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燕
- 作品数:2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浅谈“大洼文学”
- 2008年
- 在历史变迁中,"大洼"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记忆与特点,同时也就孕育了有别于其他地域的富有特色的朴茂粗犷的"大洼文化"。置于燕赵文化圈内的大洼文化深受燕赵之风熏染,形成与燕赵文化内核同质同构的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和人生价值取向,同时也鲜明的体现着燕赵风骨。独特的"大洼文化"是"大洼文学"形成的生活源泉,"大洼文化"滋养了作家们的诗性品格。"大洼文学"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成为继"荷花淀派"文学和"大运河文学"之后,沧州文学板块乃至整个河北文学板块中的重要一支。随着黄骅经济的发展,作家作品的不断成熟,"大洼文学"在逐步走向繁盛。
- 张凤燕
- 延宕书写中的意识自觉——关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斗争会场面描写
- 2015年
-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小说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丁玲用了整整三章来描写决战的场面,视角主要集中于农民群体,而主要斗争对象钱文贵的出场却一再延宕。在这些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场面描写中,丁玲写出了农民由兴奋、愤怒到沉默、抒怀等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较之同类以土改为题材的小说,从这些场面描写中,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属于丁玲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对生活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 张凤燕
- 关键词:场面描写延宕
- 北京时期鲁迅的日常生活与人际关系考论
- 每个人无论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在社会分工中起什么作用,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日常生活。鲁迅是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和“发展”的。北京时期鲁迅以学缘、地缘、血缘、文缘为纽带构建起来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
- 张凤燕
- 关键词:人际关系文学创作
- 简析沙子龙形象的塑造——读老舍的《断魂枪》有感
- 2007年
- 《断魂枪》是老舍短篇小说中艺术成就较为突出的一篇,小说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作者大胆的剪裁,老舍善于把个人命运的小故事和时代变迁的历史大背景结合起来,在短小的篇幅里营造出了大格局;其次,对沙子龙这个主要人物,小说很少从正面落笔,而大量采用了旁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进行塑造;再次塑造这三个人物,老舍是带有自己感情色彩的,比之王三胜、孙老者,作者的至爱在沙子龙,通过对这个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 张凤燕
- 关键词:断魂枪
- “斗”与“被斗”书写中的艺术得失——关于《暴风骤雨》中的斗争会场面描写被引量:2
- 2016年
- 《暴风骤雨》(第一部)中,三斗韩老六的场面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结构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周立波的艺术得失也在其中露出端倪。作者在前两次斗争会的场面描写中已经发现了生活中丰富复杂的宝藏,但还是自觉地用先验的政治框架束缚住了原本可以更加大气磅礴、针脚绵密的书写,造成三次斗争会场面描写在艺术水准上的差异,暴露出在艺术独创和政策图解间的"迷失"。
- 张凤燕
- 关键词:场面描写艺术得失
- 细微之处见精神——浅析《雷雨》、《日出》中的细节描写
- 2011年
- 曹禺的《雷雨》、《日出》之所以散发着经久不衰的迷人的艺术魅力,与细节描写处透露出的精微是分不开的。《雷雨》中的时间细节和《日出》中的货币单位细节描写,串联巧妙、严密、富有逻辑性,在作品中担负着聚小成大、着微显著的重任。
- 张凤燕
- 关键词:《雷雨》《日出》细节描写
- 大洼孕育的生命强力——试析李文岭小说中大洼汉的塑造
- 2008年
- 李文岭是大洼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在历史的变迁中,在大洼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始终关注作为主体的男性精神世界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表达了作者对文明的发展与人性的失落痛苦而又矛盾的思考。
- 张凤燕
- 关键词:生命强力
- “笑”看《狂人日记》
- 2007年
- 《狂人日记》的格调是悲怆的,但文中却多次出现"笑"字,大笑、哄笑、冷笑、呜呜咽咽的笑、抿着嘴的笑等等,"笑"是狂人生存空间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笑"的敏感,汇聚着鲁迅非常个人化的人生体验与文化理念;同时,鲁迅以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如炬的慧眼,揭开形形色色"笑"的背后全部旧历史和整个社会的吃人本质,概括了和寄托着我们民族的血泪和希望,使"笑"具有丰富的意蕴。
- 张凤燕
- 关键词:狂人日记
- 《狂人日记》的叙事智慧
- 2003年
- 结合时代,从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结合,第一人称日记体的运用及白话与文言的比较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狂人日记》的叙事智慧,显示了鲁迅在新文学之初的伟大探索与贡献。
- 张凤燕
- 关键词:《狂人日记》象征主义叙事智慧现代小说白话文鲁讯
- 《红旗谱》研究五十年述评被引量:5
- 2008年
- 五十年来的《红旗谱》研究曾掀起三次研究高潮。从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人物形象、认识价值到第二次研究高潮中对其艺术风格、版本、情节构成的深层探讨,再到第三次研究高潮中叙事学角度的分析、文化、美学领域的拓展,《红旗谱》的研究由单一的文本阐释走向了多方位、深向度的交叉学科研究。
- 田英宣张凤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