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亮
- 作品数:99 被引量:75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氮钾肥对盐碱胁迫下虉草叶片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钾肥对天然盐碱胁迫下虉草叶片细胞质膜透性、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等影响.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下施氮钾肥能显著降低虉草叶片电解质渗出率和MDA含量(P<0.05),显著增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P<0.05),其中氮肥效应大于钾肥.施氮肥能显著提高盐碱胁迫下虉草叶片中的SOD和POD活性(P<0.05),而施钾肥效果不显著.N2K2处理虉草叶片电解质渗出率和MDA含量最低,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最高,与N0K0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 宝牡丹张永亮
- 关键词:虉草盐碱胁迫氮钾肥渗透调节物质
- 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生产性状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采取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行距(30、50、70和90cm)与播种量(0.46、0.77和1.08g.m-2)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群体株高、生殖蘖数、营养蘖数、总分蘖数、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和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旨在为无芒雀麦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行距对无芒雀麦群落特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行距的增加,株高和PAR呈上升趋势,其余指标呈下降趋势。30cm行距处理的生殖蘖数、营养蘖数、总分蘖数和LAI显著高于70和90cm行距处理(P<0.05),而PAR显著低于50、70和90cm行距处理(P<0.05)。播种量对LAI和PAR的影响显著,对株高、生殖蘖数、营养蘖数、总分蘖数和地上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生殖蘖数、营养蘖数、总分蘖数与LAI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AR呈显著负相关(P<0.05)。12个播种组合处理可聚合成窄行距类与宽行距类两类,类之间群落特性差异显著。
- 吴菲菲张永亮王显国
- 关键词:无芒雀麦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群落特性
- 牧草根系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混播方式的响应被引量:9
- 2018年
-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二组分间行(豆禾间行比:0∶1、1∶0、1∶1、2∶2、1∶2、2∶1)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播种当年混播组分根系C、N、P含量,计算C∶N、C∶P和N∶P比值,探讨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混播组分根系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禾草种类根系C、N、P含量及C∶P和N∶P差异极显著(P<0.01)。虉草根系C、N、P含量显著高于无芒雀麦、披碱草(N除外)和猫尾草(P<0.05)。混播禾草种类对苜蓿根系C含量有显著(P<0.05)影响,而对N、P含量和C∶N、C∶P和N∶P影响不显著。混播比例对禾草根系C、N含量、C∶N、C∶P、N∶P以及苜蓿C含量、C∶N、C∶P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禾草P含量和苜蓿N、P含量、N∶P没有显著影响。当禾草种类相同时,豆禾1∶2混播禾草和苜蓿根系C含量最高,2∶2混播次之,与其他混播比例间差异显著(P<0.05)。
- 张永亮骆秀梅骆秀梅潘东吴明浩
- 关键词:混播方式根系
-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及单播草地产草量动态研究被引量:29
- 2006年
- 探讨了科尔沁地区不同苜蓿品种+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产草量动态.结果表明:苜蓿在孕蕾~盛花期、无芒雀麦在拔节~初花期单播草地产草量增长最快,以后增长缓慢,到成熟期产草量达到最大.混播延长了种群产草量积累时间,混播草地最高产草量出现时期晚于单播草地.种群产草量的净积累主要发生在生育前期(苜蓿开花前).混播群落中3个杂花苜蓿+无芒雀麦群落的绝对生长率高于敖汉苜蓿+无芒雀麦群落.同种苜蓿混播与单播草地产草量快速积累期相同,不同种群产草量快速积累期有所差异.不同草地产草量的最大相对生长率出现时期相同,均出现在苜蓿孕蕾至开花期(无芒雀麦孕穗至抽穗期).播种当年混播草地产草量高于单播草地,以后二年混播草地产草量明显低于单播草地.
- 张永亮张丽娟
- 关键词: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
- 一种牧草留茬高度控制装置
- 一种牧草留茬高度控制装置,涉及一种高度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牧草产量测定研究过程中牧草进行样方取样处理时牧草留茬高度差异较大,造成导致试验误差大的问题。牧草留茬高度控制装置由两个竖向支撑方框、水平支撑方框连接件...
- 张永亮骆秀梅高凯潘东
- 文献传递
-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总糖及氮素含量动态被引量:14
- 2007年
- 对二龄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地上与地下部分总糖及氮素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分总糖含量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结实期和生长末期。无芒雀麦地上部总糖含量呈单峰型,果后营养期地上部总糖含量最高,生长末期地上部总糖含量下降。苜蓿根系总糖含量变化动态呈双峰型,而无芒雀麦呈三峰型。单播无芒雀麦、苜蓿地上部含N量随物候期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混播草地含N量在9月初降至最低后又上升。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部含N量动态均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春季,第二个峰值在秋初。混播增加了无芒雀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的N素含量。
- 张永亮张丽娟高凯王建丽
- 关键词:苜蓿无芒雀麦总糖混播草地
- 氮肥与行距对不同生育期虉草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被引量:10
- 2016年
- 以通草1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cv.Tongcao No.1)为供试材料,采用行距(30、50、70cm)和施氮量(含氮量为0、46、92kg·hm^(-2))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行距与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虉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与行距对虉草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随施氮量增加,各生育时期虉草产量、粗蛋白、粗灰分、钙和磷含量升高,而无氮浸出物含量下降。抽穗期虉草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而成熟期和秋季再生期随施氮量增加反而升高。随着行距增加各生育时期虉草产量下降。在9个处理组合中,以行距30cm、施氮量92kg·hm^(-2)组合抽穗期和成熟期草产量最高,以行距70cm、施氮量92kg·hm^(-2)组合饲草品质最好。抽穗期是虉草刈割利用的适宜时期,种植行距30cm、施氮92kg·hm^(-2)时可获得较高的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
- 贾有余骆秀梅张永亮
- 关键词:行距氮肥草产量
- 施肥对无芒雀麦+杂花苜蓿混播草地组分种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4年
- 探讨了科尔沁沙地Carton无芒雀麦+草原2号杂花苜蓿混播草地建植时,基肥中N,P和K配比对当年草地群落组分种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和K合理配比均有利于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早期生长。在施肥效应中,杂花苜蓿与P肥效应最显著,无芒雀麦与N肥效应最显著。高K组合(K2O180kg/hm2、P2O5572kg/hm2、、N90kg/hm2)可显著提高无芒雀麦产量及其在草群中的比例(P<0.01),而高K组合与高N组合(N135kg/hm2、K2O120kg/hm2、P2O572kg/hm2、)显著降低了杂花苜蓿头茬草的产量(P<0.05)。基肥中N对2茬草产量影响已不显著,P肥仍有利于2茬草中苜蓿生长,但产量差异不显著,只有高K组合对无芒雀麦产量影响仍然显著(P<0.01)。在混播草地中,播种时适宜的施肥量为纯N90kg/hm2,K2O120kg/hm2和P2O572kg/hm2、。
- 张永亮郑春芳胡自治
- 关键词:混播草地施肥种间竞争
- 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1年
- 在酒泉、通辽、绥化3地同时进行了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行距是影响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播种第2年30 cm行距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50 cm,70 cm和90 cm行距处理;播种量对种子产量没有显著影响;3地间种子产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通辽地区产量最高为1368.4 kg.hm-2,酒泉次之是1005.2 kg.hm-2,绥化最低为284.8 kg.hm-2。行距对无芒雀麦生殖枝数/m2和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无芒雀麦产量组分影响不显著。
- 朱振磊张永亮潘多锋韩建国申忠宝韩云华鲍青龙王显国
- 关键词:无芒雀麦行距播种量种子产量
- 行距与施氮量对虉草产量和各器官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以通草1号虉草为供试材料,采用施氮量(含N为0 kg/hm^2,46 kg/hm^2,92 kg/hm^2)和行距(30 cm,50cm,70 cm)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施氮量与行距对抽穗期虉草产量和叶、茎、穗和植株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行距增加草产量呈增长趋势.叶、茎、穗中粗蛋白质、粗纤维、钙和磷含量呈随施氮量和行距的增加而升高趋势,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A1B3组合虉草产量最高,A3B3组合各器官粗蛋白质含量最高.
- 骆秀梅张永亮
- 关键词:行距氮肥营养成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