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萍

作品数:150 被引量:80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哲学宗教
  • 42篇文化科学
  • 16篇政治法律
  • 13篇经济管理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理学
  • 4篇社会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30篇教育
  • 27篇文化
  • 25篇道德
  • 23篇伦理
  • 17篇催化
  • 13篇主义
  • 13篇纳米
  • 10篇道德教育
  • 10篇德教
  • 9篇电催化
  • 9篇修饰
  • 9篇哲学
  • 8篇政治
  • 8篇民族
  • 7篇社会
  • 7篇思想政治
  • 6篇电极
  • 6篇企业
  • 6篇金属
  • 5篇社会主义

机构

  • 147篇中山大学
  • 7篇华南理工大学
  • 6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广东外语外贸...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共深圳市委...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47篇李萍
  • 9篇陈春声
  • 8篇童建军
  • 8篇梁庆寅
  • 7篇李汉荣
  • 7篇唐燕
  • 7篇周英
  • 7篇朱孔军
  • 7篇陈望南
  • 7篇黄山
  • 7篇许家瑞
  • 7篇周云
  • 7篇张哲
  • 6篇唐清泉
  • 5篇彭小兰
  • 5篇甘培聪
  • 5篇钟明华
  • 4篇魏则胜
  • 3篇林滨
  • 3篇陈联俊

传媒

  • 11篇现代哲学
  • 7篇道德与文明
  • 4篇中国高等教育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中山大学研究...
  • 3篇哲学动态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中国德育
  • 2篇思想理论教育...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教育研究
  • 2篇齐鲁学刊
  • 2篇福建论坛(人...
  • 2篇学术研究
  • 2篇高校理论战线
  • 2篇上海高教研究
  • 2篇思想教育研究
  • 2篇思想政治教育...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0篇2024
  • 7篇2023
  • 12篇2022
  • 7篇2021
  • 11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2篇2007
  • 4篇2006
  • 9篇2005
  • 2篇2004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怀”与“正义”优先性的道德反思被引量:2
2019年
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的伦理形态在传统上一直由正义理论所主导。弗吉尼亚海尔德作为当代西方关怀伦理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关怀伦理从人类伦理生活的实践维度,对正义理论支配人类道德生活的正当性进行了深刻批判:一是揭露正义理论对人所作的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预设的虚假性,二是反对正义理论所依赖的普遍道德规则的绝对优先权。关怀伦理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际经验出发,主张人是相关且相互依赖的,处于关系之中并依赖关怀关系。当基于关怀关系的道德选择与基于普遍道德规则的道德选择相冲突时,基于关怀关系的道德选择具有优先性,在关怀关系中回应需求的道德价值应被优先考虑。由此,海尔德重新界定了关怀与正义的关系:关怀是比正义更根本的道德价值,关怀关系提供更广的道德框架,正义包含于其中并仅在有限领域具有优先性。为了更清楚地界定两者的关系,海尔德面对的最大难题是社会各领域之间关系的模糊性,这也是正义理论仍待解决的难题。
李萍刘念
关键词:关怀伦理关怀正义
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诠释被引量:18
2001年
李萍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江泽民同志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是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遵循"逻辑起点—逻辑中介—逻辑终点"这样的理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的理论、方法和价值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这三个维度的内在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结构,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性和科学性提供了理论保证。
李萍张冬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3年
思想政治教育运作效果欠佳的深层原因是其动力机制失范、平衡机制缺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必须在梳理和吸收前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跨学科分析法系统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从内在动力到外在动力、从宏观平衡到微观平衡、从静态评价到动态评价三个维度详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作用机理,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认同度。
彭小兰李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
网络社会中的“网络公民”及其教育被引量:8
2009年
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网络公民的出现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公民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治理必须重视的重要力量,是现实公民社会的发育延伸。所谓网络公民,就是现实社会中的公民在网络社会中呈现出独立、自主、参与、进取等特征的角色延伸和存在状态。网络公民的主要特征是:真实性与虚拟性并存;被动性与主动性并存;权利与义务并存;一体性与多维性并存;现实性与理想性并存。从目前状况来看,需要对网络公民加强主体性教育、主导性教育、社会性教育以及个性化教育。
陈联俊李萍
关键词:网络公民教育
学位服(学士)
其他视图无设计要点,省略其他视图。
李萍梁庆寅许家瑞朱孔军陈春声陈望南李汉荣周云周英唐燕黄山张哲
现代游戏德育的现实基础与发展逻辑
2023年
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了智能时代,“智能时代”是对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及其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整体概括。智能时代的到来为现代德育带来极大的生机和活力,也给德育带来了全新的“实践场景”和严峻的现实挑战。本研究以现代游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与聚焦点,试图通过揭示现代游戏的本质特征,阐明现代游戏能否成为一种新的学习媒介,能否被青少年群体所接受并与现代德育结缘等问题,运用科技发展的正面价值促进现代道德教育的变革与深化,为建立现代游戏德育的理念与方法提供理论的支持,为未来德育新形态寻找一种更有生命力的合理价值。
李萍陈倩
关键词:青少年群体亚文化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哲学思考被引量:20
2005年
李萍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哲学思考高校历史进程教育创新
信息技术视域下异化的类型及其原因
2012年
信息技术推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但因技术使用者的差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现代人类实践受到信息技术创造的产品及其建构的关系的限制和奴役,当前社会出现了各种异化的表现形式。根据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四种分类、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技术伦理的研究方法,提出信息社会存在实体上的技术异化和信息异化形式,认识上的精神异化和心灵异化形式,实践上的制度异化和交往异化形式。
彭小兰李萍
关键词:信息技术
理由与价值何者优先
2022年
柏拉图在《游叙弗伦篇》中叙述了一段苏格拉底与游叙弗伦关于神与善的论辩,其中苏格拉底问游叙弗伦:到底是因为上帝的喜爱才使得某些东西成为好的东西,还是因为某些东西本身是好的,因此上帝才喜爱。这一论题被称为“游叙弗伦难题”。而到了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时,休谟提出了“是”与“应该”的区分,把“事实”与“价值”区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领域。
李萍卢俊豪
关键词:苏格兰启蒙运动苏格拉底柏拉图上帝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