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明 作品数:20 被引量:92 H指数:6 供职机构: 黑龙江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化瘀活络汤结合电针治疗中风恢复期肢瘫患者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化瘀活络汤结合电针治疗中风恢复期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化瘀活络汤结合电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用中风病临床积分进行评分及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中风病临床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瘀活络汤结合电针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瘫患疗效肯定。 刘葛 李仓达 吕强 刘爽 朱晓明关键词:电针 肢瘫 针灸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策略 被引量:12 2019年 血液透析患者常合并多种并发症,通过对这些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发生机制及针灸多种疗法治疗策略和临床疗效的概述,阐明针灸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以更好的推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改善广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代丽娟 邢璐 于思明 张德欣 朱晓明关键词:针灸 血液透析 并发症 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采用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和FAC分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和FAC分级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和FAC分级均有明显提高(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和FAC分级。 李光磊 朱晓明 李鑫 马静 冯浩 商晓英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偏瘫 足下垂 浅谈针灸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研究近况 2013年 本文对针灸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的近15年文献进行了综述,从文献记载、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三方面总结了针灸治疗NIDDM的疗效和特色,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朱晓明 代丽娟 甘露 崔秋红 张群关键词:针灸疗法 消渴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胆道感染临床治验二则 2015年 通过对胆道感染临床验案的分析,对中医药辨证论治胆道感染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药治疗胆道感染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疗效。 代丽娟 朱晓明 刘春燕关键词:胆道感染 胆囊炎 胆管炎 四逆散 四君子汤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脑卒中患者48例,均为偏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采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TUG)评定。观察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TUG评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UG评估时间均改善(P <0.05),并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李光磊 朱晓明 马蕊 李鑫 商晓英关键词:视觉反馈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药物贴敷涌泉穴的古今应用研究述略 被引量:18 2018年 涌泉穴是肾经井穴,临床应用上常采用药物敷贴法治疗各种疾病。古代采用药物贴敷涌泉穴治疗的常见病证有十余种,如厥证、脚气、鼻病、口咽病、目疾、耳病、狂证、百会疽和难产等;现代采用药物贴敷涌泉穴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哮喘、痤疮及呕吐等病证。采用涌泉穴治疗这些病证一般是取其滋阴补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古今对药物贴敷涌泉穴的应用较多,但基本限于临床应用,尚缺乏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刘雅芳 朱晓明 郝俊凯 孙素芹关键词:涌泉 穴位敷贴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患侧下肢肌力均≥3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BBS)和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 maximum walking speed,10MWS)评定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MA、BBS和步行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评定结果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速度。 李光磊 朱晓明 李鑫 马静 冯浩 商晓英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 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患侧下肢肌力≥3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功能性电刺激。采用改良版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两组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能够改善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李光磊 李鑫 朱晓明 王淑杰 商晓英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偏瘫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 肩手综合征早期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操作体会 被引量:4 2014年 肩手综合征(Shoulder—bandsyndrom,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的常见合并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痛、手肿及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影响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导致肩、手、指的永久性畸形.其发病率占偏瘫患者的12.5%~74.1%左右[1],常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最早可在发病后第3天出现,最迟可在6个月后出现.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以至对康复失去信心.早期治疗和精心护理具有可逆性,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SHS的防治和促进脑卒中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崔秋红 张群 徐飞 宋波 罗守滨 朱晓明关键词: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