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敏 作品数:41 被引量:126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社会学 更多>>
肝硬化患者血浆尾加压素水平与肾动脉阻力的变化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水平与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变化。方法对26例健康对照者和46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将病例分为A,B,C三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uⅡ含量;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并测定血肌酐(scr),应用MDRD(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公式估计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肝硬化各组血浆uⅡ与肾动脉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级患者的CC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Ⅱ和肾动脉RI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正相关。uⅡ和肾动脉RI之间也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早在CCr改变之前即有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和uⅡ水平上升,故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是发现肝硬化早期肾损害的参考因素之一。uⅡ可能通过影响肾血流阻力在肝硬化并发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施渝彬 王玉刚 王霆 施敏 胡纪关键词:肝硬化 肾动脉 血流阻力指数 内生肌酐清除率 代谢产物氨在急性肝衰模型中的作用研究 徐凌 贾蓉蓉 陈辰 王霆 施敏 王玉刚序贯疗法降低部分脾栓塞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减少部分脾栓塞术(PSE)后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98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病例资料,分为序贯PSE治疗组和PSE对照组(单次PSE),分析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栓塞后综合征、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 2组白细胞和血小板治疗后2周、1个月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上升(P<0.01);序贯组重度疼痛及高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疼痛、发热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相对较短(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序贯PSE能有效改善脾亢症状,减少、减轻PSE术后不良反应。 施敏 王玉刚 魏珏 王霆 孟文颖 马骏关键词:脾功能亢进 序贯疗法 栓塞 并发症 NALP3炎性体在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NALP3炎性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予C57BL小鼠高脂饮食(高脂组)及脂多糖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NASH组),同时设立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观察各组小鼠血清ALT、AST值与计算肝指数,评定脂肪性肝炎程度,ELISA法测定肝脏TNF-α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测定NF-κB、NALP3、caspase-1、ASC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NALP3、caspase-1、ASC mRNA的表达水平。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结果 NASH组小鼠ALT、AST及肝指数明显高于高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组和NASH组的NALP3 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ASH组caspase-1和ASC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高脂组(P<0.01),高脂组caspase-1和ASC 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ASH组NALP3、caspase-1和AS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ASH组NALP3、caspase-1和AS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脂组(P<0.05),高脂组NALP3、caspase-1和ASC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ALP3炎性体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可能是影响NASH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方文莉 施敏 魏珏 王霆 王玉刚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F-ΚB C57BL小鼠 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清脂联素(ADPN)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方法 T2DM合并OSAHS组患者155例,按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再分为轻(62例)、中(53例)、重(40例)3个亚组;单纯OSAHS组35例,单纯T2DM组42例,以同期38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DPN和RBP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组的RBP4水平显著升高,而ADPN水平显著降低(P<0.01);OSAHS合并T2DM各亚组中,RBP4水平随AHI水平的升高而升高,ADPN水平则相反(P<0.01)。结论血清ADPN和RBP4水平与T2DM合并OSAHS患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杨欢 施敏 董惠幸 彭永德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超声胃镜联合螺旋CT检查对胃癌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联合螺旋CT检查对胃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601例胃癌患者(失随访7例),于治疗前1周行EUS和(或)螺旋CT检查,确定肿瘤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等分期情况,并与术后病理TNM分期进行对照,以评价EUS联合螺旋CT对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随访1年,评估患者1年生存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EUS联合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T分期83.28%,N分期76.21%,M分期99.04%。N分期和M分期方面,联合组与EUS组、螺旋C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总体1年生存率86.7%,复发率4.3%,无瘤中位数生存期32.6月,中位数住院时间12 d,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96.43%。结论EUS联合螺旋CT检查对胃癌术前TNM分期准确性较高,以此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对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降低1年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琼 施敏 惠萍萍 王霆 魏珏 王玉刚关键词:超声内镜 螺旋CT 胃癌 分阶段联合介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分阶段联合介入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病例资料,分阶段联合介入术(PTVE+分阶段PSE)治疗2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患者,分析治疗前后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变化、血常规、肝功能、再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共12例急诊止血,术后急诊止血率100%;术后曲张静脉均消失或明显减轻,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食管静脉曲张变化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P<0.05)。术后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上升,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好转(P<0.05);术后白蛋白明显上升,总胆红素下降,治疗后6、12个月分别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P<0.05)。术后并发症:大部分患者仅出现中低度发热;患者疼痛的程度轻、持续时间短。结论:本研究初步认为,分阶段联合介入术能有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施渝彬 王玉刚 施敏 朱韶杰 施庭 王新敏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栓塞 治疗性 肝硬化 超声内镜联合螺旋CT检查对胃癌治疗前TNM分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联合螺旋CT检查对胃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以协助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30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于术前1周行EUS和腹部螺旋CT检查,确定肿瘤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等分期情况,并与术后病理TNM分期进行对照,以评价EUS联合螺旋CT对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结果]EUS联合腹部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准确率,T分期83.22%,N分期75.66%,M分期97.70%。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EUS对胃癌T1、T2、T3、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5.71%、78.26%、82.39%、86.79%,总准确率为83.22%;EUS对胃癌N0、N1、N2、N3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6.92%、73.68%、58.89%、31.71%,总准确率为65.46%。螺旋CT对胃癌N0、N1、N2、N3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2.05%、72.63%、74.44%、70.73%,总准确率为75.33%。EUS与螺旋CT对于N2、N3、M1分期的判断准确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4.900,P=0.039;X^2=12.495,P=0.001;X^2=9.143,P=0.005)。[结论]EUS对胃癌术前T分期、N0分期、N1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螺旋CT检查对胃癌术前N2、N3、M1分期准确性较高;EUS联合CT检查,可明显提高术前TNM分期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琼 施敏 惠萍萍 王霆 孟文颖 王玉刚关键词:胃癌 超声内镜 螺旋CT 细胞外囊泡在肝纤维化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9年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信号交流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和肝实质细胞分泌的EVs携带microRNA能激活邻近的HSCs,上调TGF-β信号通路,导致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增加,最终导致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胶原蛋白分泌增加,从而介导肝纤维化.另一方面,健康群体和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EVs对于肝纤维化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就EVs的结构、来源、功能及介导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诊治的机制作一综述. 赵佳伟 王玉刚 施敏关键词:肝纤维化 MICRORNA 肝星状细胞 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与普通干扰素优化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普通干扰素优化联合拉米夫定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80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优化组先单用普通干扰素(500mIU,皮下注射,隔日一次)治疗,40例12周后HBVDNA载量未下降>2log10的患者联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24周后停用拉米夫定,继续普通干扰素治疗至48周;40例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单药抗病毒治疗48周。采用χ2检验对两组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情况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血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优化治疗组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7%和31.59%,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优化组治疗24周即可获得较高的HBV DNA检测下限率,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扰素治疗期间可出现白细胞明显减少现象,优化治疗组中没有发生药物减量现象,而单药治疗组有5例在疗程中不能耐受而发生药物减量现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9,P<0.05)。结论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均可获得一定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普通干扰素优化拉米夫定治疗组与单药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相似,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经济药效比明显。 钱方兴 杨彬菲 刘岩红 沈思兰 施敏 张小楠 施碧胜关键词:干扰素 HBEAG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