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家海

作品数:2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山水
  • 5篇美学
  • 4篇山水诗
  • 4篇古代山水诗
  • 3篇生态美学
  • 3篇诗学
  • 3篇人格
  • 3篇小说
  • 3篇媒体
  • 2篇叙事
  • 2篇延安文艺
  • 2篇意境
  • 2篇人民
  • 2篇人民大众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美
  • 2篇士人
  • 2篇人格美
  • 2篇魏晋
  • 2篇魏晋士人

机构

  • 23篇长江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2篇四川省社会科...

作者

  • 25篇杨家海
  • 1篇吴薇
  • 1篇李迪江
  • 1篇罗勋章
  • 1篇孙正国
  • 1篇管兴平
  • 1篇龙厚雄
  • 1篇李建中
  • 1篇吴擎华
  • 1篇沈博

传媒

  • 9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小说评论
  • 2篇郧阳师范高等...
  • 2篇新乡学院学报...
  • 1篇传媒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当代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广东广播电视...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今古文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代山水诗与生态美学的现代承接
2011年
古代山水诗要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与现代语境承接。生态美学是反思人类中心主义而产生的,肯定人具有不以人为转移的审美性质和价值,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目的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对山水诗的特质与生态美学的内核做一比较性分析,可以认为它们在哲学基础、整体特色、美感经验三个方面具有共同性,从而论证了它们的承接可能性。
杨家海
关键词:山水诗生态美学意境生态美
嵇康论体文特性研究
2014年
嵇康论体文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它不仅体现了嵇康的学术个性,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学术思想。《声无哀乐论》是嵇康论体文的代表作,采用论文体制,在语体上使用对话体和骈文体,并形成了典雅又新奇的整体风貌。研究嵇康论体文特性,进而探析魏晋思想对论体文的影响,为探索魏晋论体文学术特性提供参考。
杨家海
关键词:对话体清谈
楚国歌谣与水性思维
2017年
举目皆水的地理环境,赋予楚人自由灵动的水性思维,也造就了楚国歌谣富丽妖艳的面貌。正如水之仪态万千,楚国歌谣也没有固定的语言形式和节奏声调,尤其是虚词入歌,不仅丰富了楚国歌谣的表现形式,也扩大了情感的表现空间,有利于抒发抑扬顿挫的情感,呈现楚人生活的不同方面,并使其形成了或柔媚或刚劲的多元化风格。分析水性思维与楚国歌谣的形成原因、表现特征和风格特点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发掘楚文化的魅力。
杨家海
关键词:歌谣刚劲
士族佛学与魏晋士人人格美
2008年
《世说新语》展示的士人人格美至今令人仰慕,这与士族佛学有很大关系。士族佛学是佛学与中国士人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士族佛学的诞生既使佛学得以在中国士人间流传,同时也解决了魏晋士人们的精神困惑,使他们展示出宁静从容的人格美。
杨家海
关键词:《世说新语》
《原诗》本体缺失与本土文论建设
2015年
综合叶燮《原诗》的研究资料发现,关于其本体的论述,形成了"胸襟"本体论、"气"本体论、"理"本体论、唯物主义本源论、主客体系统本体论等,这充分说明叶燮《原诗》的本体是不确定的,从而导致他的诗学体系不完备。由此反思中国文论的失语现状,可以从确立核心范畴、加强理论推阐、创新文论话语三个方面,来进行本土文论建设。
杨家海
关键词:原诗失语话语
陈应松长篇小说《猎人峰》研讨会实录被引量:1
2011年
孙正国(长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今天和荆州区文联一起举办陈应松长篇小说《猎人峰》的研讨会,这是我们和文联长期合作以来大家都非常期望的学术活动。
孙正国罗勋章王广生李迪江杨家海刘光林谢大强刘红亮管兴平吴薇龙厚雄
关键词:长篇小说猎人副院长
《声无哀乐论》接受诗学研究
2011年
《声无哀乐论》是嵇康诗学的重要体现,它在阐释音乐活动过程时,蕴含着丰富的接受诗学。首先,它解除了音乐的名实之累,肯定音乐的独立价值,突出音乐的主体地位,着重分析音乐乃天地合德、阴阳相融的产物,有自己独立的"自然之理"。其次,论述了音乐接受中"人情不同,各师其解"的情况,着重分析了音乐接受的基本层次和"人情不同"导致对"和声"接受的不同情况。最后,分析了音乐接受的作用,即具有养性娱情"与天地和"的作用。
杨家海
关键词:声无哀乐论自然之理和声天地
转变教学思维 着力素养培育——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三个“转化”
2023年
面对当前语文教育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从思维转变出发,将“单纯的能力培养”转化为“综合的素养培育”,将“抽象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具象的学习任务”,将“简单的口头点评”转化为“完整的体系评价”,从而更好地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杨家海刘麓天
关键词:文学素养思维转变
自然山水与魏晋士人的飘逸美
2007年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与自然山水之美相得益彰。魏晋士人在现实生活中无以寄托自己的深情,遂将之转化为“物情”,“通物情”为他们的深情找到了一个寄托园地——自然山水。士人们畅游自然山水,就有精神回乡的感觉,也使他们展示出飘逸的人格美。
杨家海
关键词:自然山水士人飘逸人格美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嵇康乐论新探被引量:1
2016年
嵇康提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的观点,解放被固化的音乐接受活动,既肯定音乐的形式美因素,也肯定接受主体的主导性和差异性,从而在审美接受者的层面表现出高度的审美自觉。嵇康认为,声之体与心之本均是自然之和,在音乐接受活动中以"声和"感通"心和"而实现"政和",从而形成"声—心—政"的一体化接受模式。从接受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嵇康乐论,可以楬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因其同时超越儒家乐论夸大教化作用和道家乐论忽视音乐形式的两重局限,从而对后世文艺美学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李建中杨家海
关键词:接受美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