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君 作品数:53 被引量:232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建筑科学 理学 更多>>
大气细颗粒物短期暴露对老年人血脂代谢的影响 2022年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短期暴露对老年人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定群研究设计,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省济南市招募76名60~69岁老年人并进行5次随访,每次随访开展3 d的个体暴露监测,随后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样采集与检测。血脂检测项目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通过TC减HDL-C计算得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浓度。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PM2.5个体暴露与老年人群血脂代谢的关联。结果 70名对象年龄为(65.0±2.8)岁;男性占48.6%(34名);BMI为(25.0±2.5)kg/m2;TC、TG、LDL-C、HDL-C以及non-HDL-C浓度分别为(5.75±1.32)、(1.55±0.53)、(3.27±0.94)、(1.78±0.52)和(3.97±1.06)mmol/L。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滞后72 h 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TC、LDL-C、HDL-C和non-HDL-C的百分比变化值(95%CI)分别为1.77%(1.22%~2.32%)、1.90%(1.18%~2.63%)、1.99%(1.37%~2.60%)和1.74%(1.11%~2.37%),高TC、高TG和高LDL-C的患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11(1.01~1.22)、1.33(1.03~1.71)和1.15(1.01~1.31)。结论 PM2.5短期暴露对老年人血脂指标的浓度水平和血脂异常风险均有影响。 王蛟男 李湉湉 李湉湉 方建龙 张翼 张翼 沈冲 沈冲 刘园园 陈晨 陈晨 孙庆华 杜艳君 杜艳君 施小明关键词:细颗粒物 老年人 血脂异常 定群研究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第二讲 危害识别(续一) 被引量:9 2015年 危害识别是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四步法"的第一个步骤,是开展剂量-反应评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的首要环节,通过危害识别,确认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种类与数量及其可能存在的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为进一步的定量风险评估提供依据。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定义危害识别为识别能够导致不利健康影响的各种暴露,并描述不同暴露的浓度和强度特征[1], 崔亮亮 杜艳君 李湉湉关键词:风险评估 家用PM_(2.5)监测仪器性能评估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估家用PM_(2.5)监测仪器对室内PM_(2.5)质量浓度监测的准确度及响应能力,为家庭选择购买室内PM_(2.5)监测仪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3月及7月在某办公室和环境空气测试舱对A、B、C三种品牌及MicroPEM PM_(2.5)监测仪器进行性能测试,分析相同品牌之间、不同品牌仪器与MicroPEM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品牌仪器对室内PM_(2.5)浓度的响应能力。结果 A品牌三台仪器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95、0.996;同MicroPEM的监测结果相关性也很高,相关系数均大于0.95,均高于B、C两品牌。结论 A品牌自身稳定性较好、监测结果准确度高并且在室内PM_(2.5)浓度变化时表现出较好响应能力,其监测结果可以作为反映室内PM_(2.5)环境污染水平的依据。 王蛟男 王情 孙庆华 杜艳君 王秦 李湉湉关键词:PM2.5 颗粒物 空气污染与健康 2024年 空气污染是全球性环境问题,根据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评估报告,2019年全球约有667.2万例过早死亡和约2.13亿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可归因于空气污染。我国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空气污染健康风险挑战,2019年我国可归因于空气污染的过早死亡约有142.4万例。 杜艳君 林华亮 王秦 韩斌关键词:空气污染 伤残调整寿命年 空气净化干预对学龄儿童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一项整群的随机双盲交叉干预试验 2024年 空气颗粒物污染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儿童是脆弱人群之一.已有研究显示,室内安装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可以降低颗粒物浓度,从而改善一般成年人群和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但空气净化设备是否可有效改善儿童心血管健康尚无定论.为了评估空气净化设备使用对儿童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学龄儿童开展干预周期长达4个月的整群随机双盲交叉干预试验,分别收集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血压和心率测量数据、暴露数据和健康体检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比较不同性别、体质指数和血压分层儿童间效应的差异.本研究共纳入79名平均年龄为10.6岁的学龄儿童,经过两阶段空气净化干预后发现,干预组教室和家庭内PM_(2.5)浓度低于室外,双重差分模型结果显示,空气净化干预后,儿童脉压差测量值显著降低3.44 mmHg(95%CI:−8.12~−0.11 mmHg).同时,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空气净化干预对不同性别和体质指数分层儿童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相关结果可为空气净化干预改善儿童心血管健康提供证据,为空气污染相关的儿童心血管健康防护措施选择提供方向. 李秋彤 张翼 方建龙 孙庆华 杜艳君 王彦文 雷剑 朱毅翔 薛晓薇 陈仁杰 阚海东 李湉湉关键词:空气净化 学龄儿童 随机对照试验 心率 干预 大规模数据清理的相关问题与探讨 被引量:7 2014年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环境与健康工作有待广泛和深入地开展,然而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环境与健康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的环境与健康工作已不再是简单地基于几个或者几十个实验室数据的分析结果,而是需要大规模监测和调查数据作为支撑,许多大规模监测网络和调查研究不断涌现,如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全国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监测网络和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等,这些大规模的监测和调查通常会由多个实施机构共同参与完成,存在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录入不规范、存在缺失值和异常值及逻辑错误等数据质量问题,因此如何甄别大规模数据的数据质量并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已成为当前环境与健康工作的新挑战。数据质量是分析结果的重要保障,数据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笔者就一些大规模数据清理经验进行论述。 杜艳君 陈晨 李湉湉关键词:大规模数据 数据清理 中国十省市土壤重金属镉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我国十省市土壤中重金属镉的污染情况,评估其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为相关部门制定污染防治政策与健康风险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20年全国十省市1200个点位共1730份土壤重金属镉含量监测数据,基于单因素污染指数法、美国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 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开展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1730份土壤数据中镉的浓度平均值为0.29 mg/kg,超标点位率为29.6%(355/1200);镉平均浓度最高年份为2016年(0.42 mg/kg),最低年份为2018年(0.21 mg/kg)。单因素污染指数法显示分别有269、72和37份土壤数据提示有轻度、中度、重度的镉污染现象。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镉对儿童产生的致癌风险范围在1.63×10^(-9)~2.09×10^(-5)之间,成人在8.58×10^(-10)~1.10×10^(-5)之间,两者均值均低于US EPA提出的最大可接受致癌风险10^(-6),但有500份土壤数据中镉对儿童的致癌风险介于10^(-6)~10^(-4),148份土壤数据中镉对成人的致癌风险介于10^(-6)~10^(-4)。在空间分布上,土壤中镉浓度及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四川省的土壤镉对儿童群体的致癌风险均值高于10^(-6)。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中各途径风险值均小于阈值1。结论我国十省市监测点位土壤中重金属镉非致癌风险总体较低,预期不会造成明显非致癌危险;局部地区污染较重,已对人体产生了可能的致癌健康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防治措施。 郭日 张盈盈 臧加伟 郑泽华 杜艳君 班婕 王情关键词:土壤 重金属镉 生态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 住宅室内PM_(2.5)浓度的模型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模拟北京市住宅室内PM_(2.5)的暴露浓度,甄选最合适和能最准确模拟住宅室内PM_(2.5)浓度值的质量平衡模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住宅室内PM_(2.5)暴露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于2014年10月—11月间调查6名北京市在职员工的时间-位置信息和活动模式数据,结合室外监测站点浓度值,在考虑开关窗、室内沉降及其他不同影响因素(开空气净化器、烹饪源强、开油烟机)的条件下建立质量平衡模型对住宅室内PM_(2.5)浓度进行模拟,并结合室内实测浓度值进行验证,比较不同模型模拟结果的决定系数(r2)和拟合曲线的斜率(b)以评估模型模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室外监测站点PM2.5浓度值与住宅室内PM_(2.5)实测浓度值拟合曲线的r^2为0.739 9,斜率为0.703;而考虑不同影响因素模型拟合结果的决定系数r^2为0.753 9~0.855,拟合曲线的斜率为1.046~1.280,模拟所得的室内浓度值优于室外监测站点直接代替室内PM_(2.5)浓度的结果,并以考虑开关窗、室内沉降和空气净化器影响时的拟合结果最优,此时拟合曲线的r^2为0.855,斜率为1.234。结论模型模拟结果与室外浓度值相比,更适于代替住宅室内PM_(2.5)的实测浓度值用于今后的室内暴露研究,且模型的优化对于模拟结果的影响较大,其中,考虑开关窗、室内沉降和空气净化器的影响时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 庄嘉 杜艳君 刘兆荣 李湉湉关键词:PM2.5 住宅 通勤方式下PM25个体暴露与固定站点监测的关系研究 通勤过程作为主要的交通环境PM2.5暴露方式之一,其PM2.5的浓度水平相对较高且涉及大量人群,因此通勤过程的PM2.5人群健康风险不容忽视.本研究通过探讨PM2.5个体暴露数据与环境监测站点数据的关系,为指导雾霾天气公... 杜艳君 孙庆华 李湉湉关键词:空气污染 PM2.5 监测频率对PM_(2.5)暴露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采样频率下PM_(2.5)个体暴露监测结果的差异性,为PM_(2.5)健康效应研究中暴露测量仪器的科学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在职人员的PM_(2.5)个体暴露水平监测,采用线性拟合及变异率(以10 s为基准)计算的方法,探讨不同时间-活动模式特征、不同微环境(办公室,家,交通)及不同采样频率下(30 s,1、5、10、30、60 min)暴露水平的差异。结果各微环境中不同采样频率下监测结果与10 s采样频率下监测结果的线性拟合r^2均在0.98以上;办公室中变异率为-31.91%~24.03%,家中变异率为-14.60%~4.69%,交通微环境中变异率为-26.61%~32.37%。30 s^10 min采样频率下监测结果的变异率<15%。结论通常情况下使用10 min的采样频率进行采样可以满足需求,但在调查对象处于特殊微环境下或具有特殊活动模式时需要采用1 min或更精确的采样频率进行采样。 宋卿卿 宋卿卿 孙庆华 杜艳君 李湉湉关键词:PM2.5 采样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