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莉蓉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3篇基因
  • 2篇蛋白基因
  • 2篇引物
  • 2篇育种
  • 2篇特异片段
  • 2篇品质育种
  • 2篇核酸
  • 2篇核酸序列
  • 2篇高产
  • 2篇沉降
  • 2篇沉降值
  • 2篇醇溶蛋白
  • 2篇醇溶蛋白基因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氧化
  • 1篇多酚氧化酶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适应性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李莉蓉
  • 6篇吴瑜
  • 5篇鲁璐
  • 5篇李竹林
  • 3篇李韵芳
  • 3篇林旭群
  • 3篇张静
  • 1篇余懋群
  • 1篇张晓科
  • 1篇唐瑞
  • 1篇孙文瑜
  • 1篇张春艳
  • 1篇伍玲
  • 1篇栗丹
  • 1篇何中虎
  • 1篇陈静
  • 1篇王一
  • 1篇季英苗
  • 1篇廖金花

传媒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种子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γ-醇溶蛋白基因的核酸序列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γ-醇溶蛋白基因的核酸序列,其基因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核酸序列,该醇溶蛋白缺失大片段的谷氨酰胺富集区。本发明还公开了扩增γ-醇溶蛋白谷氨酰胺富集区在内的编码框内引物标记小麦SDS-沉...
吴瑜张静李莉蓉李竹林鲁璐李韵芳林旭群
文献传递
小麦矮秆基因Rht-B1b、Rht-D1b、Rht8的检测及其对株高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为进一步明确矮秆基因对杂交后代的致矮能力,一方面利用分子标记对26份小麦材料中所含有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Rht8)进行了检测,另一方面选取较矮的8份材料作为母本,与两个高秆地方品种(中国春、宜宾白麦子)进行杂交,测量F1代株高并计算致矮力;最后,结合两方面的数据来估计矮秆基因对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母本与不同父本,或同一父本与不同的母本,杂交后F1代株高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矮秆基因表达可能具有遗传背景效应.在与Rht8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Xgwm261位点扩增出了3个等位变异,分别为174 bp、192 bp和210 bp,其中210 bp片段所占比例最高,为57.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检测到1份同时含Rht-B1b+Rht-D1b+Rht8的材料(川育925矮).由于其株高矮(57.92 cm),平均致矮力高(29.4%),具高抗条锈病,且其它综合农艺性状好,因此推荐作为小麦矮化、半矮化育种的主要亲本之一.
林旭群李韵芳鲁璐张春艳廖金花李莉蓉吴瑜
关键词:小麦矮秆基因
小麦川育14超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数学模型与生态环境综合研究
2005年
以小麦川育14为材料,应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模型设计试验,研究主要栽培因子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并建立函数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了高产高效栽培组合措施,并确定了置信域。结合四川省不同的地理情况,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分别进行试验,并各自建立了高产高效栽培组合措施,为川育14在地理条件复杂的四川地区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一唐瑞李莉蓉李竹林吴瑜
关键词:模拟寻优农艺措施小麦
一种γ-醇溶蛋白基因的核酸序列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γ-醇溶蛋白基因的核酸序列,其基因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核酸序列,该醇溶蛋白缺失大片段的谷氨酰胺富集区。本发明还公开了扩增γ-醇溶蛋白谷氨酰胺富集区在内的编码框内引物标记小麦SDS-沉...
吴瑜张静李莉蓉李竹林鲁璐李韵芳林旭群
文献传递
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川育20的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采用成对比较假设测验及通经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小麦新品种川育20和对照品种川麦107在四川省区试和国家区试中的四川、云南、陕西、贵州、重庆、湖北、河南7省市的67个不同地点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川育20属于丰产稳产型品种,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在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多元回归方程Y=-399.16+12.78 X1+3.8 X2+7.44 X3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0.738 04),千粒重次之(0.534 15),穗粒数最小(0.294 15),因此,增加有效穗数,提高千粒重,可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获得高产。
栗丹张静鲁璐李莉蓉李竹林吴瑜
关键词: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
面条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在四川小麦中的分布被引量:4
2007年
为给面条小麦亲本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利用多重PCR技术分析了Wx-B1和2个主效PPO位点的等位基因在104份四川主栽小麦和骨干亲本中的分布,并检测了59份新育成品系的淀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控制低PPO活性的等位基因PPO-2Ab和PPO-2Da的频率分别为42.3%和83.6%,Wx-B1蛋白缺失基因Wx-B1b的频率为26.9%,四川小麦淀粉特性整体表现较优良。Wx-B1缺失小麦在峰值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和反弹值方面与正常类型间差异显著。绵阳26、川麦107、川麦43等是面条小麦育种的优良亲本。准确、实用、高效多重PCR技术适合于多位点控制的品质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陈静张晓科何中虎孙文瑜伍玲李莉蓉余懋群
关键词:普通小麦面条品质WAXY蛋白
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系)小麦锌、铁和硒含量分析被引量:35
2010年
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法和原子发射荧光光谱测定不同地点小麦中的锌、铁、硒含量.发现不同小麦品种(系)以及姊妹系之间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不同地点土壤环境中种植的小麦微量元素也有差异;小麦对各种元素的吸收会相互影响,对锌、铁两种元素的吸收互相促进,锌、铁与硒互相拮抗.结果表明基因型和土壤均影响小麦的微量元素含量.研究基因型差异并筛选富含微量元素的小麦品种成为今后小麦遗传育种的一项重要工作.
鲁璐季英苗李莉蓉李竹林吴瑜
关键词: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