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兴
- 作品数:21 被引量:188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安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衰1号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1992年
- 本文介绍用自拟肾衰Ⅰ号(附子、生大黄、炙黄芪、益母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00例,其中肾功能失代偿期62例,有效率为85.5%;尿毒症期38例,有效率为71.1%;对实验性大鼠慢性肾衰观察结果提示,本方对受损肾组织有显著的改善和修复作用。认为本病中,早期多以正虚(脾肾阳虚)为主,后期多以邪实(水毒潴留)为主,治宜攻补兼施。
- 乔成林周清发杨世兴刘锐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中医药疗法
- 益肾降脂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 1994年
- 为了寻求减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进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鉴于慢性肾衰本虚标实的特点,我们设计了补肾益气扶正的“益肾降脂片”治疗慢性肾衰,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我们在1990年10月至1992年1月进行的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周建燮刘锐杨世兴乔成林
-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降脂益肾慢性肾衰益气扶正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 益肾降脂片降脂及抗氧自由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1993年
- 为了探讨益肾降脂片降血脂和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我们给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用益肾降脂片治疗,结果血脂下降,脂质过氧化物(LPO)下降,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升高,优于安妥明对照组。提示益肾降脂片能调整脂质代谢及抗氧自由基系统的功能,对高脂血症及抗衰老有应用价值。
- 周建燮刘锐杨世兴乔成林
- 关键词:益肾降脂片药理学高脂血病
- 肾衰口服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56例被引量:5
- 1995年
- 采用肾衰口服液(黄芪、附子、大黄、冬虫夏草、丹参、川芎等组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6例,总有效率为80%。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缓解症状,提高血色素,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的作用。
- 周清发杨世兴乔成林李明喜孙万森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中医药疗法活血祛瘀药
- 补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60例被引量:2
- 1993年
- 采用补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60例,总有效率达86.7%,治疗后患者总补体、淋转、IgG较治疗前升高(P<0.01);IgM较治疗前降低(P<0.05)。提示本方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 周清发杨世兴乔成林刘锐
- 关键词:肾炎中医药疗法补肾汤
- 益气泄浊法和益气补肾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比较被引量:21
- 1996年
- 为探讨益气泄浊法和益气补肾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对6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采取益气泄浊法(36例)和益气补肾法(32例)治疗,观察治疗后10天及90天疗效。结果:益气泄浊组治疗10天及90天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明显下降(P均<0.01),血红蛋白(Hb)无明显升高(P>0.05)。益气补肾组治疗10天后,上述3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治疗90天后BUN、SCr均明显下降(P均<0.01),Hb明显升高(P<0.01)。作者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以浊毒潴留为标,脾肾虚损为本。益气泄浊法为治标之法,起效快,但不宜久用;益气补肾法为治本之法,起效慢,但可久用。研究结果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应将两种方法融为一体或交替使用,可能更有利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整体恢复。
- 孙万森乔成林杨世兴刘锐周清发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益气补肾法
- 益肾降脂片对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 1998年
- 益肾降脂片对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孙万森乔成林杨世兴周清发刘锐(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西安710004)益肾降脂片系由冬虫夏草、绞股蓝、黄芪、葛根等药组成的干浸膏制剂,为我院中西医结合肾脏病研究小组研制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的有效方药,经多...
- 孙万森乔成林杨世兴周清发刘锐
- 关键词:益肾降脂片毒理实验
- 慢性肾小球疾病中医分型与甲状腺素的关系被引量:15
- 1996年
- 通过测定58例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探讨其与中医辩证分型关系,结果:脾肾阳虚型T3、T4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肝肾阴虚型T3、T4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0.01)。脾肾阳虚型TS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它各型虽T3、T4、TSH均值有高低不同的变化,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T3、T4可作为脾肾阳虚与肝肾阴虚的分型和鉴别的客观指标之一,TSH可作为脾肾阳虚与其它各型的分型与鉴别的客观指标。
- 周清发乔成林杨世兴孙万森
- 关键词:肾疾病甲状腺素肾小球疾病中医药疗法
- 3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血液流变学测定的观察报告
- 杨世兴刘锐赵淑媛
- 关键词:原发性疾病血液流变学血液血沉检查红细胞血细胞容积率
- 59例阳虚病人血清锌铜值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7
- 1989年
- 我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59例阳虚病人血清锌铜值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脾阳虚和脾肾阳虚均为低锌、高铜,其不同点是脾阳虚较脾肾阳虚的改变更为明显。提示血清锌铜值的高低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与肾也有一定关系。
- 杨世兴刘素蓉王继红
- 关键词:阳虚血清锌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