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林海

作品数:51 被引量:645H指数:15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生物学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1篇湿地
  • 22篇河口湿地
  • 20篇闽江河口湿地
  • 14篇互花米草
  • 13篇土壤
  • 8篇芦苇
  • 6篇氮输入
  • 6篇枯落物
  • 5篇有机碳
  • 5篇植物
  • 4篇水淹
  • 4篇硝化
  • 4篇硝化速率
  • 4篇
  • 3篇盐度
  • 3篇沼泽
  • 3篇生物量
  • 3篇湿地土壤
  • 3篇土壤有机
  • 3篇土壤有机碳

机构

  • 5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9篇教育部
  • 1篇邵阳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1篇张林海
  • 35篇曾从盛
  • 23篇仝川
  • 10篇王维奇
  • 9篇胡伟芳
  • 8篇章文龙
  • 7篇黄佳芳
  • 3篇杨平
  • 2篇艾金泉
  • 2篇雍石泉
  • 2篇姚顺
  • 2篇李旭伟
  • 2篇杨平
  • 2篇王天鹅
  • 2篇刘荣芳
  • 2篇林璐莹
  • 2篇徐玲琳
  • 2篇张文娟
  • 1篇林伟
  • 1篇林燕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6篇亚热带资源与...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湿地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理教学
  • 1篇中学地理教学...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河北渔业
  • 1篇高师理科学刊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海峡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输入对植物光合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7年
植物光合固碳(C)是生物固C的重要途径和生态系统C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研究氮(N)输入对植物光合固C的影响,对于更好的认识C、N循环过程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N输入是否能够增加植物固C取决于生态系统类型以及生态系统的N饱和度;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N输入的临界负荷值较高,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较低;N输入可能改变植物光合固C在各器官的分配,主要由植物生理、自身生长节律和环境养分等决定。由于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的差异,N输入对植物固C的影响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缺乏准确、定量表达N输入对生态系统光合和C同化物分配影响的数学表达方法和过程算法。未来应着重加强N输入下C同化物分配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和N、P富集下植物光合固C耦合模型研究,并应用同位素标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生态系统角度综合探讨N输入下植物光合固C的分配和转化特征。
张林海曾从盛胡伟芳
关键词:氮输入全球变化
氮输入条件下闽江河口沼泽土壤的反硝化速率被引量:8
2016年
以闽江河口沼泽高潮滩和中潮滩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沼泽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采用乙炔抑制法,研究不同形态和含量5种处理的氮输入对高潮滩和中潮滩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输入对高潮滩和中潮滩土壤反硝化速率无显著影响,而混合形态氮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高潮滩和中潮滩)反硝化速率;高潮滩和中潮滩土壤反硝化对混合形态氮输入响应存在差异,混合氮低氮和高氮处理都较大程度促进了高潮滩土壤反硝化速率,其增加比例分别为378.14%和475.17%,而混合氮低氮处理对中潮滩土壤反硝化速率促进作用较小,增加比例为147.86%,混合氮高氮处理土壤反硝化速率增加比例高达1 349.32%;28 d培养期间,对照处理、铵态氮输入处理和中潮滩混合氮低氮处理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反硝化速率略有升高,而混合形态氮输入(除中潮滩混合氮低氮处理外)下降。
刘晴晴曾从盛张林海高灯州
关键词:氮形态氮含量沼泽
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土壤热通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对2019年3月—2020年2月福建省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地表土壤热通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环境因子对土壤热通量及其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地表土壤热通量年均日变化及季节日变化呈“S”型。受潮汐水淹环境影响,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热通量年均日变化曲线较旱地平缓,并且夜间比白天更为缓和,年均日变化最大差值为24.39 W·m^(-2),日变化特征中,土壤热通量对净辐射的反馈存在延时。因季风和沿海气流活动,春夏季节日均振幅比秋冬季节更加剧烈,全年热通量日振幅最大差值111.08 W·m^(-2)。全年该区土壤主要表现为热源,各个季节热通量均表现为白天热汇,夜间热源,正午出现最大值。夏季热通量峰值最大,正值时间最长,冬季相反。太阳总辐射、净辐射、6 m气温及相对湿度是影响土壤热通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净辐射对全年日均土壤热通量影响最为强烈,且春夏季节贡献率更高。
朱婉漪张林海杨平
关键词:土壤热通量气象因子湿地
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7年
河口湿地是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带,是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围绕近10年来在闽江河口自然与人工湿地开展的生源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温室气体排放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对今后开展氮负荷增强对湿地碳硫循环等关键过程(枯落物分解、甲烷排放通量和硫转化等)的影响,以及富硅生物炭对水稻土铁代谢与碳固持的影响等研究工作提出设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闽江河口湿地研究提供参考。
曾从盛仝川孙志高孙志高王维奇张林海
关键词:湿地
盐度和水淹对短叶茳芏枯落物分解和二氧化碳释放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盐水入侵的背景下,探究湿地枯落物分解和CO_2释放对盐度和水淹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闽江河口湿地的短叶茳芏为研究对象,模拟不同盐度和水淹条件下枯落物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盐度升高抑制枯落物的分解(p<0.01),低盐(5)、中盐(10)、高盐(15)在非水淹条件下分别比对照(0)的失重率平均减少10.83%、17.93%和29.39%,水淹条件下平均减少24.18%、31.62%和47.46%.(2)对照组的枯落物分解速率为水淹条件(0.0070 d^(-1),t_(0.95)=0.76 a)大于非水淹条件(0.0051 d^(-1),t0.95=0.94 a),而处理组的枯落物分解速率和CO_2释放速率均呈现出非水淹条件大于水淹条件.非水淹的枯落物CO_2释放通量比水淹条件的增长7.05%~86.23%.(3)在枯落物分解95%的干物质的期间内,与水淹条件相比,非水淹对照组平均每g干物质释放的CO_2高于水淹对照组34.49%;然而,随盐度升高,非水淹条件下的平均每g干物质释放的CO_2受抑制.(4)盐度和水淹对枯落物残留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4.82%和14.29%,对枯落物CO_2释放通量的贡献率分别为75.62%和6.13%.
胡伟芳曾从盛张美颖张林海杨平章文龙
关键词:枯落物湿地盐度水淹二氧化碳
互花米草入侵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对沉积物硝化速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中国滨海湿地,对湿地沉积物氮循环产生重要影响。选取闽江河口互花米草和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沉积物潜在硝化速率(PNR)及其沉积物理化学性质,探讨河口湿地沉积物的硝化过程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结果表明:短叶茳芏和互花米草沉积物PNR变化范围分别为0.19~2.18μg N·g^(-1)·d^(-1)和0~0.52μg N·g^(-1)·d^(-1),变异系数均为63%。短叶茳芏15~25 cm的PNR比表层0~15 cm低(P<0.05),但PNR随月份的动态变化没有显著差异(P>0.05)。互花米草沉积物PNR随沉积物深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互花米草沉积物的PNR显著低于短叶茳芏的(P<0.01),PNR减少27.03%~100%,8月及20~25 cm沉积物减少最多。除含水率和沉积物深度与PNR显著相关外(P<0.05),温度、氧化还原电位、pH和电导均与PNR不相关(P>0.05)。
胡伟芳张林海万斯昂何露露徐辉徐辉
关键词:互花米草入侵沉积物
模拟氮输入对闽江河口湿地短叶茳芏光合固碳及分配的影响
湿地植物光合固碳(C)是湿地C汇的重要来源,在湿地生态系统C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研究氮(N)输入对河口湿地植物光合固C的影响对于更好的认识河口湿地C、N循环过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闽...
张林海
关键词:氮输入光合固碳闽江河口湿地
文献传递
河口湿地近地面大气CO_2浓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被引量:8
2014年
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对闽江河口湿地近地面大气CO:浓度(摩尔分数)进行观测,研究CO:浓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闽江河口湿地近地面大气CO,浓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都呈典型的“单峰型”,表现为“昼低夜高”和“夏低冬高”的规律,日变幅在16.96-38.30μmol·mol^-1之间.春、夏、秋、冬这4个季节近地面大气CO,平均浓度分别为(353.74±18.35)、(327.28±8.58)、(354.78±14.76)和(392.82±9.71)μmol·mol^-1,而年平均浓度为(357.16±26.89)μmol.mol^-1.闽江河El湿地近地面大气CO:浓度的日变化与温度、风速、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等主要气象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1月近地面大气CO,浓度日变化与潮汐水位呈负相关,7月与潮汐水位呈正相关.
张林海仝川曾从盛
关键词:CO2浓度日变化闽江河口湿地
闽江河口湿地植物氮磷吸收效率的季节变化被引量:32
2009年
以闽江河口湿地土著种芦苇与入侵种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二者地上生物量和氮、磷吸收效率.结果表明:芦苇和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呈典型的单峰值曲线,芦苇夏季地上生物量最大,达到2195.33g·m-2,互花米草则秋季最大,达到3670.02g·m-2;不同季节芦苇和互花米草氮、磷吸收效率均呈单峰值曲线,芦苇氮、磷吸收效率分别在夏季和秋季达到最高(21.06和1.12g·m-2),互花米草均在秋季达到峰值(26.76和3.23g·m-2);芦苇和互花米草的氮吸收效率极显著大于磷(P<0.01),且互花米草的氮、磷吸收效率显著大于芦苇(P<0.05);植物N/P、C/N和C/P对植物氮、磷吸收效率有一定指示意义.
章文龙曾从盛张林海王维奇林燕艾金泉
关键词:互花米草芦苇
闽江河口湿地优势植物生物量与土壤因子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对闽江河口湿地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生物量和土壤环境因子的观测及其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芦苇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其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关联度达到0.938 66;影响互花米草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盐度,关联度达到0.616 13以上,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土温的关联性较小.这可能是由于互花米草在入侵的初始阶段,在环境适应机制上与本地种芦苇采取不同的策略,因而对土壤环境因子的敏感性不同.
张林海曾从盛仝川
关键词:生物量土壤因子闽江河口湿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