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丹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18例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18例CAEBV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EB病毒DNA及抗体谱、细胞因子等)、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18例CAEBV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8例、女10例。发病年龄1.0~13.9岁。该病起病方式13例为EB病毒再发感染,5例为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 HLH)。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18例EB病毒衣壳抗原(VCA) IgM首次检测均阴性,EB VCA IgG均强阳性,血清(18/18)、骨髓(14/14)及活检组织EBV DNA(肝1/4,淋巴结2/3)强阳性;IL 4、IL 10及IFN γ升高者分别占67%(12/18)、89%(16/18)、72%(13/18)。B细胞、总T细胞及CD8^+T细胞、NK细胞比例降低。患儿主要接受抗病毒药物、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联合化疗、利妥昔单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1例失访,14例(78%)死亡,EBV HLH起病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CAEBV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案差异较大,病死率高,预后差。EBV DNA及抗体谱、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呈一定的特异性,可为该病的早期诊断、进行有计划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提供参考。
- 胡波飞张丽施丹杨颖徐美春徐卫群徐晓军宋华汤永民陈英虎
- 关键词: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 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研究进展
- 2022年
- 肝移植是儿童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治疗方法,手术技术进步和免疫抑制剂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儿童肝移植受者生存率。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是儿童肝移植术后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与移植术后受者免疫抑制水平、EB病毒DNA载量等密切相关。PTLD的诊治目前存在一定困难,受者预后不佳。本文就近年来儿童肝移植后PTLD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施丹高志刚
- 关键词:儿童肝移植
-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应用中的新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胶囊内镜自研制成功以来,其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肿瘤、克罗恩病、小肠息肉、感染性炎症、寄生虫病、肠道憩室以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小肠疾病的诊断和监测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它既弥补了传统胃肠道检查手段的不足,但也显露出一些弊端。该文就胶囊内镜的发展及临床应用领域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 施丹施丽萍
-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
- 小儿大肠埃希菌脑膜炎57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大肠埃希菌脑膜炎临床特点,为合理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脑脊液和(或)血培养为大肠埃希菌阳性的57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汇总患儿疾病发生过程、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和影像学改变等数据资料,分析无并发症与复杂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之间的区别。结果 57例患儿中,病初腹泻28例(49.1%),尿路感染7例(12.3%),肛周脓肿1例(1.7%),肠穿孔1例(1.7%);临床治愈且无并发症25例(43.9%),存活但有并发症组21例(36.8%)。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或积脓、脑积水、脑室管膜炎、脑软化以及听力损害等。死亡患儿均存在严重颅内病变,包括脑积水、脑室管膜炎或大面积脑软化,1例同时存在听力损害。存活患儿中,无并发症组与有并发症组比较,在抽搐发生率(χ~2=4.436,P<0.05),发病48 h内使用有效抗生素比例(χ~2=3.946,P<0.05),总发热时间(Z=-2.941,P<0.05)以及脑脊液中微量总蛋白(Z=-2.026,P<0.05)、葡萄糖(t=2.124,P<0.05)、乳酸脱氢酶(Z=-2.263,P<0.05)水平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与无并发症且未复发组比较,在早产[P<0.05(Fisher精确检验)],菌株产ESBL(χ~2=4.142,P<0.05)以及脑脊液中葡萄糖(t=2.801,P<0.05)、乳酸脱氢酶(Z=-2.227,P<0.0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在早产(χ~2=6.468,P<0.05),抽搐发生率(χ~2=4.998,P<0.05)以及脑脊液中白细胞数(Z=-2.201,P<0.05)、蛋白(Z=-2.664,P<0.05)、葡萄糖(t=9.812,P<0.05)、乳酸脱氢酶(Z=-3.830,P<0.0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大多发生于年龄≤3月龄内;早产、抽搐、有效抗生素起始使用时间、总发热时间、菌株是否产ESBL,以及病程初期脑脊液中微量总蛋白、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水平等可作为预测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
- 米芋枚袁天明陈理华刘娟娟杨颖张丽王彩云施丹徐美春陈英虎
-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大肠埃希菌小儿
- 多中心多学科团队疑难病例讨论(第2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时间地点 2018年7月2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病例来源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病科1 病例报告1.1 初次入院病史报告(感染病科陈英虎) 男,2015年2月9日出生。以“发热12 d”为主诉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我院)就诊。现病史:12 d前(2017-7-1)开始发热,每天有2~3次体温高峰,家属自行予退热药处理,病情未改善。8 d前至当地医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门诊治疗4 d(药物不详)体温未退,遂收住院,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更昔洛韦输液4 d,病情未改善。2017-7-13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我院)就诊,血常规:WBC 2.71×10 9·L-1,L 0.61,N 0.28,Hb 101 g·L-1,PLT 170×10 9·L-1,CRP 6 mg·L-1,以“发热待查,粒细胞减少症”收住我院。
- 施丹陈英虎
- 关键词:疑难病例多中心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发热待查粒细胞减少症
-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临床?实验室特征及预后判断
- 陈英虎张丽王彩云胡波飞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