co(CO)3NO和Mo(CO)6的温和热分解制备分子筛负载金属催化剂,从分子筛交换阳离子和吸附金属络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说明其CO加氢产物的分布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分子筛内阳离子和吸附金属络合物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制得催化剂的结构和反应的产物分布。由于金属络合物和分子筛内阳离子间的电子转移,使NiY附载金属催化剂显示出高的CO转化率和甲烷选择性。在CuY中,这种电子转移导致了活性金属组分的氧化,因而显示低的CO加氢活性。对于CaY附载的金属催化剂,分解的金属组分可以进入分子筛笼内,使反应的产物组成显著偏离子ShulzFlory分布。
姜明伏义路
关键词:分子筛加氢一氧化碳催化剂金属配合物
铜分子筛Cu(Ⅰ)物种上吸附CO的漫反射红外光谱被引量:4
1999年
应用漫反射红外光谱测定了不同的铜分子筛经真空自还原后吸附CO的基频、组频和泛频谱带.结果表明,CO压力较低时,形成Cu(Ⅰ)(CO)吸附物种,其种类与分子筛的结构特性有关.随CO压力增高,部分吸附物种转变为Cu(Ⅰ)(CO)2.
姜明郑苏欣陈昌荣伏义路
关键词:一氧化碳吸附物种催化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