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麓
-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冠状病毒54例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2月29日收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3病区的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援鄂医疗队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与轻症组患者相比,重症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P=0.03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25)、前白蛋白(PA)(P=0.046)显著降低;白细胞计数(P=0.007)、中性粒细胞计数(P=0.001)、ALT(P=0.041)、Cr(P=0.014)、BUN(P=0.021)、LDH(P=0.037)、CRP(P=0.046)明显升高。血清LDH升高(>245U/L)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χ^2=7.687,P=0.006)。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7日实验室检查结果,与轻症组患者相比,重症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P=0.044)、PA(P=0.006)明显降低;LDH(P=0.009)、CRP(P=0.000)、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P=0.034)、CK(P=0.037)显著升高。血清CRP升高(>8 mg/L)(χ^2=6.949,P=0.008)及PA降低(<150 mg/L)(χ^2=4.206,P=0.040)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结论:血清LDH、CRP、PA水平与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轻症患者相比,重症患者入院时更易出现血清LDH水平升高,而随疾病进展,血清CRP水平升高及PA水平降低可以提示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
- 王维何馨孙麓于刚刚王彤赵美佳徐波王浩彦
- 关键词:前白蛋白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
- 炎症指标在非高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预后价值的研究
- 2020年
- 目的:调查炎症指标在年龄<70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1月28日至2月28日,北京医疗队于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收治的89例年龄<70岁的COVID-19患者。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咽拭子核酸和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符合普通型、重型或危重型COVID-19确诊标准。通过阅读病例确定患者出院或者死亡时间。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1 d,住院期间总共死亡13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死亡组患者(n=13)入院时WBC、嗜中性粒细胞(NE)计数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n=76),而淋巴细胞计数(LYM)则显著偏低。男性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女性(23.4%vs.4.8%,χ^2=5.3,P=0.022)。WBC≥10×10^9/L或NE计数≥6×10^9/L的患者比WBC计数或者NE计数正常的患者病死率显著偏高(75.0%vs.10.7%,χ^2=17.3,P<0.001或31.6%vs.6.2%,χ^2=5.6,P=0.018)。LYM≤0.9×10^9/L比LYM正常的患者病死率高(26.3%vs.2.0%,χ^2=10.2,P=0.001)。矫正年龄、体质量后,WBC≥10×10^9/L和LYM≤0.9×10^9/L仍旧是死亡的危险因素(HR:8.6,95%CI:1.7~35.0,P=0.011;HR:5.8,95%CI:1.1~107.2,P=0.038)。据研究获得的有限资料,D-二聚体(n=65)、CRP(n=67)、降钙素原(n=21)高于中位数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0.0%、20.6%和45.5%,而低于以上中位数的患者无死亡病例。结论:炎症指标升高是70岁以下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 郝国云范正阳高伟孙麓谢江
- 关键词:炎症指标
- Padua预测评分表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有效性被引量:5
- 2020年
- 探讨Padua预测评分表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有效性。方法入选2020年2月11日至3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确诊COVID-19的212例患者,住院时间>1周,D二聚体升高≥正常值上限2倍。用Padua预测评分表评估,对46例评分≥4分的DVT高危患者进行床旁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分析DVT各部位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22例)和非DVT组(24例)。分析2组Padua分值差异,Padua评分与血栓危险分级的关系及其对COVID-19患者DVT的诊断价值。结果212例初步入选患者中,有46例(21.7%)患者Padua评分≥4分,其中22例(47.8%)超声诊断合并DVT,共54处,以腓肠肌静脉和胫后静脉为主,分别占59.3%(32/54)和22.2%(12/54)。CMH检验结果显示,Padua评分分值与DVT发生风险显著相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0,P<0.01)。Padua评分≥6分预测COVID-19患者发生DV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8,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5.8%,诊断约登指数为0.595。结论对COVID-19患者,Padua预测评分表可以有效进行血栓危险分级。Padua评分≥6分对诊断COVID-19患者DVT有较高的特异性。
- 高伟高杨孙麓刘双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凝血功能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凝血指标情况及影响凝血功能的相关因素,为COVID-19患者抗凝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初至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收治的COVID-19确诊患者123例,其中普通型组(n=39)、重型组(n=66)和危重型组(n=18)。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凝血指标、Padua评分,分析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和病情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普通型组与重型组,普通型与危重型在年龄、Padua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型组与危重型组,重型组与危重型组在D-Dime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普通型及重型+危重型按是否D-Dimer>1.00μg/mL各分为两亚组,分析影响凝血指标因素,结果显示重型+危重型亚组患者在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谷丙转氨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D-Dimer、VTE高危是COVID-19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D-Dimer越高、VTE高危的患者病情越重,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肝功能相关。
- 于刚刚朱伟伟杨霭琳王维孙麓王浩彦徐波
- 关键词:凝血功能
-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对慢性局部脑血液低灌注大鼠(简称低灌注组)认知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胆碱能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模后的大鼠采用盐酸多奈哌齐连续治疗6周,再将其水迷宫试验、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胆碱酯酶及胆碱纤维的测定结果与正常组、低灌注组及盐水治疗组相比较。结果低灌注组与正常组相比,水迷宫完成时间显著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胆碱酯酶浓度及胆碱纤维密度也显著下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其胆碱酯酶浓度及胆碱纤维密度较低灌注组进一步下降,但水迷宫试验结果却较低灌注组显著好转,P300各波的潜伏期测定值也均显著优于低灌注组。结论慢性低灌注能显著影响大鼠的认知功能,盐酸多奈哌齐对慢性低灌注所造成的认知功能损害有肯定的防治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胆碱酯酶后脑组织中乙酰胆碱浓度升高有关。
- 黄敬梅元武孙麓俞善纯高峻岭
- 关键词:脑缺血痴呆胆碱酯酶盐酸多奈哌齐
- 10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分析及预后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回顾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胆碱酯酶(ChE)以及前白蛋白(PA)水平与患者临床转归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1月29日至3月30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的北京援鄂医疗队共收治344例新冠肺炎患者,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收集100例资料完整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根据转归分为死亡组(37例)及生存组(63例),比较两组血清CRP、ChE、PA水平及临床特点,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男性53例(53%),略多于女性;76例患者出现CRP升高,且死亡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95.72±39.56)mg/L比(22.21±20.75)mg/L,P<0.01],死亡组ChE[(5082±1566)U/L比(7075±1680)U/L,P<0.01]与PA[(86.18±47.94)mg/L比(167.40±57.82)mg/L,P<0.01]水平显著低于生存组;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CRP、PA均对重症患者生存率有影响,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则显示仅CRP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CRP普遍升高,CRP及PA水平与患者生存率有一定关系,CRP为生存率独立的危险因素,对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 王鹤胡岚白国强刘壮于刚刚王维孙麓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
- 盐酸多奈哌齐对低灌注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影响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对于慢性低灌注大鼠额叶皮质及海马区胆碱酯酶浓度和胆碱酯酶阳性纤维密度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112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水治疗组和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后3组均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大鼠术后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灌胃,剂量为每日3mg/kg体重;盐水治疗组采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治疗6周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并测定各组大鼠的胆碱酯酶水平及胆碱酯酶阳性纤维密度。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水迷宫完成时间显著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增多,胆碱酯酶浓度及胆碱酯酶阳性纤维密度也显著下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大鼠胆碱酯酶浓度及胆碱酯酶阳性纤维密度较模型组进一步下降,但水迷宫试验结果却较模型组大鼠有显著改善。结论慢性低灌注能显著影响大鼠的认知功能,其原因可能与低灌注大鼠胆碱能系统受损有关;盐酸多奈哌齐对慢性低灌注所造成的认知功能损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胆碱酯酶,从而使脑组织中乙酰胆碱浓度升高有关。
- 黄敬梅元武孙麓
- 关键词:盐酸多奈哌齐水迷宫慢性低灌注阳性纤维
- 武汉市气传真菌与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关系回顾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调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气传真菌的种类、数量及飘散规律,探讨其与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的关系。方法:2007年2月~2008年1月,用空气曝片法,每日曝片1张,对气传真菌进行调查。同时选择2007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医院257例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发病季节调查,并分析其与真菌浓度间的相关性。结果:全年共观察到真菌种类20多种,收集到真菌孢子4841个。气传真菌飘散高峰在4~10月份。开发区气传真菌的高峰期与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发病季节基本相吻合。结论:调查结果对开发区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治疗、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与空气中真菌的种类及数量基本一致[5],提示临床上需要加以关注与研究针对性早期干预措施。通过调查分析初步明确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气传真菌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规律,为本地区真菌相关的吸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诊断、预防、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朱红英吴菁孙麓吕政
- 关键词:气传真菌致敏原变态反应疾病
-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预后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调查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8日至2月28日,于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收治的62例≥60岁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记录截止3月12日患者出院(存活)或死亡的信息。届时仍未出院但病情的稳定的患者视为存活。分析患者入院化验PLT和D-Dimer结果与住院期间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 d;共死亡26例(41.9%)。男性死亡17例(60.7%),女性死亡9例(26.5%)。PLT<15×10^9/L的患者比血小板正常的患者死亡率显著偏高(56.0%vs.32.4%,χ^2=4.87,P=0.027)。与之相似,D-Dimer≥14μg/mL的患者死亡率高于对照人群(47.1%vs.6.3%,χ^2=5.87,P=0.015)。多元COX模型分析显示PLT降低患者是对照人群死亡风险的2.31倍(RR=2.31,95%CI:1.06~5.10,P=0.035),D-Dimer高于1.4μg/mL的患者是其血清水平正常患者死亡风险的8.51倍(RR=8.51,95%CI:1.56~157.88,P=0.010)。在矫正年龄、性别后,D-Dimer升高仍旧是死亡的危险因素(RR=9.01,95%CI:1.60~169.85,P=0.009)。结论:凝血功能紊乱可能是老年COVID-19患者死亡的原因。
- 高伟范正阳郝国云孙麓谢江
- 关键词:凝血紊乱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