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伯康

作品数:15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癌
  • 6篇切除
  • 6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肝切除
  • 4篇肝肿瘤
  • 3篇蛋白
  • 3篇预后
  • 3篇切除术
  • 3篇晚期
  • 3篇细胞癌
  • 3篇复发
  • 3篇肝切除术
  • 3篇肝细胞
  • 3篇肝脏
  • 2篇再切除
  • 2篇术后
  • 2篇中晚期
  • 2篇中晚期肝癌
  • 2篇转移复发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萍乡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崔伯康
  • 7篇李锦清
  • 7篇林小军
  • 5篇张亚奇
  • 5篇陈敏山
  • 5篇元云飞
  • 4篇李升平
  • 3篇李国辉
  • 3篇周臻涛
  • 3篇周庆菲
  • 2篇张耀军
  • 2篇周仲国
  • 2篇石明
  • 2篇张杰
  • 2篇李斌奎
  • 2篇张昌卿
  • 2篇周东升
  • 1篇王俊
  • 1篇刘文姬
  • 1篇沈珏

传媒

  • 4篇癌症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必净注射液预处理对肝癌切除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凝血功能紊乱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对拟通过肝血流阻断切除肿瘤的患者预先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观察其对术后可能发生的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凝血功能紊乱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收治的拟行肝癌切除术、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余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术前连续3d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每次10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中进行预处理),于手术前后测定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甲胎蛋白(AFP)等水平。结果最终纳入45例患者,对照组23例,血必净组22例;43例患者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手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必净组手术后以上指标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组[ALT(U/L):213.1(80.4—796.6)比265.8(15.6—882.3),AST(U/L):194.1(65.4~914.2)比264.3(15.4~475.9),LDH(1g,U/L):5.69±0.72比5.71±0.72,PT(s):15.24±2.16比14.41±1.33,APTT(s):31.51±7.04比29.47±4.90,WBC(×10^9/L):13.47±4.66比14.58±4.40,N:0.87±0.06比0.87±0.04,CRP(mg/L):40.64(16.93~189.59)比45.64(11.65~349.4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1.0ng/L;手术后对照组和血必净组TNF—α水平均无明显变化,IL-6分别升高至485.10(104.00~837.50)n#L、193.26(95.10~385.20)ng/L(两组比较P〈0.01�
沈珏林小军崔伯康池沛冬曾秋耀赵擎宇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肝癌肝切除术缺血再灌注损伤凝血功能
肝脏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8年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中枢性(cPNET)和外周性(pPNET)两类。虽然近年来pPNET的报道逐渐增加,但原发于肝脏的pPNET报道较少,国内尚未见报道。因发病罕见,临床及病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我院2006年2月收治了1例肝脏pPNET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做初步的探讨。
周庆菲林小军崔伯康周臻涛
关键词:肝肿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骨桥蛋白检测对预测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意义被引量:8
2006年
背景与目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分泌性磷酸糖蛋白,可以同整合素和CD44v结合,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病理过程中起作用。本研究探讨血浆中OPN检测,在预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术后转移复发中的意义。方法:病例组选取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56例,用ELISA法检测术前血浆OPN浓度,对照组取23例健康体检职工血浆标本。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浆OPN水平;并随访病例组复发转移情况,分析血浆OPN水平与肿瘤转移复发的关系。结果:HCC组血浆OPN浓度为(864.4±391.9)!g/L,健康对照组血浆OPN浓度为(382.5±169.4)!g/L,两组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随访期间,25例无复发,31例复发。肝细胞癌无复发组血浆OPN浓度为(744.6±323.9)!g/L,复发组血浆OPN浓度为(961.0±411.6)!g/L,复发组与无复发组血浆OPN浓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9)。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血浆OPN水平、肝硬化、肿瘤大小是预测肝癌转移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浆中OPN浓度可以作为预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潜在参考分子指标之一。
崔伯康张昌卿张颖元云飞张亚奇石明陈敏山李升平李锦清
关键词:骨桥蛋白肿瘤转移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手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7-2009-07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手术切除且经病理确诊的59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各组间的生存比较;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R0切除者30例(50.8%),R1+R2切除者29例(49.2%)。R0切除组和R1+R2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0和12.3个月,R0切除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R1+R2切除组,χ2=9.262,P=0.002。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手术切缘(RR=3.358;95%CI为1.644~6.858;P=0.001)及术前CA19-9>35 U/mL(RR=2.505;95%CI为1.188~5.283;P=0.016)为I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CA19-9>35U/mL(RR=3.266;95%CI为1.019~10.469;P=0.046)、肝硬化(RR=3.072;95%CI为1.125~8.386;P=0.029)和肿瘤邻近器官侵犯(RR=5.518;95%CI为1.054~28.889;P=0.043)是R0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手术切除患者术前CA19-9>35U/mL是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R0切除是延长ICC患者生存期的治疗手段。术前血清CA19-9>35U/mL、肝硬化、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是R0切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李书红王俊张金野崔伯康李升平
关键词:胆管肿瘤手术切除预后
DNA甲基化导致肝细胞癌SYK基因失表达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探讨SYK(Spleentyrosinekinase,脾酪氨酸激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不表达的机制。方法: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检测SYK基因在肝癌细胞系(HepG2和Hep3B)和34例肝细胞癌组织、癌旁非瘤组织中的表达和甲基化情况。结果:肝癌细胞系Hep3B表达SYKmRNA,而HepG2不表达SYKmRNA。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处理HepG2后,SYK重新表达。Hep3B细胞SYK甲基化阴性,HepG2细胞SYK甲基化阳性。34例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中,5例SYKmRNA表达阴性,SYK基因甲基化均阳性;29例SYKmRNA表达阳性,其中3例SYK甲基化阳性,其余26例SYK甲基化阴性。肿瘤组织SYK基因的甲基化率为23.5%(8/34),而瘤旁肝组织中为8.8%(3/34)。结论: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肝细胞癌SYKmRNA失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病的机制之一。
元云飞汪建平李锦清王莉刘文姬崔伯康杨祖立张昌卿
关键词:SYK甲基化肝细胞癌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8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5
2005年
背景与目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临床上较少见,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争论较大。本研究拟探讨FNH的诊断原则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7年7月~2004年7月收治的38例FN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对该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所有患者随访至2004年7月。结果:38例FNH患者中,30例(78.9%)为40岁以下青壮年;26例(68.4%)无临床症状;32例(84.2%)肝功能正常,所有患者AFP均为阴性。B型超声诊断正确率5.3%(2/38),彩色超声诊断正确率45.5%(5/11),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100%(2/2),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诊断正确率36.8%(14/38)。34例(89.5%)行手术切除病灶,1例行穿刺活检加经皮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embolisation,TAE),2例行穿刺活检加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percutaneousethanolinjection,PEI),1例仅行穿刺活检术。患者行切除术后均恢复良好,且无并发症。有2例FNH患者分别于切除术后69个月和32个月复查发现切除处新生病灶,经再次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患者行TAE及PEI术后病灶均无明显改变。随访37例患者均生存,另1例患者行PEI术后1年因其他疾病死亡。结论:FNH患者发病隐匿,无明显临床症状,多种影像学联合检查对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明确诊断的无症状FNH患者可密切随访暂不手术。未能确诊、有症状、病灶增大明显或伴有肝炎肝硬化者应考虑手术切除。FNH患者预后较好。
黄俊李斌奎元云飞崔伯康李锦清张亚奇李国辉
关键词:肝肿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预后
三氧化二砷联合FuDR、CAP、THP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常规化疗药物脱氧氟脲苷(FuDR)、卡铂(CAP)、吡柔比星(THP)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5年4月-2006年5月确诊的4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As2O3与常规化疗药物联合方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完成1~3次治疗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中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6例(14.6%),疾病稳定(SD)25例(61.0%),疾病进展(PD)10例(24.4%),客观有效率(CR+PR)为14.6%(6/41),获益率(CR+PR+SD)为75.6%(31/41),AFP下降率为84.6%(22/26);毒性反应主要为发热、胃肠道反应、血液学及肝脏毒性。结论As2O3联合THP、CAP及FuDR方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周臻涛林小军崔伯康周庆菲李锦清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吡柔比星动脉栓塞化疗
原位肝脏移植治疗局部晚期肝细胞肝癌的初步研究——附10例报告被引量:4
2004年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切除率较低(约为25%),未能切除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局部晚期肿瘤(无肝外转移),且大部分合并肝硬化,采用肝移植具有比其它方法优越之处。本研究拟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局部晚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临床价值,并总结肿瘤专科医院开展肝移植的经验。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共实施原位肝移植术治疗10例局部晚期HCC。收集并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术后一个月内无死亡者,手术成功率100%。有4例合并门静脉主干或分支瘤栓,其中2例肝移植术后1~2个月AFP降至正常。随访至2004年5月,1例带瘤生存7个月,其余9例无瘤生存1~6个月。结论:原位肝移植治疗无肝外转移的局部晚期肝癌仍是目前认为较好的方法,即使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癌栓也可作为肝移植的适应证。
元云飞崔伯康张亚奇李升平陈敏山郭荣平林小军陈规划李锦清
关键词:肝肿瘤肝移植术
早期AFP应答预测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TACE术后疗效与生存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早期甲胎蛋白(AFP)应答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TACE术且AFP≥200 ng/mL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110例。选取TACE术后4~6w AFP及相对应的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估。AFP值较术前基线值下降≥20%定义为AFP应答(AFP-R),而下降<20%则定义为AFP非应答(AFP-NR)。疗效评价采用mRECIST评价标准。结果:11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4岁,105例(95.5%)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基线AFP的平均值为21 700 ng/mL,57例(51.8%)呈结节型肝癌(F-HCC),53例(48.2%)呈弥漫型肝癌(D-HCC),48例(43.6%)侵犯门静脉主干,37例(33.6%)评价为AFP-R,73例(66.4%)评价为AFP-NR。根据mRECIST评价标准:33例(89.2%)AFP-R患者和16例(21.9%)AFP-NR患者临床获益(CB),AFP-R与影像学评价结果呈正相关。(r=0.677,P<0.001)。AFP-R和AFP-NR患者的6、12、24、36个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6%、35%、11%、5%和21%、8%、4%、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9个月和4.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HCC(P=0.041)和AFP-R(P=0.0O4)均为独立预后因子。结论:早期AFP应答可用于预测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TACE术后的疗效与生存。
王其波林小军崔伯康朱红波劳向明谢传淼张敏张敏李升平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
复发肝癌腹腔镜再切除的临床分析
<正>目的分析复发肝癌完全腹腔镜下再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3月-10月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共4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肝癌10例为研究组,初次手术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39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
张杰周仲国周东升崔伯康张耀军陈敏山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