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鸣 作品数:34 被引量:319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HIV-1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的抗体及病毒载量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不同免疫抑制程度下HIV-1感染者的病毒学及免疫学指标差异,分析HIV-1感染者初筛检测结果S/CO值,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以及WB带型与免疫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2019年河南省、北京市和云南省三个现场的639份抗病毒治疗前HIV-1抗体确证阳性样本,根据CD4细胞计数分成4个不同免疫抑制组:无免疫抑制组(CD4≥500个/μl),轻度免疫抑制组(350个/μl≤CD4<500个/μl),中度免疫抑制组(200个/μl≤CD4<350个/μl),重度免疫抑制组(CD4<200个/μl)。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免疫抑制组之间S/CO值、WB带型的差异,分析各项指标与免疫状态的关系。结果各免疫抑制组的S/CO值>20出现率最高(>37%)且随机体免疫力增强呈递减趋势(P<0.05),119%),078%),而核心蛋白(gag)的p55(<40%)、p39(<3%)出现率最低,gp41和p51的出现率在不同免疫抑制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O值结合病毒载量时对无、轻、中、重度免疫抑制组判定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1(95%CI:0.600~0.702;P<0.05),0.587(95%CI:0.540~0.635;P<0.05),0.605(95%CI:0.560~0.650;P<0.05),0.647(95%CI:0.586~0.708;P<0.05)。结论 S/CO值联合病毒载量对于对无免疫抑制状态的判定效能最好;同时缺失gp41和p51,S/CO>20时可分别提示患者可能处于无免疫抑制状态和重度免疫抑制状态。 林倩茹 于贺军 张辉 李桂英 孙燕鸣 杨敏 金晓媚 马丽英 金聪 肖瑶关键词:HIV-1 CD4 S/CO值 北京市2016年性病门诊的男性就诊者HIV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2016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检测HIV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感染艾滋病高危人群HIV抗体检测比例,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的全球终结艾滋病流行的三个90%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国哨点监测工作方案,收集2016年北京各性病门诊哨点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北京市共监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6 799人,发现HIV阳性者103例,HIV阳性率为1.51%,发现梅毒ELISA和TRUST均阳性者1 266例,梅毒阳性率为18.62%,2016年检测过HIV者785人,检测率为11.5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检测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段、近半年是否与小姐发生过性行为、是否与同性发生过肛交行为、近一年是否接受过梅毒检测或咨询和是否接受过艾滋病的预防服务(P<0.05)。低年龄段、近半年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与同性发生过肛交行为、近一年接受过梅毒检测或咨询、近一年接受过艾滋病的预防服务者检测过HIV的比例高。结论在进行HIV宣传和动员检测时应适当增加一些针对高年龄组人群的措施。应继续加强梅毒规范诊疗服务,利用性病门诊这一平台切实提供有效的梅毒检测或咨询服务,促进高危人群HIV检测。进一步扩大综合干预措施的覆盖面,刺激高危人群的HIV检测意识和检测需求。 李桂英 卢红艳 孙燕鸣关键词:哨点监测 性病门诊 高危性行为 男男性行为者 HIV检测 北京市吸毒人群感染HIV和丙型肝炎病毒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2018年北京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丙型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状况和危险因素.方法2018年4—8月采用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问卷对吸毒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采集调查对象血液标本进行HIV和HCV抗体检测.结果共监测吸毒者2887人.HIV阳性率为1.2%,HCV阳性率为16.9%.吸毒者中73.6%吸食冰毒,23.2%吸食海洛因.22.2%注射吸毒;2.0%发生过肛交行为.吸毒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为肛交(OR=50.090,95%CI:3.928~68.817).感染HCV的危险因素为户籍(OR=2.429,95%CI:1.061~5.565)、吸食海洛因(OR=3.447,95%CI:1.305~9.107)、曾经共用注射器(OR=5.019,95%CI:1.804~13.966)和最近一年HIV检测(OR=2.593,95%CI:1.157~5.807).结论北京市吸毒人群存在毒性交织的危险行为,传统毒品的注射行为和吸食新型毒品后高风险的性行为预示可能发生更高的HIV流行. 李桂英 孙燕鸣 刘国武 卢红艳关键词:吸毒人群 HIV HCV IDU 北京市2005-2012年男男性行为者同伴推动抽样法HIV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探索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RDS)开展MSM HIV监测的可行性及该人群HIV感染趋势分析。方法 2005-2012年每年4-10月采用RDS法在北京征募MSM开展调查,了解目标人群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以及HIV和梅毒感染状况。结果 2005-2012年各调查427,540,607,614,616,602,579和600名MSM。HIV感染率由2005年的4.2%(95% CI:1.9-7.0)上升至2012年的10.1%(95% CI:7.2-13.2,P=0.02)。外地户籍、25岁以上和高中及以下教育水平MSM HIV感染率人群估计分别从3.3%(95% CI:1.8-5.4)、6.4%(95% CI:2.2-9.5)和5.5%(95% CI:2.2-8.9)升至2012年的10.7%(95% CI:7.8-14.6,P=0.04)、7.6%(95% CI:5.4-10.3,P=0.04)和10.4%(95% CI:7.2-14.3,P=0.04)。25岁及以下者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HIV感染率分别自2009和2007年起开始上升,从1.7%(95% CI:0.4-3.1)和1.1%(95% CI:0.2-1.7)升至13.7%(95% CI:7.2-20.4)和9.1%(95% CI:4.7-13.8),未达显著性水平。最近6个月有2-9名男性伴者HIV感染率由2005年的4.0%(95% CI:1.0-8.0)上升至2012年的12.6%(95% CI:8.7-16.7,P=0.02)。结论 RDS是一种稳定性较高的隐匿人群抽样方法,可用于长期监测。2005-2012年北京市MSM人群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MSM人群中的年轻人及高学历者。 孙燕鸣 孙伟东 卢红艳 辛若雷 贺淑芳 张琴 岳海 范新刚 马小燕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同伴推动抽样法 男男性行为者 北京市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生存质量现状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评估北京市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PLWHA)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0年9—12月间,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现居住于北京市的PLWHA共310例,通过一般情况问卷、SF-36生存质量量表和Berger—HIV耻辱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年龄为(32.87±8.76)岁,感染途径以同性性行为为主(84.52%,262/310)。SF-36生存质量总分为(66.75±15.70)分,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8个维度得分分别为(93.00±9.49)、(66.53±40.26)、(73.88±22.63)、(50.06±22.75)、(61.11±19.67)、(69.50±24.24)、(59.68±42.38)、(60.63±19.81)分。除躯体功能维度外,PLWHA的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耻辱感越高,生存质量总分[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0.38]、躯体角色(β’=-0.21)、躯体疼痛(β’=-0.13)、总体健康(β’=-0.33)、活力(β’=-0.31)、社会功能(β’=-0,34)、情感角色(β’=-0.31)、心理健康(β’=-0.47)得分越低(P值均〈0.05);治疗AIDS及相关疾病花费越高,生存质量总分(β’=-0.17)、躯体功能(β’=-0.28)、躯体角色(β’=-0.15)、躯体疼痛(β’=-0.19)、总体健康(β’=-0.15)、社会功能(β’=-0.11)、情感角色(β’=-0.16)得分越低(P值均〈0.05);有工作者生存质量总分(β’=0.13)、躯体功能(β’=0.13)、躯体角色(β’=0.12)、躯体疼痛(β’=0.12)、活力(β’=0.13)、社会功能(β’=0.12)、情感角色(β’=0.12)高于无工作者(P值均〈0.05)。结论PLWHA的生存质量较低,耻辱感强、治疗费用高、无工作等是主要 孙燕鸣 李洋 赵月娟 卢红艳关键词:HIV 生活质量 统计学 2020年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自我评价感染艾滋病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自我评价感染艾滋病风险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5-9月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MSM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424名MSM,平均年龄为(41.8±11.1)岁,22.88%的MSM自我评价感染艾滋病的风险高,77.12%认为风险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临时性伴数>1(OR=1.694,95%CI:1.055~2.718)、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OR=4.691,95%CI:1.057~20.812)、最近一年患过性病(OR=2.069,95%CI:1.144~3.743)者自我评价感染艾滋病风险高。结论北京市MSM人群自我评价感染艾滋病风险意识较差,MSM自我评价感染艾滋病风险与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临时性伴个数、最近6个月是否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以及最近一年是否患过性病有关,但与是否使用安全套无关。 李桂英 孙燕鸣 王娟 刘国武 夏冬艳 卢红艳关键词:知信行 北京市2012年男男性行为者HIV及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及梅毒感染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市艾滋病哨点监测MSM人群600例进行HIV及梅毒实验室检测。用ELISA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样本进行HIV初筛,初筛阳性者用免疫印迹方法进行确认;梅毒检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两种方法同时进行,TPPA阳性者即视为梅毒感染者(包括既往感染与现症感染);符合条件的HIV阳性血清还接受HIV一1BED捕获酶联法(BED方法)检测并计算HIV在此人群中的发病率;对MSM人群HIV及梅毒感染状况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MSM人群600例,HIV阳性49例,阳性率8.17%;HIV新近感染14例,发病率为4.68%。HIV感染者表现出外地户籍比重大、学历层次相对较高的特点。梅毒RPR与TPPA均阳性51例(8.5%),感染率(含既往感染)为18.5%(111/600)。结论北京市哨点监测MSM人群HIV感染率及发病率、梅毒感染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HIV感染与梅毒感染有显著相关性。 陈强 李桂英 孙燕鸣 李洋 张琴 苏雪丽 卢红艳关键词:同性恋 HIV感染 梅毒 非京户籍HIV感染者/AIDS病人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了解非京户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在京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现状,分析其中的主要问题,为制定异地治疗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点医疗机构的5名工作人员,以及在京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7名非京籍感染者进行了深入访谈,结合公共经济学,对收集的访谈资料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尽管异地治疗的成因复杂,但是目前北京市提供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相关服务,对非京籍感染者有吸引力,不过抗病毒治疗药品需求预测困难、感染者身份信息失真、人财资源缺口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结论异地治疗的需求无法避免,建议在健康公平的原则下建立转诊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多部门信息沟通,减轻基层工作人员负担。 李桂英 孙燕鸣 卢红艳 徐敏 曾刚 吕繁关键词:流动人口 抗病毒治疗 北京市HIV阳性男男性接触者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HIV阳性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分析其感染梅毒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4月到2013年3月北京市报告的HIV阳性MSM的血样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合'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病例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方法有χ2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等。结果 2011年4月~2013年3月,北京市报告HIV阳性MSM 2 633例,RPR及TPPA阳性者348例,梅毒感染率13.22%;其中HIV感染者梅毒感染率13.10%(334/2 550),AIDS患者梅毒感染率16.87%(14/83);报告前3个月无保护性行为比例为65.48%(990/1 512);HIV阳性MSM感染梅毒特点为:曾患性病者(29.19%)高于未患性病者,40岁以上者(17.65%)高于年轻者,样本来源为性病门诊者(16.80%)高于其他,低文化程度者(16.54%)高于高文化程度者,传染病医院报告者(15.37%)高于其他机构,CD4计数较高者(15.04%)高于较低者。结论北京市HIV阳性MSM的梅毒感染率较高,应根据感染梅毒的特征进行筛查及规范治疗,降低其对HIV传播的促进作用。 李洋 曾吉 孙燕鸣 李佳 辛若雷 张琴 孙伟东 马小燕 卢红艳关键词:HIV MSM 梅毒感染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入群原因及其相关特点分析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入群原因构成,分析其与人口学、行为学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等的关系,对未来防艾干预工作和社会宣传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DS)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成为MSM的原因、HIV感染高危行为等信息,并采集血液进行HIV检测。结果在调查的600名MSM中,成为MSM的原因为好奇者201人(33.5%)、天生者393人(65.5%)、其他6人(1.0%),平均年龄为(32.8±9.2)岁;天生组未婚比例(74.8%)高于好奇组(60.2%)(χ2=16.113,P=0.000);在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上,天生组均优于好奇组(均P<0.01);在性取向上,好奇组MSM中双性性取向比例(52.7%)高于天生组(19.6%)(χ2=68.529,P=0.000);在肛交性行为上,好奇组做1(38.9%)比例大于天生组(30.6%)(χ2=10.415,P=0.005),而有固定肛交性伴的比例(62.5%)低于天生组(71.2%)(χ2=4.249,P=0.039);好奇组77.6%的MSM曾经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高于天生组的38.4%(χ2=81.789,P=0.000);在政策知识上,好奇组均较天生组差(均P<0.05),对于HIV免费检测地点的知晓程度也低于天生组(P<0.05);好奇组的HIV感染率(14.4%)高于天生组(8.1%)(χ2=5.701,P=0.017)。结论不同原因成为MSM者在HIV传播风险上作用大小不同,因好奇成为MSM者社会地位较低,安全意识较弱,HIV感染率更高,HIV传播的桥梁作用更为明显。 孙燕鸣 李桂英 贺淑芳 岳海 范思雄 卢红艳关键词:艾滋病 高危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