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妍妍

作品数:45 被引量:63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丹东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4篇玉米
  • 12篇性状
  • 7篇农艺
  • 7篇农艺性
  • 7篇农艺性状
  • 6篇倒伏
  • 5篇栽培
  • 5篇栽培技术
  • 5篇抗倒
  • 5篇抗倒性
  • 5篇大豆
  • 4篇通径
  • 4篇通径分析
  • 4篇茎秆
  • 3篇选育
  • 3篇玉米育种
  • 3篇育种
  • 3篇种质
  • 3篇基因
  • 3篇间作

机构

  • 23篇辽宁省丹东农...
  • 20篇丹东农业科学...
  • 18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北京农林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4篇李妍妍
  • 35篇丰光
  • 21篇景希强
  • 16篇黄长玲
  • 8篇卢秉生
  • 8篇王亮
  • 6篇于兵
  • 6篇邢锦丰
  • 6篇陈增齐
  • 5篇贾淑村
  • 5篇刘志芳
  • 5篇丁立国
  • 5篇何波
  • 5篇刘永涛
  • 4篇姚永祥
  • 3篇孙玉军
  • 3篇曹祖波
  • 3篇白向历
  • 3篇齐华
  • 3篇吴宇锦

传媒

  • 10篇玉米科学
  • 8篇辽宁农业科学
  • 4篇作物杂志
  • 3篇杂粮作物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辽宁农业职业...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种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倒伏与植株农艺性状和病虫害发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7
2016年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丹玉336、郑单958和迪卡516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密度、3次重复的试验设计,研究茎秆质量性状、农艺性状、病虫害发生与倒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倒伏率与穗位、重心高度、茎腐病、玉米螟虫发生和种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节间长度和纹枯病发生呈显著正相关;与茎秆拉力、穿刺强度、折断强度和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压碎强度和气生根层数呈显著负相关。茎秆质量性状可作为玉米倒伏的直接评价指标,穗位、重心高度和种植密度可作为玉米倒伏的间接评价指标。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密度、重心高度、茎粗和茎秆拉力4个性状对倒伏性起主要作用,密度指标对倒伏性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达到0.8366,重心高度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490,茎粗和茎秆拉力的直接通径系数也很大。
王亮丰光李妍妍景希强黄长玲
关键词:玉米倒伏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棉花三系育性恢复基因克隆及功能解析
李妍妍
化控栽培技术对玉米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试验以玉米杂交种丹玉336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化学调控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在75 000株/hm^2的化控处理产量最高,达13 736.6 kg/hm^2,高于60 000株/hm^2条件下的常规种植产量;在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密度下同密度水平内比较,化控和常规种植产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在75 000株/hm^2密度下,常规种植的丹玉336发生38.5%的倒伏,而化控处理的玉米没有倒伏;在90 000株/hm^2密度下,常规种植的丹玉336发生84.6%的严重倒伏,而化控处理的玉米倒伏在35.8%,相比之下减少48.8%,说明在中高密条件下,化控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株高、穗位和重心高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株型、改善茎秆质量性状、增强抗倒伏能力,从而增强了田间通风透光能力、提高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量,实现玉米增产。
丰光李妍妍景希强
关键词:玉米化学调控抗倒性
我国不同时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变化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利用我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产量构成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和中亲产量随着年代推进逐渐提高,亲本产量与品种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穗粗、单株穗干重、单株粒干重、穗轴粗、子粒长、株高、叶片宽、生育期、百粒重、行数和出籽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穗上叶夹角、雄穗分枝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出籽率、百粒重、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行数等对产量增加直接作用最大;穗粗、密度、穗干重、百粒重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因子。种植密度的提高、株型的改善及果穗性状的优化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李妍妍景希强丰光黄长玲
关键词:玉米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玉米穗上叶与主茎夹角性状的数量遗传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以两个株型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6世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量角器测定玉米穗上叶基部与主茎自然夹角角度。通过P1、P2、F1、F2、B1和B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玉米穗上叶与主茎夹角性状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F2分离世代群体呈多峰分布,B1和B2群体分离世代呈双峰分布,说明玉米穗上叶与主茎夹角性状遗传由多基因数量性状控制,且符合一对加-显主基因+加-显-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即D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27.55%~52.60%,多基因遗传率为47.40%~72.45%,两者在后代遗传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丰光景希强李妍妍曹祖波卢秉生王秀凤姚永祥黄长玲
关键词:玉米株型
中单808和丹豆14间作系统生理生态指标及产量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中单808(玉米)、丹豆14(大豆)4∶2和4∶4型间作系统在灌浆期生理生态指标、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间作群体系统中玉米内部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农艺性状优化,产量显著增加;而间作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下降,但随着大豆行比的增加逐渐得到改善。经产量差异比较和经济效应分析,认为4∶4型间作模式群体正负迭加后的优势大于4∶2型间作和清种模式,为发挥玉米高产潜能,提高大豆产量,以玉米大豆4∶4型间作模式较好。
李妍妍丰光齐华黄长玲
关键词:中单808间作生理生态指标
玉米茎秆性状与倒伏性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被引量:102
2010年
选取3个代表性的玉米品种研究茎秆性状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倒伏性与种植密度、茎秆拉力、茎秆穿刺力、茎粗、株高和穗位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与气生根层数具有显著相关性;密度、穿刺力、茎粗和穗位是影响茎秆倒伏的主要直接因素,可以作为衡量玉米倒伏的指标。
丰光景希强李妍妍王亮黄长玲
关键词:玉米倒伏通径分析
玉米穗轴颜色性状的遗传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以两个轴色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采用目测法将穗轴颜色分级,通过P1、P2、F1、F2、B1和B2六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控制玉米轴色性状的基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B1和F2群体轴色数值频率表现为W型分布,B2群体数值频率表现为偏正态分布,说明玉米轴色性状遗传为少数主基因控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遗传模型(即B-1模型);两个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72和-0.82,说明育种值较高;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745和0.13,说明基因a对基因b表现为显性效应;在上位性中,两对基因显性×显性效应值为-0.715,说明互作效应明显,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两对主基因的遗传率很高,达到94%以上。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育种中轴色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丰光丰光于兵白向历李妍妍姚永祥白向历
关键词:玉米
甜玉米的分类和生物学特征及其栽培技术被引量:12
2008年
阐述甜玉米的分类、生物学特征、营养与利用,并从品种选择、种植方式、隔离条件、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以供玉米种植户参考。
杨孝臣李妍妍丰光
关键词:甜玉米生物学特征营养栽培技术
玉米自交系丹1324种质创新及应用研究
刘春增关国志郭永才鲁宝良李凯旗赫君刘日尊赵文媛梁晓俐王孝华单智超李岩陈德义郭昱材李妍妍梁美萍吕立涛赵海东荆毅李德昌李晓磊杨晓岩夏广玉
该产品是该院于1985年以NN14BHt2为抗源亲本,以Mo17为轮回亲本组建的试材,经过“Ht2”基因定向的回交转育技术、基因诱变技术、不育节养增产技术和田间扩大选择群体与轮回选择等方法,使诸多优良性状集身于一体并使其...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种质创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