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志军

作品数:20 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农业
  • 4篇城乡
  • 3篇多功能化
  • 3篇一体化
  • 3篇农业区
  • 3篇城市
  • 3篇城乡一体
  • 3篇城乡一体化
  • 2篇土地利用
  • 1篇地域分异
  • 1篇都市
  • 1篇都市郊区
  • 1篇都市农业
  • 1篇异速生长
  • 1篇人口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用地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农村

机构

  • 19篇首都经济贸易...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作者

  • 20篇宋志军
  • 9篇刘黎明
  • 5篇朱战强
  • 1篇付永虎
  • 1篇袁承程
  • 1篇关小克
  • 1篇任国平
  • 1篇杨帆

传媒

  • 5篇经济地理
  • 3篇商业时代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未来与发展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形特征及复杂性被引量:42
2013年
在多种发展功能相融合的背景下,以形状属性的空间演变为基础分析了北京城郊区域总体、平原区、近郊平原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特征。波谱分析显示,在近中郊、远郊、山区3个基本圈层的基础上,以前门为中心3种区域农村居民点斑块的空间周期交错分布。分形和Hurst指数的分析进一步显示,虽然城郊区域总体农村居民点斑块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空间结构复杂但却不具有分形特征;而地形单一、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平原区(7-76km)、乃至深受城镇化、产业化、农区非农化影响的近郊平原区(7-49 km)的农村居民点斑块的空间结构虽然简单但却具备分形特征。后2种农村居民点斑块的空间演变与其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进程存在着差异。总体上,北京农村居民点处于承接大都市空间扩展与农业、农村、农民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空间规划的策略也应不同。
宋志军关小克朱战强
都市郊区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7
2016年
为探究大都市城郊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该文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上海市青浦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因子分析法从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2个方面探讨了该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浦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东西分异特征,斑块规模东多西少,分布东密西疏,形态东部破碎西部规整;地理空间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该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地理空间差异是塑造该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基本格局的首要因素,其中耕作半径、到最近国道距离和到城市中心距离是规模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到城市中心距离、到最近城镇中心距离和到最近主要河流距离是分布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到最近国道距离、到最近高速公路距离和到最近省道距离是形态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社会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社会经济因素加剧了乡村聚落景观空间的异质化、空心化和破碎化,深刻改变了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的内在本质。研究结果可为大都市城郊区乡村景观保护规划和土地空间整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任国平刘黎明付永虎袁承程宋志军
关键词:土地利用乡村乡村聚落
中小城市居民经济阶层地域分布初探被引量:1
2006年
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城市居民的经济阶层分异趋向加大。受其影响,城市地域经济在消费层次、类型、分布状况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小城市安阳的实例分析,使城市居民、政策制造者对这种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宋志军
关键词:地域分异城市贫困
目前我国都市农业空间格局上的“逆现代化”现象刍议被引量:3
2015年
我国都市农业有着多功能化、城镇化、产业化、非农化的背景。从社会经济基础演变的角度而言,改革开放以来非农性功能发展是对都市农业广义现代化的补充与发展,同时又是对狭义现代化的抑制、延缓与破坏。并由此而引起的、且在空间上与狭义农业现代化相"逆向"的变化形成了都市农业空间格局上的"逆现代化"。当下都市农业是一个现代化-"逆现代化"的耦合过程。我国都市农业目前的整体空间状态是多种农业形式交错分布的"逆现代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宋志军刘黎明
关键词:都市农业
基于贝纳尔对流的区域经济地域结构系统研究——以河南部分市县为例被引量:2
2007年
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具有贝纳尔对流的特点。如把剩余劳动力作为因区域经济差异而产生的流体,利用贝纳尔对流理论,可分析其在外界差异下的流动状态,并解释经济活动的地域自组织现象及运行机制。以河南部分市县为例,分析了剩余劳动力流动的不同发展阶段和特点。分析表明,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个以郑州为吸引中心,新乡、开封等为扩散中心,周口等为辐射地区,安阳等为外围的区域经济地域结构;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各县域经济在外界差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系统。
宋志军
关键词:区域经济
1979—2009年间北京多种发展功能的异速生长——以社会经济功能为主的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在1979—2009年间的产业化、都市化和非农化进程中,北京的多种发展功能出现了相对复杂的异速生长。以社会经济功能为主的定量分析显示,在这30年间:1商服业对北京发展的贡献最大(特征向量为1.331),生产功能(含农业和非农业)则持续下降,北京的规模性增长仍大于内涵式发展。2北京建成区的发展迅速,但基层农村、远郊的发展滞后,其异速生长能力也较弱;整体上,农村的发展功能趋于弱化(特征向量为0.7179),城乡分化较大。30年来北京人口的时空演变、现实空间的变化、多种发展进程的实践也都验证了上述结论。明确北京异速生长的特征,将深化对北京自组织发展及其复杂化的认识。
宋志军刘黎明
关键词:异速生长自组织
现代城郊农业区的功能演化与城乡一体化
宋志军
关键词:多功能化城乡一体化
基于波谱与分形特征的北京市耕地空间结构被引量:7
2012年
在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自然属性为基础分析了北京具有不同经济属性的5类耕地的空间结构。波谱分析显示,不同类型耕地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同的周期,它们共同形成了距天安门约23~44km(近郊平原)、44~66km(远郊平原)、66~126km(山区)的耕地宏观空间结构。通过计算各类耕地的空间维数和Hurst指数,认为景观农田区、美化农田区、近郊山区22~47km圈层的耕地不具备分形特征;规模农田区、景观廊道带、中远郊山区48~126km圈层的耕地由于受城市发展、自然条件、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总体上,北京不同类型的耕地处于一种离散、连续和具有共度性、没有公度性的融合状态。
宋志军刘黎明
关键词:耕地空间结构波谱分析
安阳市城市地域等级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居民购物出行影响下的城市地域结构,主要以方便居民对不同商品按市场、交通原则的出行流量为形成基础。而商户在经营过程中,又要考虑城市地域结构对经济利益差异的影响。城市地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购销双方在地域上动态拟合的过程。从居民购物出行的流量入手,结合中心地理论,对安阳市城市地域结构的等级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表明,随着中小城市地域结构的非均衡发展,居民购物出行的线路流量和地域流量都随之发生变化,并带动城市地域结构的动态变化。
宋志军
关键词:城市
我国现代城郊农业区的功能演变及规划方法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我国的现代城郊农业区兼有生态、经济、社会的复杂功能,是明显区别于欧美各国及日韩等国的发展模式,所以需要明确其多种功能的耦合情况及其规划方法。在有关国内外现代城郊农业区的功能定位和演化的研究基础上,本项研究运用生态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明确了我国现代城郊农业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的分析方法;并从多维度分析城郊地带的耦合机制,以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多中心、多层次的中国式现代城郊农业功能区系统。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就目前现代城郊农业区研究中出现的难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基础上的现代城郊农业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认为以系统科学为指导、加强学科间的协同研究是现代城郊农业区研究实现由传统规划模式向动态、弹性的规划模式的有效途径。
宋志军刘黎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