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2003—2012年上海市胃癌病例发病特征,并与国际数据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登记管理系统中记录的2003—2012年诊断的所有胃癌新发病例。国际恶性肿瘤发病数据来自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的GLOBOCAN 2012数据库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 Cancer Institute,NCI)监测、流行和终点项目(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EER)18数据库。计算上海市胃癌年平均发病例数、平均年龄、构成比、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采用Pearsonχ2检验比较不同时间阶段病理诊断依据、病理类型及诊断时期别构成比间的差异;采用Cochranχ2检验比较不同时间阶段以及地区间的标化发病率。结果 :2003—2012年,上海市胃癌新发病例57 812例,年平均5 781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0.89%,发病率为41.88/10万,标化发病率为19.92/10万,位居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的第3位。2008—2012年,上海市胃癌新发病例29 373例,年平均5 875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0.19%,发病中位年龄为69岁,平均年龄为67.70岁,标化发病率为18.64/10万;2003—2007年,上海市胃癌新发病例28 439例,年平均5 688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74%,发病中位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66.93岁,标化发病率为21.40/10万;2008—2012年标化发病率较2003—2007年显著降低(P<0.001)。2008—2012年上海市胃癌标化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2.1/10万)和发达国家(10.6/10万),低于东亚地区(24.2/10万)和中国(22.7/10万)。2003—2007年和2008—2012年这2个阶段胃癌年龄别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80~84岁达到高峰。与2003—2007年相比,2008—2012年胃癌患者诊断时期别为Ⅰ期、有明确临床分期、有明确病理学分型和最高诊断依据为病理学诊断的患者所占百分比均明显增加(P值均<0.001)。结论 :与2003—2007年相比,2008—2012年上海市胃癌发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居民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旨在描述和分析2015年上海市恶性肿瘤流行特征。方法:根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登记系统收集的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按地区、性别分层,分别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等,并应用Joinpoint统计软件分析2002—2015年上海市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估算总体和分阶段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标化率。结果:2015年上海市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71 610例,死亡病例38 445例。病理学诊断比例(percentage of morphologically verified cases,MV%)为78.42%,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percentage of death certifications only,DCO%)为0.21%,死亡发病比(mortality to incidence ratio,M/I)为0.55。上海市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497.33/10万,标化发病率为228.82/10万,男性标化发病率低于女性,市区低于郊区。恶性肿瘤发病在40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全市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及膀胱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6.59%。全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267.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95.99/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市区和郊区基本持平。死亡率在45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食管癌、胆囊癌、前列腺癌以及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8.07%。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市共有399 027例现患肿瘤病例,现患率为2.77%。市区现患率为3.07%,郊区为2.55%。乳腺癌是现患病例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