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琦

作品数:19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型
  • 7篇细胞
  • 6篇外周
  • 6篇外周血
  • 6篇干细胞
  • 5篇造血
  • 5篇造血干
  • 5篇造血干细胞
  • 5篇输血
  • 4篇血液
  • 4篇血液病
  • 4篇外周血造血干...
  • 3篇动员
  • 3篇血型系统
  • 3篇细胞采集
  • 3篇临床输血
  • 3篇抗原
  • 3篇恶性
  • 3篇恶性血液病
  • 3篇干细胞采集

机构

  • 19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9篇方琦
  • 19篇陆紫敏
  • 13篇李雪晨
  • 8篇梁萍
  • 7篇纪黎明
  • 6篇王加勇
  • 5篇祖亚钧
  • 4篇郑伟萍
  • 3篇丁懿
  • 3篇孙向华
  • 3篇王秀芹
  • 1篇谢晓恬
  • 1篇宋婷婷

传媒

  • 5篇检验医学与临...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h血型系统各抗原分布特点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Rh血型系统在恶性血液病中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方法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1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Rh血型系统表型鉴定并对其表型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Rh血型系统表型分布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血液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表型分布趋势不相一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Dee分布频率在健康对照组和血液肿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比值较高(OR=2.99);CCDee表型相对危险度比值较低(OR=0.61)。结论 Rh血型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CcDee表型比较容易患恶性血液病,CCDee表型患恶性血液病风险明显低于Rh血型系统其他表型。
陆紫敏梁萍郑伟萍李雪晨方琦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RH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分布特点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Rh血型系统在恶性血液病中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1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Rh血型系统表型鉴定并对其表型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Rh血型系统表型分布从高到低分布是CCDee>C...
陆紫敏梁萍李雪晨方琦徐华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RH血型系统
1例疑难血型的血清学和基因定型处理体会
2023年
输血在临床救治患者中起着关键作用,血型鉴定正确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患者在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通过正反定型一致确保ABO血型准确,但病理条件下,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型抗原缺失或表达减弱,会发生血型鉴定困难[1]。抗-M是MSN血型系统常见抗体,抗-M会引起ABO血型鉴定困难与交叉配血不合,影响输血[2]。
李雪晨王加勇陆紫敏方琦郑浩周涛丁懿
关键词:抗-M抗体抗原减弱血清学检测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血栓弹力图在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各指标变化与糖尿病伴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单纯糖尿病组(A组)患者80例和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组(B组)患者80例,以及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联合测定血栓弹力图、血凝常规,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1)血凝常规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B组的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EG检测显示:B组的R值和K值降低,MA值和α角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的K值高于B组,α角度低于B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凝状态是糖尿病伴发血管病变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栓弹力图(TEG)作为1种检测高凝状态有效手段,能及时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凝血各方面变化。
梁萍陆紫敏李雪晨方琦刘承重
关键词:糖尿病血栓弹力描记术预后凝血状态
未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未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影响因素及采集效果。方法应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对该院130例未动员采集者进行PBSC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MNC)、白细胞(WBC)、CD34+细胞数分别与采集前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po)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WBC、血红蛋白(Hb)、MNC等指标,以及采集时循环数、循环血量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其中50岁以下的2组(健康组与疾病组)的PBSC采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采集者均采集成功:(1)其外周血中是存在并能够采集到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的。(2)50岁以下采集者比较:健康组采集物中MNC、WBC计数均高于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采集物CD34+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采集物的MNC总量和CD34+细胞数量与采集前自身的apoB、PLT、WBC、Hb、TG均无明显相关性。采集前的外周血MNC、BMI、Hct及采集时循环血量、循环数对采集效果有相关影响,其中外周血MNC水平与采集物MNC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未作动员的采集者其外周血可安全采集到一定浓度的、并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的PBSC。采集者自身PBSC采集效果与采集前MNC、BMI、Hct水平及采集时循环血量、循环数有关联,其中采集前MNC数量可预测采集者PBSC采集效果。
郑伟萍方琦陆紫敏刘承重李雪晨
关键词:肿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1例急诊冷凝集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处理被引量:7
2018年
输血治疗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输血前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人血清中含有少量冷抗体,通常没有活性,不会与自身细胞产生反应[1]。但高效价的冷反应抗体会干扰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2]。
王加勇陆紫敏方琦刘承重李雪晨徐华
关键词:冷凝集血型鉴定交叉配血
江苏、浙江地区汉族人群RhE分布及与临床输血关系
目的:观察江苏、浙江地区汉族人群RhE分布,探讨其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17500例临床受血者和献血员进行RhE、e表型鉴定,并对其中4110例RhE血型阴性者接受RhE阳性血液后的血样本进行...
陆紫敏梁萍方琦李雪晨祖亚钧纪黎明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输血抗原性
-80℃冰箱长期冻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活性在深低温(-80℃)下保存3年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30例经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所得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加入细胞冻存保护剂分别予以-196℃液氮冻存和-80℃冰箱深低温冻存,并检测和比较冻存前后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CD34+细胞的计数及细胞回收率,细胞活性。结果 -80℃冰箱冻存组MNC、CD34+细胞冻存3年与冻存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冻存3年后MNC回收率与冻存1年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后-80℃冰箱冻存组干细胞与-196℃液氮冻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80℃冰箱深低温保存法快速、简便、安全、费用低廉,可有效用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长期保存。
陆紫敏郑伟萍丁懿纪黎明方琦孙向华
关键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深低温保存
血液置换在部分血液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液置换应用于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按疾病分组选用不同治疗项目对53名血液病患者进行血液置换。结果 53名患者进行了1—5疗程不等共157疗程。与治疗前比较:11名白血病患者WBC明显下降;7名红细胞增多症患者Hb、RBC、Hct均明显下降;4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P lt上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名溶血性贫血患者和3名冷凝集素综合症患者Hb上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名巨球蛋白血症和5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中M蛋白明显下降。血液置换治疗总有效率在93.7%—100%。结论血液置换能有效缓解患者血液中因一种成分过高所致的高黏滞综合征;尤其适合于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
陆紫敏纪黎明祖亚钧方琦王秀芹孙向华
关键词:血液血液病
未动员的无关供者其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未作动员的无关供者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4月134例无关供者在本院未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就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分析比较男女2组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及采集物指标的差异,并分别与采集前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单个核细胞(MNC)数、采集时循环血量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采集者均采集成功,其外周血中是存在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1)男性组采集前Hct、WBC、Hb、MNC数(46.34±2.22、6.71±1.30、159.97±8.71、2.71±0.47)均高于女性组(39.62±2.18、5.67±0.92、134.78±7.80、2.40±0.35),采集物中MNC%及MNC数(46.61±14.51、0.449±0.01)低于女性组(55.18±20.44、0.461±0.02)(P<0.05)。2)男性组采集物MNC数(0.449±0.01)与采前WBC指标(6.71±1.30)成正相关、与循环总容量(5169.02±444.88)成负相关;女性组采集物MNC数(0.461±0.02)与采前WBC、Plt、MNC数(5.67±0.92、249.22±40.19、2.40±0.35)成正相关。3)女性组采集物CD34^+细胞(0.856±0.05)与采集者BMI、采前Plt成负相关(21.21±2.26、249.22±40.19)。4)女性组采集物容量(42.60±2.32)与采前WBC、Hct、Hb、Plt、MNC数指标(5.67±0.92、39.62±2.18、134.78±7.80、249.22±40.19、2.40±0.35)成负相关。结论未作动员的无关供者其外周血中是存在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并能采集到满足临床CAR-T细胞疗法所需要的MNC阈值;供者因性别不同其PBSC采集效果不相同;男女两组PBSC采集效果与采集前血常规指标以及采集过程中循环血量等因素均有关联,但相关性各不相同。
陆紫敏李雪晨方琦王加勇
关键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干细胞采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